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哈佛輟學生創業AI吊墜:不要生產力,我們只要AI朋友 | New Things

文|袁瀅靚

編輯|丹恩詠儀

Avi Schiffmann是一名在矽谷闖蕩的00後玩家,21歲已生產出兩代AI可穿戴設備——Tab和Friend。

在這之前,他還是追蹤COVID-19的天才男孩,GPA1.7上哈佛、一個學期後又輟學的另類學生。

Avi Schiffmann 圖源:X帳號@HugoAmsellem Avi Schiffmann 圖源:X帳號@HugoAmsellem 

但就是一個如此有主見和另類的人,卻在東京的摩天大樓里破防了。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到孤獨。」Schiffmann在接受WIRED採訪時坦白道。當時,他正在日本旅遊,發現自己獨自一人身處摩天大樓後非常孤獨,迫切地想找人聊天說話。

他的手上已經有了自己的第一代AI產品Tab,這是一個用來監控工作和個人任務的設備。遺憾的是,它能提高生產力,但不能傾聽與陪伴,只是靜靜地看著Schiffmann暗自傷神。

在那一刻,Schiffmann萌生了研發一個全新AI數字伴侶的想法,實用排後,情感優先。

它不只是傾聽,而是像一個真正的旅行同伴一樣,對周圍發生的事情萬分好奇,並通過短信來分享意見。

Friend 圖源:官網Friend 圖源:官網

於是,他的第二代產品——Friend在2024年7月30日世界友誼日推出。

由X推廣,預售價格99美金。在一段抓人眼球的短片助力下,Friend在社交媒體上被火速刷屏。

有網民發現,外觀和功能都很像小時候玩的電子寵物機。

圖源:X帳號@vocalcry圖源:X帳號@vocalcry

短片中,Friend在旅行、打遊戲、追劇和交往時,都能給予合適的陪伴。

圖源:X圖源:X

官網的域名Friend.com也非常有趣,Schiffmann坦言為此「豪擲」180萬美金。這個操作真的非常不走尋常路了,要知道融資金額也才約250萬美金。

圖源:X圖源:X

不過,這似乎也成了一種市場公關策略。當許多網民討論這樣做到底合不合適時,產品熱度就上來了。

圖源:X圖源:X

擅長社交媒體推廣策略,果真是網絡原住民Z世代刻在DNA里的優勢。

我擁有生產力,但缺一個始終傾聽的真朋友

Schiffmann開發Friend的初衷是,希望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人傾聽你所做的一切,並在那裡提供鼓勵和支持。「始終傾聽」是Friend的主打詞。

板載馬克風是Friend的耳朵,大型語言模型則是它的言語區。你可以點擊並按住Friend來向它提問,有時它也會興奮地上頭,在沒有提示下,也和你興致勃勃地分享其「真知灼見」。

打遊戲打得爛,被隊友一頓輸出時,Friend可能會冷不丁揶揄一句:

你正在被痛罵,真丟人!

圖源:Friend官網圖源:Friend官網

一個人追劇時,它也可能會在旁邊來一句劇評:

這部劇完全被低估了。

圖源:Friend官網圖源:Friend官網

Schiffmann看上去熱愛藝術,他的X帳號上有許多漂亮的照片,並聲稱如果把產品當成藝術品來看,沒人會是競爭對手。因此,Friend的外觀設計花了不少心思。

與設計Nest恒溫器的Bould公司的合作下,Friend線條流暢,珠光圓潤,還有多種顏色可供選擇。

圖源:Schiffmann的X帳號@AviSchiffmann圖源:Schiffmann的X帳號@AviSchiffmann

作為一款AI穿戴設備,Friend自然免不了和「前輩們」比較。Schiffmann認為,Humane Ai pin和Rabbit R1都是以提高生產力為目的,而Friend則是純粹地提供陪伴。

Schiffmann也不是從一開始就追求情緒價值,它的第一代產品Tab就是為工作和任務而生。只不過他發現,人越來越孤獨,生命中最重要的真的是人。

而且,試圖一次性完成所有事情的設備總會讓人失望。不如給產品先做減法,以迭代的思路逐步完善。

網民反饋可以增加相機功能 圖源:Schiffmann的X帳號@AviSchiffmann網民反饋可以增加相機功能 圖源:Schiffmann的X帳號@AviSchiffmann

這似乎與哈佛輟學前輩小紮(朱克伯格)的思路不謀而合。

在朱克伯格與黃仁勳近日對談中,朱克伯格談到雖然目前的AI智能眼鏡還無法將全息AR技術完全融入,但他認為未來幾年會越來越接近,還是會把它推出成一個產品。

也就是說,技術可以迭代,重要的是先做出一個有可行性的產品。朱克伯格以AI+潮牌眼鏡另闢蹊徑,Schiffmann選擇專注情感陪伴。

X網民熱議紛紛,黑紅也是紅!

