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建更加開放包容的「全球南方」(環球熱點)

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國際學者訪問團應邀到河北省邯鄲市訪問考察。張魁興攝(人民視覺)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國際學者訪問團應邀到河北省邯鄲市訪問考察。張魁興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多極化進程加快,以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為代表的「全球南方」聲勢卓然壯大,為推動人類進步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全球南方」的一員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改革發展之路吸引了外界廣泛關注。在不久前舉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週年紀念大會、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第二屆高級別會議、第十二屆世界和平論壇等國際會議、論壇上,外國政要、專家、媒體人士等就如何借鑒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之道、深化「全球南方」合作、加強各方戰略對接等議題展開熱議。受訪專家表示,中國通過一系列舉措繼續致力於深化南南合作,攜手各方共建更加開放包容的「全球南方」,為南方國家共同發展和團結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促進「全球南方」發展壯大

「70年前,在我祖父的年代,我們的經濟被遠遠甩在後面,沒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幸運的是,世界已經不同了,‘全球南方’變得更加富裕和強大。」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週年紀念大會上,作為一名「全球南方」的外交人士,印尼外交政策協會創始人迪諾這樣形容自己的內心感受。

「‘全球南方’並非單純的地理概念或經濟概念,而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基於相似歷史境遇、現實發展階段、共同發展目標、相同政治訴求而形成的身份認同。」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教授、全球夥伴關係主任周詠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南北發展鴻溝擴大、氣候變化、發展合作動能不足等嚴峻問題,南方國家日益團結起來,正逐漸在政治與經濟等領域取得更大聲量。

「全球南方」興起與自身經濟實力持續提升有很大關係。一組數字最有說服力:「全球南方」過去2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過去4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全球佔比從24%增至40%以上。

在談及「全球南方」時,許多外國嘉賓在發言中頻繁提及一些關鍵詞。

比如公正。老撾前副總理桑治沙瓦表示,70年來,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體現了主權權威,維護了正義、民主、法治的價值觀,維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權益,符合世界各國尤其是亞非拉國家的需要。新時代,國際社會應該繼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孟加拉國—中國商業工業協會秘書長馬蒙·姆里達認為,從發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反映了中國外交理念和政策的連續性與創新性,有利於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比如發展。俄羅斯駐華大使莫爾古洛夫認為,廣大亞非拉國家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方式,希望能夠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巴基史丹前外交秘書、現任伊斯蘭堡戰略研究所所長蘇海爾·馬哈茂德認為,當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南方國家「發展非常有活力」,77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多邊合作機制不斷髮展,對全球政治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始終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中國向160多個國家提供發展援助,同150多個國家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建立中國—東盟合作機制、中非合作論壇、中拉論壇、中阿論壇等「1+N」南南多邊合作平台,創設總額為40億美元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埃塞俄比亞、巴基史丹等近60個國家實施130多個項目,涵蓋減貧、糧食安全、抗疫、氣候變化等領域,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合作,攜手各方構建發展共同體……作為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的一員,中國始終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主任迪瑪·哈提卜表示,中國對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堅定支持,以及在消除極端貧困方面的成功,為相關各國樹立榜樣並帶來啟示。

塞浦路斯歐洲大學前校長、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哥斯達斯·古裡亞莫斯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成為南南合作框架下各國實現合作共贏、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引擎。這些倡議推動各國在平等、穩定、和平共處的基礎上建立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全球夥伴關係。」

在推動「全球南方」現代化的具體路徑上,很多外國嘉賓都提及要同中國合作、向中國學習。巴基史丹計劃發展部部長伊克巴爾認為,現代化的願景必須要把人的尊嚴和生活質量放在中心,中國讓數億人成功脫貧就是一個典範,中國達成這一成就的速度是全球最快的,巴基史丹擁抱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

「中國式現代化給非洲國家帶來啟發。」埃塞俄比亞貿易和工業部前國務部長特卡·恩特哈布表示,增進人民福祉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人民為中心」將幫助我們更好實現發展繁榮,這是我在中國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

「中國在推動‘全球南方’合作與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崔守軍在接受採訪時將這種作用總結為4個方面:一是加強基礎設施投資,二是深化貿易往來,三是提供技術轉移和分享,四是給予金融支持。例如在促進中非合作中,中國積極分享發展經驗,在廣大非洲國家擺脫貧困、發展經濟、探索符合自身的工業化發展道路等方面給予極大幫助,並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持。

幫助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提升自主發展能力

不久前,在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下稱「南南學院」)2024屆畢業典禮上,來自19個國家的35名學員順利完成學業,他們興奮地和老師、同學拍照留念,記錄在中國學習的美好時光。成立8年多的南南學院,已為7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養400餘名治國理政人才。

在北京考察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和垃圾循環經濟園區建設,走進北方職業教育集團,參觀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南南學院組織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給南蘇丹瓊萊州政府秘書長、南南學院2024屆博士畢業生蓋特維奇·確克·紐安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設立南南學院,助力發展中國家培養政府管理人才,這是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的生動實踐。」紐安說,希望更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官員、學者來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作為授課教師,周詠梅注重從經濟、政治、社會多角度,與各國學員一道,共同探索適合各自的發展道路。「我常常告訴學員,探尋中國發展奧秘的過程就是用一面鏡子觀察自己國家的發展歷程。由於國家和國家之間體制、社會環境都不太一樣,要學會深度瞭解中國的經驗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和政治邏輯,思考哪些東西可以借鑒,哪些東西需要引進、消化和吸收。」周詠梅說。

設立南南學院是中國致力於推動和踐行南南合作的一個生動案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週年紀念大會上,中國宣佈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8項舉措,涉及人才培訓、青年交流、經濟發展、自由貿易、農業合作、數字經濟、綠色生態等多個領域。在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第二屆高級別會議期間,《共創未來行動計劃》發佈,涵蓋四大方向50項成果。

巴西前總統、新開發銀行行長羅塞夫認為,中國近年來提出的一系列倡議和舉措,有助於發展中國家推動經濟增長、應對全球性挑戰,建立一個更加民主、更加均衡的多極世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佛瑞·薩克斯看來,從基礎設施到知識、技能、教育,中國是在面向未來開展對外投資合作。

「團結合作是促進人類發展事業的必由之路,要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國際發展合作,實現‘全球南方’共同發展。」崔守軍認為,基於「自力更生」「授人以漁」的發展理念,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重視知識積累與經驗傳遞,致力於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提升自主發展能力。未來,中國將攜手「全球南方」繼續在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不斷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未來。(彭訓文 張婧婕)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07月30日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