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江蘇揚州:「好醫療」賦能「好地方」,讓百姓更有「醫」靠

「乖乖隆地咚!在家門口也能做骨折手術了?」上月底,70歲的王文君意外摔傷導致右側股骨頸骨折,她和家人選擇就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手術。術後康復期,親友們前來探望,個個讚歎「這手術做得不醜」。

以前頭疼腦熱也要去擠大醫院,現在骨折了在家門口就能做手術,這是揚州全力實施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打造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繫帶來的新變化。

前不久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出部署。

如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可及的優質醫療服務,是深化醫改的必答題。去年4月,揚州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成為江蘇唯一入選城市。揚州以此為抓手,成立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聚焦內涵建設,創新改革舉措,製定實施方案,聯動推進18個子項目。「鼓勵基層首創,提練特色亮點,在深化醫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疏堵點、求突破,全力推動示範項目取得新成效。」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對此要求,盡快形成可推廣的公立醫院改革揚州經驗。

優化資源佈局、強化協同治理、構建整合體系,深化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等多方面改革……揚州正加快以「好醫療」賦能「好地方」發展,讓百姓「近」享服務,更有「醫」靠。

01

改出近距離

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讓百姓在家門口看好病

「真沒想到,大熱天的,大醫院專家竟到家門口為我服務。」家住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的王文君意外摔倒後,從手術到康復,從住院到出院,都感到安心與貼心。

「老人被家人送來時,疼痛難忍,無法站立。拍片子後發現她右側股骨頸骨折,立即收治入院。」杭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王霖坦言,以前技術水平不夠,收治的骨折患者都會要求轉院。現在蘇北人民醫院在這裏設立了骨科聯合病房,中心硬件、軟件能力大幅提升。「通過互聯網醫院遠程會診,我們和蘇北人民醫院專家判定老人需要手術治療,她和家人選擇了就近做手術。」

兩天后,蘇北人民醫院骨科和麻醉科專家來到這裏,為老人成功進行了手術。出院後,專家又給她開了康復處方。

專家下來了、聯合病房開起來了、「雲會診」「雲查房」不再是新鮮事……自去年7月蘇北人民醫院與該中心「牽手」後,「小醫院」發生了大變化,前來就診人數不斷增加。

基層醫療機構,是守護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然而受醫療資源不足、技術水平有限等因素製約,人們往往「小病也要擠大醫院」。

如何讓百姓在家門口看好病?實現百姓健康之盼,需要有關鍵之舉。

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構建有序就醫格局是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揚州市市長潘國強指出,要強化擔當作為,緊扣目標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改革示範和因地製宜,推動示範項目落地見效。

圍繞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揚州加強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和縣級區域醫共體建設,從市域、市區、縣域、基層四個維度探索緊密型醫聯體模式。在揚州市衛健委指導下,蘇北人民醫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揚州市中醫院打造三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單病種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去年,揚州被確定為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

「現在牙好了,吃飯香,睡得好。」69歲的劉恒鵬提起廣陵區頭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直豎大拇指。以前他牙疼,自認為「不是病」,就去小診所開止痛藥,治標不治本。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與該中心「牽手」後,根據百姓需求清單籌建口腔科,結束了頭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3年沒有口腔科的歷史,方便了大量牙病患者,劉恒鵬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上半年,3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內雙向轉診3.5萬人次,開展遠程診斷4.7萬人次。「建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就是要舞好‘龍頭’、做強‘樞紐’、夯實‘網底’。」高郵市衛健委副主任陳修海介紹,高郵構建了以縣級公立醫院為龍頭,農村區域醫療衛生中心為樞紐,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的四級聯動醫療服務體系,同頻共振,切實服務群眾。

優質醫療資源有沒有真正「沉下去」,在家門口能不能看好病?廣大群眾用腳來「投票」。去年,揚州市縣域內就診率穩定在92%以上,基層診療量佔比達到62.78%,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對此,揚州市衛健委副主任王勁鬆說,大小醫院「牽手」,「聯體」又「連心」,群眾看病更放心也更舒心。

02

改進高質量

「高位嫁接」頂級醫療資源,建「高原」更立「高峰」

「那時候,胸口就像被石頭壓著一樣悶痛,稍微活動一下就痛得厲害。」69歲的周先生重獲「心」生後,一直格外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回憶起以前那段日子,他依然心有餘悸。

4個多月前,周先生出現多重心臟疾病,生命垂危,一場生與死的較量在蘇北人民醫院上演。該醫院心臟大血管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唐程斌帶領團隊為老人實施了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冠脈搭橋術,為他植入了新一代長期型人工心臟EVA-Pulsar。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遇到疑難雜症時,不少人選擇跨區域就醫,最根本的原因是本地醫療水平「高地不高」。

