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滑板我做主

    中青報·中青網特派記者 李雋輝/攝    中青報·中青網特派記者 李雋輝/攝

    身處協和廣場,身後是埃及方尖碑。香港時間7月29日淩晨,在巴黎奧運會滑板女子街式決賽中,14歲小將崔宸曦以241.56分奪得第四名,創造了中國隊在奧運會滑板項目上的歷史最好名次。

    滑板在東京奧運會上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巴黎奧運會街式項目打分規則發生變化,選手需比兩次走線(Run)和五次大招(Trick),每次滿分均為100分,取一個最高的走線分數和兩個最好的大招分數相加得出選手總分。

    中國隊在該項目上有3位選手參加,第二次參加奧運會的曾文蕙、中國最年輕的亞運冠軍崔宸曦和僅有11歲的朱沅鈴。最終,崔宸曦以第三名晉級決賽。

    決賽中,崔宸曦也展現出競爭力。在完成走線後,她一度憑藉兩次乾淨俐落的「亮大招」處在第三位。直到最後一跳被巴西選手蕾莎·李爾反超,沒能站上領獎台。「還是有一點點遺憾,就一點點。」賽後,崔宸曦表示,和獎牌擦肩「其實也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我的招也發揮得差不多了,對手都很厲害,包括巴西選手(蕾莎·李爾),我也挺替她開心的,她的水平其實就在前三甚至她連第一都可以拿到。」在崔宸曦看來,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努力過就好。

    此前,中國隊在奧運會滑板街式賽中的最好成績是第六名,這一成績由曾文蕙在2020東京奧運會上獲得。

    3年前,東京有明城市運動公園,女子滑板街式比賽正式亮相奧運會,2005年出生的中國選手曾文蕙成功闖進決賽,成為第一批在奧運會歷史上留下滑板成績的運動員之一。對曾文蕙而言,這是勇敢選擇人生岔路口後得到的蜜糖。

    不同於其他奧運項目有高度統一的規則,滑板項目除了看中技術動作的難度和完成度,更看中選手的創意和風格。每個「大絕招」幾乎都是由運動員原創,不到滑板落地的一刻,就連運動員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麼動作。

    而比賽場地也同樣充滿未知,每次大賽的場地都是臨時規劃設計,包括台階的級數、高度,斜坡的傾角都會有所不同。而且每次比賽場地都不會提前很早公佈,降低給選手「模式化準備」的機會。

    全新的運動理念,衝擊著從傳統武術項目主動跨項到滑板的曾文蕙,由於性格內向,每次大賽前臨時適應場地,其他選手紛紛下場,她總是不好意思地「謙讓」,但她慢慢發現,滑板運動中,堅持自我、表達自我很重要,此後她便學會把賽場當成自己的主場。

    在巴黎奧運會上的曾文蕙,雖然未能晉級決賽,但她在場上展現出自如和挑戰自己的態度,透露出她已經完成賽前目標「享受比賽」,正如此前她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自己始終被熱愛驅動。

    崔宸曦的熱愛萌發得更早一些。父親是輪滑運動員,經常帶她在濟南和諧廣場玩滑板,她便逐漸「癡迷」上這項運動。在父親崔永濤的支持下,她克服沒有場地、沒有教練、沒有基礎等困難,很快在比賽中展現出天賦,為自己贏得了進行專業訓練的機會,最終成為中國滑板在奧運會最好成績的創造者。

    「好多人啊。」首次參加奧運會,崔宸曦感受到空前熱烈的氛圍,尤其當自己的動作做成後,所有人都在歡呼,「這讓我很激動,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能夠收穫這麼多掌聲,真的很開心。」 父親崔永濤也不為女兒錯失獎牌而遺憾,「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創造了歷史,也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一直支持她。」

    「個體家庭家長的覺醒,包括一些社會培訓機構觀念的導入,觸動了體育人才培養方式的多元化。」我國知名體育學者易劍東曾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要發揚這種民間自發自主尊重孩子興趣和選擇的模式,必須要在今後的發展中保持開放態度,不能讓「入奧」「入亞」束縛了項目的自由生長。

    崔宸曦也希望更多像她一樣的青少年參與滑板,前提是「因為喜愛才選擇」,「不一定非要去拿成績,就是去享受它的過程。從你剛開始練一個動作,到能跳最大的一個杆子,回頭想一下,這經歷非常不容易,然後就會很自豪,就更喜歡這項運動了。」

    本報巴黎7月29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特派記者 梁璿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7月3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