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千姿)在福州沈葆楨故居追尋兩岸往事

中新社福州7月11日電 題:在福州沈葆楨故居追尋兩岸往事

作者 葉秋雲

福州市三坊七巷古街區,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聞名遐邇。古街區宮巷26號的一座古厝門前,一塊石碑無聲相告,這裏就是「中國近代海軍之父」「台灣近代化進程的開啟者」沈葆楨的故居。

遊客在位於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宮巷26號的沈葆楨故居參觀。葉秋雲 攝遊客在位於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宮巷26號的沈葆楨故居參觀。葉秋雲 攝

抬步入內,跨過兩個門檻,便走進了沈葆楨故居。這座古厝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主體建築呈明式風格,距今已有400年歷史。清同治年間,時任江西巡撫的沈葆楨購置了這棟古厝,並加以修葺,在此先後居住了十餘年。

沈葆楨丁憂在此開「一笑來」裱褙肆,寫字度日;左宗棠三顧沈家邀請沈葆楨出任船政大臣;1985年,美籍華裔建築師、林徽因侄女林瓔來沈家探訪姑母林徽因……迄今猶在的沈葆楨故居,見證了沈葆楨江西巡撫、船政大臣、巡台欽差等職位變遷,以及創立船政、驅倭保台建台等彪炳史冊的功績。

從側門轉入沈葆楨故居西花廳,一棵「藏」在古厝里的百年流蘇樹露出「真容」。這棵流蘇樹,相傳是沈葆楨親手種下,現為福州僅有的三棵百年流蘇樹之一,受到福州市城市古樹名木的一級保護。

沈葆楨故居沒有三坊七巷其它院落那樣的彩繪、雕塑等裝飾,也沒有假山、水池及雪洞,嚴格遵守建築規製,又簡單而樸實。故居內的楹聯,也少了些許「風花雪月」的映襯,有的是「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家風家訓傳承的內涵。

「徜徉在這座古厝里,可切身感受沈葆楨愛國、開放、擔當、廉潔的為官做事品格風範。」在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林飛看來,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嚴復是近代中國「開眼懂世界的第一人」,而沈葆楨生於兩者之間,思想開放,是主張近代中國人民認識外面世界的人。

6月17日,「沈葆楨巡視台灣」史蹟展在位於福州三坊七巷宮巷26號的沈葆楨故居開幕,引人前來觀看。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6月17日,「沈葆楨巡視台灣」史蹟展在位於福州三坊七巷宮巷26號的沈葆楨故居開幕,引人前來觀看。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今年是沈葆楨巡台150週年,「沈葆楨巡視台灣」史蹟展正在沈葆楨故居舉行,分「沈葆楨生平介紹」「牡丹社事件暨日本侵犯台灣」「沈葆楨巡視台灣及其對策」「沈葆楨巡台的現實意義及其深遠影響」四個部分,向前來的參觀者講述了沈葆楨驅寇保台、開發和建設台灣的「時代風雲和豐功偉績」。

150年前,沈葆楨親率由船政艦船和畢業生組建的近代中國第一支新式艦隊抵達台灣。巡台期間,他驅倭保台、開山「撫番」、開禁招墾、整頓吏製、移駐巡撫、析疆開府、增設郡縣、建延平郡王祠,為台灣經濟、社會、海防發展推進一系列善後計劃,開創並推進了台灣近代化進程。

此次「沈葆楨巡視台灣」史蹟展開幕禮上,沈葆楨第六代世孫、台灣資深製片人沈呂遂自台灣帶來一副複刻的木製楹聯,贈予沈葆楨故居。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這副楹聯正是沈葆楨在台南延平郡王祠建成後為緬懷鄭成功所書,原本掛在台南延平郡王祠,但不幸在10多年前遺失。得知沈葆楨故居即將完成修繕,沈呂遂根據家藏原搨本書精心複刻,「我希望將這副複刻的楹聯,掛在沈家老宅里,讓更多人瞭解這段往事」。

2023年4月,沈葆楨故居啟動修繕。時隔一年多再次站在沈葆楨故居里的沈葆楨第六代孫女沈園表示,沈葆楨故居獲修繕、活化利用,改造成沈葆楨紀念館,將為福州三坊七巷新增一處展現大陸與台灣水乳交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連接海峽兩岸的文化橋樑和橋樑。(完)

【編輯: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