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2024年園區行活動正式啟動

走進元宇宙數字創新體驗綜合體,在光影展等特色場景中感受科技的魅力;走進三高爐40米平台,沉浸式體驗主題秀場……7月17日下午,北京首鋼文化產業園熱鬧非凡,一群特殊的「打卡者」——來自北大、清華等23所首都高校的師生在園區里盡情遊覽。

當天,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主辦,市委網信辦、新京報社等單位承辦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2024年園區行活動正式啟動。即日起至今年年底,23所在京高校的師生將通過不同的活動「進駐」文化產業園區,在感受新時代首都文化發展活力和獨特魅力的同時,為推動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啟動儀式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霍誌靜表示,北京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達11.3%。同時,北京有92所高校、百萬大學生。園區行活動的開展,既是回應高校師生文化需求、以北京優質文化資源助力人才培養的實際行動,又是發揮高校學科和人才優勢、促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有力舉措,「希望本次‘園區行’活動,讓更多高校師生關注瞭解文化產業,感受文化發展活力,增強參與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熱情和積極性,為園區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增強園區創新發展活力。」

7月17日下午,「‘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2024年園區行活動正式啟動,高校師生在展板前合照留念。主辦方供圖7月17日下午,「‘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2024年園區行活動正式啟動,高校師生在展板前合照留念。主辦方供圖

「導師團」將率「小助教」進園區開展調研

高校教師們定期走進園區,為園區發展提供專業指導;學生們也變成「園區體驗官」,利用專業所學,在園區提供的相關崗位進行實踐……未來,一項項豐富的活動將讓高校師生沉浸式感受文化產業園區。

7月17日,在2024年園區行活動中,大學生們以「園區體驗官」的身份在首鋼文化產業園參觀。主辦方供圖7月17日,在2024年園區行活動中,大學生們以「園區體驗官」的身份在首鋼文化產業園參觀。主辦方供圖

記者瞭解到,2024年園區行活動包括「導師助教進園區」「最美園區體驗行」「我為園區獻一策」三項活動。其中,「導師助教進園區」項目,將邀請20位來自高校文化產業方向的專家學者組成「園區導師團」,定期到園區開展調研指導和專項服務,對園區建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為園區運營管理機構提供專業指導。

7月17日,2024年園區行活動聘請了20位來自高校文化產業方向的專家學者組成「園區導師團」,主辦方為導師代表頒發證書。主辦方供圖。

當天,「園區導師團」名單正式公佈。記者看到,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教授向勇再次成為「園區行」活動的導師。

作為「過來人」,向勇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提到,首先要對文化產業園區做深入的調研,結合研究方向梳理出感興趣的問題,「園區的功能非常綜合、全面,所以前期我們就要找準自己研究的關鍵問題。」其次,要真調研,雖然調研主要在暑假完成,沒有辦法完成一年四季的觀察,但可以結合平時、週末、主題日等不同的節點做深入調研,「這樣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論,以及前期的問題梳理,變成實際的可研究的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此外,在成果表達上,向勇建議要儘量多元化,「對園區而言,我們要提出一些針對性比較強的發展建議、調查報告等,同時也要在學術上對學生做一些方法論上的指導。」

當天,「園區導師團」成員之一、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江紅用一組數據展示了該校參與2023年「園區行」活動的成果:四次集中調研,近三百人次走入園區,8名「園區小助教」分別赴對口園區實習,「一次次行走,一次次建言,讓中傳學子對北京文化產業園區有了深刻的感受,也更體悟到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文化強國建設的責任使命。」

對於即將開展的2024年「園區行」活動,劉江紅表示,中傳師生將繼續結合高等教育規律和園區發展需求,持續推動活動走深走實,依託「園區行」機制,立足「專業教育」,將更多有利於園區高質量發展,有利於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措施落地,讓青年學子成為推動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青春力量。

同時,招募文化產業、城市規劃、新聞傳播、經濟管理等相關專業學生成為「園區小助教」,在「園區導師團」的帶領下,圍繞園區轉型升級、產業鏈建設、文化空間建設、公共服務優化、品牌傳播等領域,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調查研究並形成調研報告。「園區小助教」也可進入園區實習,深入瞭解園區經營發展情況,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7月17日,大學生們在首鋼文化產業園參觀,並不時交流。主辦方供圖7月17日,大學生們在首鋼文化產業園參觀,並不時交流。主辦方供圖

「最美園區體驗行」項目面向所有參與高校的大學生,經選拔,大學生們可以「園區體驗官」的身份,到文化產業園區參加文化體驗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今年還策劃了10餘場最美園區主題日,設置了120個園區實踐崗位,精心準備了39個重點活動和打卡點位,為參與活動的高校師生發放享有專屬權益的「園區護照」,學生可憑其免費或優惠參與相關活動、獲得特色印章,根據體驗心得撰寫實踐感悟或園區寄語。

