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氫能產業初涉商業化應用,如何破繭成蝶需地方和企業長線佈局

「能源變革中的地方‘氫起’之機」主題會議在北京舉辦。

7月5日下午,以「中國經濟向新而行」為主題的第五屆貝殼財經年會進行到第六場。由山西鵬飛集團承辦的「能源變革中的地方‘氫起’之機」主題會議以山西呂梁為案例,深刻解讀「雙碳」之路下全國能源變革的著力點,探討地方與企業如何把握「氫」機,打造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的轉型與騰飛。

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先鋒企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當下氫能產業遇到的問題、優秀的案例、未來的希望。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原主任、首席科學家徐華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山西呂梁孝義市政府副市長薛誌強,山西鵬飛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鄭鵬等領導嘉賓發表了主旨演講。大家認為,當前我國氫能產業已經取得巨大進步,並且進入商業化應用初期,然而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面臨著一系列問題。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科技的突破、政策的細化,更需要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持續投入。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2024氫能產業報告》完整版正式發佈,20個氫能產業活力城市也推薦出來。

我國氫能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需要長線投資

能源變革中的地方‘氫起’之機」主題會議現場。

全球變暖大背景下,能源變革,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必然的選擇。徐華清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最為重大的非傳統安全,也是美麗中國建設面臨最為嚴峻的挑戰和風險。氣候變化已經是客觀的事實,從未來的趨勢看,全球變暖帶來的極端自然災害更為嚴峻。全球成果文件里明確提出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統中轉型脫離化石燃料,這為未來全球能源系統的轉型指明了方向。」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製氫國,每年製氫超過4000萬噸,約佔全球的1/3,氫能產業發展具有良好基礎。來自工信部門的有關專家表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已從示範培育階段進入到商業化應用初期。近年來,我國氫能產業以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為先導,化工、冶金等領域替代應用為突破,不斷強化氫能利用關鍵技術攻關,並帶動產業化應用,持續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氫能產業鏈初步形成,商業化應用前景可期。然而,我國氫能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目前綠氫生產量佔全國氫氣生產量的比重不足1%,氫氣作為能源應用的比重不到1%,相較於國際先進水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技術裝備水平還不夠高,一些關鍵技術和工藝水平還相對落後,部分重要原材料和裝備仍高度依賴進口,規模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還存在瓶頸。

新京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李海在致辭中表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下,各地方和企業開始積極佈局氫能產業。短短兩三年,氫能產業在多個地方呈現出集群發展的局面。當然,氫能產業的發展當前還面臨著成本、安全、應用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方面有賴於科技的進步,另一方面期待國家的政策,更為重要的是地方和企業敢於創新、勇於挑戰的精神。氫能產業是國家戰略,更是未來事業,需要長線投資。這就少不了地方政府的胸懷和抱負,更少不了企業家責任與擔當。」

傳統能源企業向綠,山西鵬飛「重倉」氫能產業

薛誌強表示,孝義市是山西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榜首,近年來孝義市順應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勢,搶抓山西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戰略機遇,堅持把氫能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抓手,依託1867萬噸焦化產能、每年副產焦爐煤氣40億立方、製備氫氣20餘萬噸的資源優勢,瞄準「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基地」目標,舉全市之力、彙各方之智,以鵬飛集團鵬灣氫港氫能產業園為載體,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再上新台階。目前,鵬飛焦爐煤氣製高純氫、全國首套水電解製綠氫、加氫綜合能源島等項目相繼投產,200輛氫能重卡、500輛氫電共享單車、氫能通勤客車、公交車、裝載機示範運行,該市形成了「氣—站—運—車—用」氫能全產業鏈示範運營場景,實現了從破題開局到全面開花的精彩「蝶變」。

常紀文表示,技術的發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而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有人以灰氫,甚至黑氫來評判當前氫能產業的發展。然而,當務之急是搶佔全球先機。因此,我們必須開展氫能產業前期的工作。在綠氫難以觸達一些城市或者地方的情況下,可適當地在技術研發階段利用灰氫,這有利於氫能技術的創新發展。」常紀文表示。

鄭鵬表示,30多年來,鵬飛集團精耕細作傳統能源,綠色轉型創建品牌。通過縱橫一體化發展,在煤焦化等傳統能源領域打造品牌、提升競爭力,又立足傳統產業基礎,強勢進軍新能源產業,打造鵬飛氫能品牌。「我們立足呂梁全力打造西北、華北氫能走廊,從製氫、加氫、用氫、氫能汽車的全產業鏈構建,全面實現能源革命。」鄭鵬表示,「綠色氫能風光無限、發展無限,其改變的不僅是生產方式,更能帶來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們要走的是一條改變能源供給,優化生態環境,促進人類健康的陽光大道。」

發展好氫能產業還需要躬身入局,一個個解決問題

在圓桌討論環節,山西鵬飛集團至簡能源CTO張振宇,中氫新能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朱佳林,國家電投氫動力(北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監劉國柱圍繞「氫能機遇賦能地方和企業發展轉型」的主題展開討論。與會嘉賓介紹了各自企業的創新實踐,同時表達對政策堵點疏通、技術細節突破、氫能文化普及的期待。

張振宇表示,「氫能產業現在看起來很熱鬧,有很多人關注,但是躬身入局,實際下場後才發現,這個產業是需要從裝備製造到儲運、運營進行整體聯動的。我呼籲更多的技術企業進行產品落地,從而使得產業鏈協同起來。」

朱佳林表示:「當前,從上遊的製儲運,到下遊的使用,氫能產業都需要技術創新,因為當前這些環節不管從成本考慮,還是安全考慮,都需要繼續努力。同時,也期待氫能和鋰電在國家政策上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劉國柱表示,當前氫能汽車普遍面臨加氫站不夠完善,公眾對氫能安全缺乏信心,融資困難導致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這都需要一個個解決。

除了這些具體的問題,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在該主題會議上同步發佈的《2024氫能產業報告》(完整版)還發現,當前還遇到一些宏觀問題:首先,升級調整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的呼聲漸起;其次,推動多路徑製氫的綠色化發展需要形成社會共識;第三,拓展全社會多領域氫能應用場景期待政策引導;最後,建設點線結合的國家氫能走廊需要國家佈局。

此外,新京報零碳研究院還從城市氫能產業發展的資源稟賦、政策環境、產業規模、項目投資、基礎設施和企業數量等維度出發,通過數據量化分析的方式,對全國主要城市進行氫能產業活力指數生成,並推薦出20個氫能產業發展活力城市。

北京、上海、廣州、佛山、呂梁,位居前五名,鄂爾多斯、蘇州、武漢、天津、張家口分列第六名到第十名,成都、嘉興、深圳、鄭州、銀川、寧波、淄博、南京、唐山、青島等10個城市位列第十一名到第二十名。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白華兵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