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調美國,上調中國

美國,被下調。

中國,被上調。

世界前兩大經濟體面臨截然相反的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6日發佈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4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1個百分點至2.6%,而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4個百分點至5%。

下調、放緩、降溫,這些關鍵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美國經濟中。

「隨著美國勞動力市場降溫、消費放緩,預計美國2025年經濟增長將放緩至1.9%。」IMF這句話反映出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現實。

勞動力市場在降溫。最新公佈的6月份美國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人數為20.6萬人,較前值27.2萬大幅回落。失業率環比增長0.1個百分點至4.1%。截至6月22日當週,持續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增至186萬人,為2021年11月以來最高值。

新增就業人數顯著回落,失業率上升,持續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更是攀升至近年來高位。這些變化折射出的是在高借貸成本壓力下,企業擴張步伐的放緩和對未來經濟前景的謹慎態度。

消費在放緩。消費佔美國經濟活動的近七成,是美國經濟心臟地帶,但在高通脹的影響下有所失常。

美國第一季度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季率終值錄得1.5%,較此前的2%大幅下降。這一主引擎的疲軟對於美國經濟增長無疑是消極信號。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5月份的101.3降至6月份的100.4」,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數據顯示,在長期的高通脹和高利率之後,美國消費者的信心受到影響。

「不久前到美國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發現美國超市很多商品物價比2019年都翻倍了。」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三里河說。

「當前美聯儲面臨通脹高企和勞動力市場降溫的局面,經濟增長也在放緩,降息太晚或幅度太小都會對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美聯儲主席鮑維爾最近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說了一句大實話,透露出美國貨幣政策製定者內心的掙扎。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今年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環比下降0.1%。雖然通脹有所降溫,但跟美聯儲將通脹率降至2%的目標仍有差距,中低收入群體通脹體感依然較強。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如同懸在頭頂滴滴作響的計時炸彈。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顯示,美國2024財年的預算赤字繼續狂飆,將上漲至1.92萬億美元,創下新冠疫情時期以來的最大赤字。

美國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120%。在目前的政策下,IMF預計,這一比重到2032年將超過140%。IMF發出警告:美國政府當前財政赤字過高,導致公共債務與GDP比率持續上升,遠高於審慎水平,迫切需要扭轉這種持續攀升的趨勢。

解決債務危機需要降息,而降息又可能導致通脹再次高企。

「聽著腳下斷斷續續傳來冰河開裂的聲音,估計現在美聯儲是患得患失:降息早了,有經濟‘不著陸’、二次通脹的風險;降息晚了,又有經濟‘硬著陸’、泡沫破裂的風險。」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評價。

在這種態勢下,美國仍選擇在對華電動汽車等商品加征關稅,不僅可能進一步推高美國國內通脹,削弱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更可能破壞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IMF呼籲:加征關稅政策的成本主要由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承擔,美國應該消除自由貿易的障礙。這句話,美國會聽得進去嗎?

「三里河」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