湖南華容縣一線堤防管湧封堵失敗後決堤,為何洞庭湖區易發生管湧

據湖南日報消息,7月5日16時許,嶽陽市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樁號19+800)發生管湧險情。17時48分許,緊急封堵失敗後堤壩決堤,經初步勘測,決堤口寬度約10米。

另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報導,記者19時獲悉,決堤口寬度已延伸至約100米。

什麼是管湧?管湧是堤防工程常見險情之一,管湧又稱潛蝕、流土,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況下,堤防背水側發生「流土」和「潛蝕」兩種不同含義的險情的統稱。這種險情在湖南一般叫翻沙鼓水。「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也屬於管湧現象。

7月3日淩晨6時左右,常德市漢壽縣巡堤查險人員在沅江堤腳外200米處發現1處翻沙鼓水險情 受訪者提供的影片截圖

管湧有什麼危害?湖南省水利廳一位專家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管湧如不及時處理,就會發生潰垸型大險,所以這是曆年防汛關注的重點。

為什麼洞庭湖區易發生管湧?上述專家組組長表示,管湧是洞庭湖區常見的險情,由於洞庭湖區的堤防堤基多為砂卵石基礎,在堤外河道漲水的情況下,兩邊水壓高差會在薄弱環節產生管湧。以常德市漢壽縣沅南垸為例,今年從7月1日以來,沅南垸共發現7處險情,有6處是巡堤人員查險發現的,1處是村民發現後報告的。這些管湧險情都得到了安全處置。

「搶早、搶小、搶了」,這是當地防汛搶險的口訣。當前,湖南各地組織5.9萬人開展24小時巡堤查險,130餘個工作組下沉一線支援。湖南省水利廳成立洞庭湖防汛工作專班並派出7個防汛搶險專家組分赴湖區各地進行技術支撐。

上述專家表示,洞庭湖區大多堤垸坐落在粉細砂土層和砂卵石層上,由於堤基沙卵石層厚度大、透水性強,受洪水滲透壓力影響,易產生嚴重滲漏、翻沙鼓水,甚至潰垸性管湧險情。在洞庭湖一、二期治理期間,曾對大堤內腳100米範圍內的大部分坑塘進行了填塘固基,但每遇高洪水位,部分堤段還是會發生區域性翻沙鼓水,最近的距堤腳30米至50米,最遠的距堤腳1000米至1500米。

「若想根治這些管湧風險,希望國家盡快啟動洞庭湖重要堤防加固工程二期,增加防滲牆,讓洪水的滲徑更長。」該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