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王毅的面,印度外長稱中印關係需要「使命感和緊迫感」

來源:牛彈琴

印度有點著急了。

7月25日,東盟會議期間,中印兩國外長在老撾萬象會面。

看印度外長蘇傑生的社交帳號,當著王毅的面,蘇傑生說了這樣一句話:「穩定兩國關係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我們應以使命感和緊迫感來處理當前問題。」

請注意:使命感和緊迫感。

蘇傑生是印度老資格的外交官。顯然,印度也充分認識到,與中國關係這麼糟糕,不符合印度國家利益。

不講邊境局勢了,哪怕經貿問題上。印度已經感受到了嚴重的麻煩。

2020年之後,印度以疫情暴發和邊境衝突為由,對中國企業實施了「亞洲最嚴格的限制措施」,包括嚴格限制對華簽證發放,禁封數百款中國手機APP,推遲批準中國投資,以及減少兩國直飛航班數量。

結果是什麼?

兩國交往斷崖式下降,很多中企停止了對印度的進一步投資。

數據顯示,印度對華髮放簽證數量,從2019年約20萬份簽證,下滑至2024年迄今的僅2000份。

中方人員拿不到印度簽證,即使個別能拿到,也擔心遭到印度政府莫須有逮捕,而不願前往印度。

以電子行業為例,印度雖然雄心勃勃,但就整個產業鏈來講,仍舊依賴中國製造的零部件,尤其需要中國技術專家、熟練工人提供指導。

按照印度《經濟時報》的披露,過去4年,因為中印關係的緊張,導致印度電子製造商損失了150億美元,造成1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說句題外話,我其實不太讚成中國熟練工人去印度的。

很簡單,就衝印度現在對華態度,那結果必然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讓我哭笑不得的是,印度主動限制中國老師傅去印度,去教印度人幹好工作……

所以,看報導,蘋果公司現在也大失所望,原來一度轉到印度的產業鏈,現在又在轉回中國。富士康最近更宣佈,在河南鄭州加碼投資10個億。

所以,我們還看到,印度工商界強烈建議,為了擺脫困境,印度須放寬對中國投資的限制。

這就是蘇傑生這句話的大背景。

中方怎麼看?

看中國外交部的通稿,當著蘇傑生的面,王毅一番話也很是語重心長。

他說:中印雙方要以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擔當,以超越矛盾、分歧、摩擦的理智,推動中印關係實現改善和穩定可持續發展。

畢竟,中印都是大國,關係還超越雙邊範疇。

王毅接著說:改善雙邊關係,應體現中印兩個新興發展中大國的戰略格局,處理雙方分歧應體現中印兩大文明古國的政治智慧,應對全球性挑戰應體現「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合作。

最後,王毅強調,中印關係重回正軌符合雙方利益,也是「全球南方」國家的共同期待。

中印同為發展中大國,同為「全球南方」國家,在很多國際問題上,其實立場都差不多,但現在,中印失和,真是親者痛仇者快!

這是多邊外交場合下的中印會晤,材料不多,但一些表態,卻內涵豐富。

可以說,至少三個小亮點吧。

亮點一,中印都展示了和解意願,尤其印度外長的這句話,確實要有「使命感和緊迫感」,來處理兩國棘手問題。

亮點二,中印都同意,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邊境磋商要有新進展,即中印邊境局勢,起碼不能失控。

亮點三,中印要加強多邊合作,包括但不限於上合組織、G20、金磚國家等框架之下,要共同維護髮展中國家權益。這應該也是有針對性的。

最後,怎麼看?

不想多說什麼,說印度太多都沒用,該失望的你永遠會失望,最關鍵的,事實勝於雄辯。

印度要有誠意,要有真正的大國風度和自信。

對中國企業「最嚴格限制」,這完全不符合規則,更不顯示誠意;一些重要國際會議,莫迪總是能逃避就逃避,也不是誠意。

我總覺得,中國不能小覷了印度。中國的戰略競爭對手,從長遠看,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印度。

美國不需要多解釋。印度龐大的人口和市場,以及不斷升騰的大國雄心,註定會成為未來世界的重要力量,實力超過日本、俄羅斯等很多國家。

但我們很無奈地看到,過去幾年,不管中國對印度多麼克製,印度難以掩飾的是對中國的心結,以及對中國的各種刁難、算計,還有上不了檯面的各式小動作。

何必呢?!

這展現出的,更多是一種自卑心態而已。很多時候,自卑和自傲其實是相通的,越是自傲的人,其實骨子裡就越自卑。

還是那句話: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當然,我說的,肯定不是印度。

中國和印度,可以是朋友,最好也成為朋友。這對兩國有利,也對世界有利。

但假如,我說的是假如,假如印度不願做朋友,我們也要坦然,毫無疑問,這首先是印度的巨大損失。印度應該也看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