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樓網紅打卡地「變了樣」,拍照、騎行「兩相宜」

近年來,到鼓樓拍照打卡成為不少遊客來北京的「必選項」,特別是隨著一些影視劇的熱播,許多遊客也想來與鼓樓同框,複刻劇中畫面。

為保障遊客安全,近日,鼓樓前的網紅打卡地進行了優化改造,通過加裝護欄、平移斑馬線等措施,實現行人和非機動車分流,周邊道路的通行秩序得到明顯改善。

鼓樓前的網紅打卡地優化改造後,行人與非機動車實現分流。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鼓樓前的網紅打卡地優化改造後,行人與非機動車實現分流。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現象

鼓樓成熱門打卡地,周邊交通混亂惹人憂

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有鍾鼓樓。北京鍾鼓樓屹立在城市中軸線的最北端,始建於元朝,是元明清三代的報時中心。在老北京人的記憶里,鍾鼓樓在一片低矮平房聚落的包圍下顯得格外巍峨高大,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北京城市天際線的代表。如果迷了路,不管走在鍾鼓樓附近的哪條胡同,幾乎只要一抬頭就能找到它們,以此辨別方位。

近年來,一些音樂和影視作品也將北京鼓樓作為重要元素融入其中,給傳統歷史建築賦予現代生活色彩,吸引了眾多年輕朋友前來打卡。

「來北京肯定要去鼓樓呀,出發前特意查了拍照姿勢。」「這是我第二次來鼓樓了,上次來感覺沒拍好,不想留遺憾。」今天(7月11日)下午4點,在高高聳立的鼓樓下,有不少年輕遊客正在拍照。

7月11日下午,不少年青人正在鼓樓下拍照。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7月11日下午,不少年青人正在鼓樓下拍照。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記者瞭解到,此前,鼓樓附近的交通擁堵問題一直讓人頭疼,遊客紮堆拍照、阻塞交通的現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特別是隨著電視劇《玫瑰的故事》熱播,鼓樓作為取景地之一更是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打卡。一些遊客為了拍到好看的同框照片,會冒險在非機動車道內來回穿梭,個別商業攝影師甚至會長時間佔據車道給客人拍照,完全無視身旁經過的單車和電動車,「凹造型」的吆喝聲、電動車的喇叭聲此起彼伏。

這樣混亂的環境確實給不少周邊居民帶來了煩惱。「人多的時候根本就騎不了,要騎就只能去機動車道,太危險了。」居住在鼓樓周邊的趙大爺覺得,年青人來鼓樓拍照打卡很正常,但守規矩、不違反交通法規是前提。

探訪

升級改造後秩序明顯改善,拍照打卡未受影響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滿足道路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兼顧遊客拍照打卡需求,7月10日晚,相關部門對鼓樓下的這處網紅打卡地連夜進行優化改造。

今天下午,記者在鼓樓前看到,鼓樓南側的人行道被圍上了白色護欄,護欄內是行人的專屬區域,而非機動車可以在護欄外的車道正常通行,拍照的遊客和來往的騎行者互不打擾,實現行人與非機動車分流。此外,東西兩側的斑馬線各自向外側挪了50米左右,保證行人能安全通過路口,也給非機動車騰出了更充裕的通行空間,不會再出現因遊客紮堆導致非機動車道內車輛擁堵的情況。

鼓樓東西兩側的人行橫道分別向外平移至更寬敞開闊的區域,減少人車交織。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鼓樓東西兩側的人行橫道分別向外平移至更寬敞開闊的區域,減少人車交織。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除了這樣的硬件設施改造外,路口內還有交警和協管員值守維持秩序,引導行人、非機動車各行其道。隨著這些優化改造措施落地,周邊的交通秩序得到明顯改善。

雖然架起護欄、調整人行橫道位置後,原先的一些「打卡姿勢」沒那麼好構圖了,但總的來說,這道護欄並沒有真正影響到遊客拍照打卡,很多遊客也對此表示理解。「我今天剛來北京,發現和之前網上查到的情況有些不一樣,不過也能理解,出來玩不光要拍好看的照片,安全也非常重要。」一位遊客對記者說,他相信能拍照打卡的點位肯定還有很多,準備去周邊好好轉轉,也想更深入地感受北京老城區的歷史文化氛圍。

市民遊客在新施劃的人行橫道上安全通過路口。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市民遊客在新施劃的人行橫道上安全通過路口。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建議

來鼓樓除了拍照打卡,還有很多遊覽「隱藏項」

「紅牆黃瓦老皇城,青磚灰瓦四合院,豆汁焦圈鍾鼓樓,藍天白雲鴿子哨。」這樣的畫面和聲音就是老北京人心中原汁原味的北京城。如今,想要體驗這樣的傳統風貌,鼓樓周邊是不錯的選擇。

鼓樓位於舊城北部城區的中心,周邊的三條街道——鼓樓西大街、鼓樓東大街、地安門外大街在這裏呈「Y」字形交會,在方方正正的北京城里顯得格外特殊。據專家學者考證,鼓樓周邊的城市肌理,在近八百年的歷史更迭中,幾乎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

其實,對於遊客們來說,來鼓樓遊覽除了打卡拍照這一種選擇外,周邊的一些胡同街巷同樣內藏乾坤。

比如可以沿著鍾樓灣胡同東段、鍾庫胡同、鈴鐺胡同、豆腐池胡同等街巷漫步。如果想要體驗新舊北京的文化交融,還可以到鍾鼓樓文化廣場上坐一坐。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實習生 薑揚濤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