「我為園區獻一策」項目採用「揭榜掛帥」模式,園區運營管理機構結合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發展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出重點調研題目;學生根據專業特長和研究興趣,從重點調研題目中選擇課題,或另選其他與園區建設發展相關的課題,開展調查研究並形成調研報告。

擴大活動覆蓋面,參與高校和園區數量增多

記者瞭解到,這是繼2023年首次啟動「‘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園區行活動後,北京再次啟動園區行活動。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拓展原則,在去年開展活動的基礎上,今年的活動規模及內容,都進一步豐富提升。參與單位由去年的7所高校、7家園區拓展到今年的23所高校、10家園區。

今年參與園區行活動的高校涵蓋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

7月17日,大學生們頭戴VR眼鏡體驗元宇宙世界。主辦方供圖7月17日,大學生們頭戴VR眼鏡體驗元宇宙世界。主辦方供圖

「從2020、2022到2024,從工業產業園更新、到見證北京雙奧之旅、再到如今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首鋼園一直在向文化、科技產業相融合的城市複興新地標邁進。」第三次來到首鋼園的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牛心苗提到,首鋼園的發展是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縮影,為首都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增強文化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活力成為新的命題,作為青年學生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次活動。

在牛心苗看來,所有探索與思考都建立在對現狀的準確認知之上,「做一個好的觀察者,是我們參與活動的第一個目標。而深度參與到策劃、體驗、運營等多個維度,與園區一起探索,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是我們最終的願景。」

像牛心苗一樣,很多首都大學生都期待在園區行活動中獲得更多成長。「園區行不僅是一次學術交流的盛會,提供了一個深度沉浸多元園區生態的絕佳契機,同時也是個人學術素養與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北京大學藝術學院2021級本科生楊星竹期待借此活動,接觸到最新的學術動態、技術進展與產業生態,為自己未來的學術研究積澱新的靈感,同時在學習調研中更深入地瞭解社會和文化。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王彩媛的研究方向是文化遺產旅遊,希望能在首鋼找到數字化賦能工業文化遺產的更多靈感,「今年6月中旬我們班做課堂調研的時候來過這裏,當時我們還在下沉廣場做了分享,討論了首鋼的物理空間建造。今天再次來到這裏,特別想更多瞭解首鋼園區在數字化方面的探索,有機會的話以後還想在這裡實習。」

北方工業大學大二學生裴雨萱告訴記者,自己在高中的時候就聽老師介紹過首鋼園區,一直想要來元宇宙數字創新體驗綜合體等地參觀,「我特別喜歡這裏的文創產品,我之前在學校也設計過書籤之類的文創產品,這次就藉機多看看首鋼的文創產品,學習它們的設計思路。」

不只是首鋼文化產業園。北京文化產業園區眾多,僅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就有百餘家。今年向高校師生「敞開大門」的文化產業園區增至10家,分別是798藝術區、751園區、首創·郎園Station、中關村軟件園、星光影視園、十月星吧廣場、首鋼文化產業園、隆福寺文創園、北京天橋演藝區、E9區創新工場。

7月17日,參與今年園區行活動的10家文化產業園區獲頒「2024年園區行實踐基地」。主辦方供圖7月17日,參與今年園區行活動的10家文化產業園區獲頒「2024年園區行實踐基地」。主辦方供圖

每個文化產業園區都獨具魅力。比如,首鋼文化產業園具有山、水、冬奧、科幻、工業遺存獨特文化資源稟賦,園區內重點培育文化、科幻、互聯網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產業,打造文化、科技、體育跨界融合業態,聚集一批龍頭、優質企業落地,已入駐企業370餘家,文化科技類企業佔比超70%。園區舉辦了2022北京冬奧會、北京文化論壇、西山永定河文化節等重大文化活動,正在建設成為文化、科技產業相融合,「一起向未來」的城市複興新地標。

星光影視園是2023年度北京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配合製作了星光大道、B站跨年夜、樂隊的夏天等一大批高質量視聽節目。園區構建5G、4K/8K、AI、雲計算、虛擬製作等高新技術應用場景,以XR虛擬製作協同創新平台和5G+超高清遠程製作中心為核心,向數字視聽產業集群全面轉型升級。

北京天橋演藝區位於南中軸西側,是首都歷史文化名城及中軸線沿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聚集了包括天橋藝術中心、天橋劇場、湖廣會館、梨園劇場、德雲社、工人球會等十幾處文藝演出場所,成為北京市演藝設施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當天,參與今年園區行活動的10家文化產業園區也正式成為「2024年園區行實踐基地」。作為實踐基地,10家文化產業園區將為大學生們提供戰略發展、運營管理、品牌傳播等部門的實習崗位,學生可進行為期1至3個月的崗位實踐,深入瞭解園區經營發展情況,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