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山海為遠 攜手共譜新篇|以綠色為子 與風沙對弈 一條條穿沙公路聯通沙海生命線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記者 龐婷)一條穿沙公路串起荒漠與希望的綠洲,一個個草方格鎖住肆虐的風沙,織就生命的防線,一代治沙人用雙手書寫下綠色傳奇的新篇章。一片片荒蕪之地再次綻放出新的生機。

盛夏時節,站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其白線沙地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區防火瞭望台遠眺,一條穿沙公路橫亙在無垠的沙海中,向大漠深處延伸,將沙地一分為二。路兩側的草方格里,剛剛冒頭的小草隨風搖曳,在連綿起伏的沙丘上編織出綠色希望的經緯線。

其白線穿沙公路(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其白線穿沙公路(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其白線是翁牛特旗今年新建的3條穿沙公路之一,起點位於烏丹鎮巴彥呼交嘎查東側,終點位於烏丹鎮其甘嘎查與旅遊路南線交叉路口,全長15公里,公路沿線將治理固沙3.7萬畝,造林3.7萬畝。

翁牛特旗位於高爾沁沙地西緣,全旗沙化土地面積727.4萬畝,佔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積的25.5%,佔高爾沁沙地總面積的7.3%。在翁牛特旗,約14萬人生活在沙區。受人為、自然、氣候等因素影響,這裏成為赤峰市境內沙地分佈最廣、面積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難的地區,也是赤峰市境內打贏高爾沁沙地殲滅戰的主戰場。

去年秋天,翁牛特旗烏丹鎮巴彥呼交嘎查黨支部書記額日敦畢特爾成為村里的第一位「治沙人」,帶領當地40多人參與治沙工作,人均增收1416.43元,戶均增收5000元,帶動嘎查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目前已經完成沙地治理3300畝。

其實在過去,其白線附近也是草木繁茂的景象,但從2020年開始,長期的乾旱天氣導致草木無法生長,土地沙化嚴重,草原退化成沙地,這也讓附近以放牧為生的農牧民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牧民們只能在春季將家裡的牛羊運往近200公裡外的克史堅尼亞騰旗等地的草場放牧,等到秋天再接回來。但是因為路不通,光是把牛羊從沙漠中趕出來,就要花費1天的時間,再裝車送到其他草場要再花1天時間。1年下來,光草料費1頭牛就要花2000元,這讓牧民們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於是,治沙成了牧民們的唯一出路。

但是路不通,治沙物資運不進去,怎麼辦?結合多年的治沙經驗,翁牛特旗探索出「以路治沙」的防沙治沙新路子,把沙區切割成若幹個治沙單元,人流、物流通過公路進入沙地深處,圍繞公路兩側對沙地進行綜合治理。路通了,沙就「滅」了。

「沒修路的時候想出村跟登天一樣難。」額日敦畢特爾說,以前,牧民最怕牛羊生病,村里沒有獸醫,只能從別的嘎查(即行政村)請,到了沙區,獸醫只能騎馬進入嘎查,有些牛羊也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現在好了,路通了,原來要花1天的路程,現在開車4、5個小時就能到,放牧和談生意都方便多了。」

5月14日,其白線正式竣工通車。一輛輛載滿治沙物資的車輛為沙漠里的村民送去了綠色的希望。去年,翁牛特旗啟動實施內蒙古自治區首個「以工代賑」防沙治沙項目,投資約2683萬元,治沙面積6.2萬畝,由沙地所在地蘇木鄉鎮及嘎查村組織實施,項目資金的20%用於勞務支出、2%用於增加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

隨著穿沙公路的通車,讓多年吃夠了沙子苦的沙區群眾看到了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紛紛加入治沙大軍。

草方格里綠意漸濃(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草方格里綠意漸濃(央廣網記者 龐婷 攝)

「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在草方格里種上黃柳、白檸條、羊草、冰草、沙打旺等耐旱的灌木、草種。按照1畝地100元結算,平均每人每天能掙200到300元,目前已經完成了3300多畝沙地治理。」額日敦畢特爾說,下半年的目標是完成2萬畝沙地治理。

以前,牧民除了牧業再沒有其他收入。現在,在穿沙公路沿線參與治沙,在建成的穿沙公路兩側採摘檸條和楊柴的種子,平茬後的檸條都成了收入來源。

本著「既治沙、又致富」的原則,翁牛特旗率先探索實施「以工代賑」防沙治沙模式,通過有償勞動讓農牧民由治沙「看客」變為治沙「主角」,投入資金2683.38萬元,在全旗9個蘇木鄉鎮固沙造林6.2萬畝,帶動500餘名農牧民參與到工程建設中,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累計發放勞動報酬550萬元。

穿沙公路的建成不僅解決了治沙物資運送的問題,還打通了翁牛特旗發展文旅產業的「最後一公里」。烏華表示,「作為我國北方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離京津冀最近的風沙源,經過多年治理,沙塵暴次數已經從一年十幾場減少到了一兩場。經過治理的沙地也成了景點,吸引大量來自京津冀和周邊地區的遊客。」

烏華介紹,近年來,翁牛特旗依靠穿沙公路網,打造了覆蓋全旗的300公里生態旅遊大環線,2023年接待遊客16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7.6億元。烏華表示,建設穿沙公路,就是要把沙地切割治理,在治沙的同時帶動沿線牧民增收,助力旗里經濟發展,實現「以路治沙,依路致富」。

對於巴彥呼交嘎查的牧民來說,他們最期盼的是3年後草木長成、沙地變成綠洲的時刻,到那時,牧民們在家門口有了自己的牧場,再也不用去幾百公裡外的草場放牧、買草料,一年能省下七八萬元。「現在生活方便了,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在額日敦畢特爾的規劃中,治沙工程完成後,嘎查也會大力發展旅遊業,為老百姓增收致富探索更多路徑。

路修到哪裡,草方格就織到哪裡,綠色就延伸到哪裡。從2003年第一條穿沙公路建成通車至今20年間,翁牛特旗先後開通響道線、圖哈線、都拉線、都冷線、烏白線等16條穿沙公路,總里程近500公里。一條條穿沙公路,將翁牛特旗境內的高爾沁沙地切割成若干生態治理區,不僅方便治沙物資、治理措施進入沙漠腹地,也打通了沙區群眾與外界聯繫的通道,為沙區發展創造了無限可能,也築牢了我國北方的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