為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揚州積極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通過與國內高水平醫院合作共建、整合區域專科醫療資源等方式,圍繞轉外就醫人數較多的病種,重點發展重症、腫瘤、心腦血管、呼吸等臨床專科,著力打造蘇中地區醫療服務「高原」乃至「高峰」,全面提升疑難重症診療水平。

蘇北人民醫院在三級公立醫院「國考」中連續5年保持A+等次,最近一次國考排名全省第三,骨科、呼吸科創成省級專科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日間手術高效運行機制被省委深改委向全省推廣;揚大附院成功申報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2項「省傑青」項目資助,創歷史新高;揚州市中醫院腫瘤科創成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與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北京兒童醫院、上海兒童醫院合作,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新項目……

前不久,一名1歲幼兒因為發高燒,家人帶他到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就診,沒想到檢查時發現其後腹膜腔中有個腫瘤,嚇了家人一跳。該醫院兒外科副主任萬金說:「腫瘤已有鵝蛋般大小,且位置不太好,旁邊不僅有腎臟等器官,而且還有重要的大血管,需要盡快手術。」

7月23日,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專家聯合為這名幼兒進行了手術,這也是揚州實施的首例幼兒後腹膜腔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目前,幼兒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高位嫁接」頂級醫療資源,為的就是推動揚州醫療水平不斷實現新突破。揚州市衛健委副主任尹成雷介紹,揚州正努力在醫療「高原」上打造更多「高峰」,逐步緩解群眾跨區域就醫難題,做到「一般疾病在縣區解決,大病不出市」。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專科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智慧化是突破口。揚州建立「滾動培育、能進能出」的國家、省、市三級臨床重點專科培育機制;出台了高層次衛生人才引進辦法,對符合條件的A、B、C、D四類衛生人才予以專項補助,最高2000萬元;持續推進「互聯網+醫療」,打造智慧醫院服務高地,全市建成25家互聯網醫院;創新實施「健康檔案隨身帶」項目,實現患者自己「管檔案」「找醫生」,醫生一鍵調閱患者診療記錄。

03

改良全週期

不僅「治病」更「治未病」,探索醫防融合新模式

7月15日下午,揚州首個「慢阻肺防治醫防融合聯合門診」開診,該門診由揚州市疾控中心與市中醫院探索建立,現場「臨床醫師+公衛醫師」雙坐診,實現了慢病管理的服務升級。

至此,揚州已開設近視防控、結核病防控、兒童預防接種等多個「臨床+公衛」雙坐診門診,推動慢性病、傳染病等防控關口前移,讓百姓少得病、不得病。

醫防融合是有效防控重大慢性病、傳染病的關鍵手段,是滿足群眾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需求的重要環節。

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的「重醫輕防、防治脫節」問題,需要從體制機制上動「手術」。

如何把治病和防病結合起來,讓醫療和預防相互滲透,真正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揚州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趙國祥表示,這需要公立醫院進一步拓展功能,在原有的疾病診療基礎上,進一步向健康管理、健康服務拓展和延伸,不僅要為群眾「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6月17日,揚州市醫防融合復合型臨床、公衛醫師培訓班開班,首期200多人參訓,旨在培養一支「能防善治會應急」的復合型醫療人才隊伍。此舉在省內率先建立醫防融合交叉培訓新機制,為加強疾控、醫療等機構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改革完善疾控體系建設創新了方法路徑。

目前,揚州市二級以上醫院全部設立公共衛生科,選派疾控中心骨幹到公立醫院駐點掛職,探索建立人員通、管理融,信息通、網絡融,資源通、機制融的「三通三融」醫防融合新機制;揚州市血管病防治、癌症防治、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等中心成立,一批醫防融合項目相繼落地;揚州在全國範圍內創新提出建設健康管理型醫院,首批建設24家健康管理型醫院,探索各類疾病「防、篩、治、管、康」全週期全流程服務……這些醫防融合新舉措成為揚州探索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獨具特色的亮點。

一項項務實之舉、創新之措,成為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醫」靠。今年初,國家衛健委對2023年15個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試點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揚州取得了第一等次的優異成績。

深化醫改,每前進一步,就能惠及更多群眾。以公立醫院能力建設為引領、以分級診療為主線、以「三醫」協同為保障、以智慧化建設為支撐……揚州正在全力探索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經驗,最大限度釋放改革效能,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通訊員 揚衛萱 記者 劉賀 丁雲 王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