但是並不是所有網民都為這個真朋友買賬。

首先是對產品「是否有必要」產生質疑。Friend的功能很簡單,路徑大概是:硬件收聽聲音-藍牙連接手機-用大模型處理語音文本-向手機彈窗AI的回覆。

這些功能,似乎手機也可以不久之內做到。語言傾聽和回覆,是否一定需要一個手機之外的硬件才可以實現?當蘋果和安卓系統推出它們的AI伴侶時,Friend還具有競爭力嗎?

圖源:X帳號@RightWingCope圖源:X帳號@RightWingCope

何況,Friend需要通過藍牙和互聯網連接手機,硬件部分如果被丟失或損壞也無法恢復。使用起來似乎比直接用手機更麻煩。

圖源:X帳號@AliensExist0圖源:X帳號@AliensExist0

《黑鏡》中有一集是講述一位女孩因真實男友去世而悲傷過度,於是用AI虛擬男友替代,最後發現AI無法替代人類。

許多網民擔心黑鏡的故事照進現實。AI虛擬陪伴之於人的情感需求,是否就像垃圾食品之於食慾,你會沉迷於它,但沉迷並不是一件好事?

圖源:@Vox_Oculi圖源:@Vox_Oculi

雖然產品承諾數據是端到端加密的,但還是有一些網民擔心隱私保障問題。始終傾聽,就像是隨身開著錄音筆,那些極度隱私的信息一旦被記錄,很難保障不流入其他人手中,從而使個人隱私被竊取。

圖源:X帳號@naomibrockwell圖源:X帳號@naomibrockwell

對於這場腥風血雨的黑紅,Schiffmann默默po出了他的Friend Emily的安慰:

你為此做了很多準備,只要做自己,像平時那樣談論Friend就行了。

圖源:Schiffmann的X帳號@AviSchiffmann圖源:Schiffmann的X帳號@AviSchiffmann

18歲追蹤COVID-19,GPA1.7上哈佛後輟學

搜索Avi Schiffmann的經歷可以發現,他並不是第一次站在輿論風波上。開發專注情感陪伴的產品也不意外,他一直人情味很重,並且用自己的愛好和方式,想為世界帶來一些改變。

一名18歲的高中生,來自美國華盛頓州。

這是Schiffmann在2020年初建立的COVID-19病例追蹤網站上,他對自己的介紹。

作為一名自學成才的網頁設計師,他在2020年初疫情初期,創建了一個追蹤COVID-19病例的網站,為了能讓大家更公正、更用戶友好、無廣告的方式找到COVID-19的信息。

Schiffmann創立的追蹤網站頁面 圖源:https://ncov2019.live/dataSchiffmann創立的追蹤網站頁面 圖源:https://ncov2019.live/data

當時美國甚至沒有報告十幾例病例。然而隨著疫情爆發,感染人數激增,該網站的受歡迎程度隨之上升,曾一度擁有數千萬的每日用戶。

高中生玩代碼幫助COVID-19信息流通的敘事buff疊滿,十分對味,吸睛十足。

Schiffmann立刻聲名鵲起,不僅獲得了前美國總統首席醫療顧問Anthony Fauci的讚譽,成為駐聯合國青年大使,也獲得了2020年威比年度人物獎。

此後,Schiffmann在搭建網站開拓人道主義事業的道路上一路馳騁。

例如,創建烏克蘭難民名單網站,為需要在其他國家居住的烏克蘭難民與鄰國的房東匹配,類似於垂直於難民的愛彼迎。

當他可以搭建具有現實影響力的網站時,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必要上大學。在他看來,互聯網時代的紅利之一,就是「你可以在網上學習任何東西。」

根據The Harvard Crimson,2020年春天,Schiffmann為了全職做他的項目從高中輟學,高中時期其GPA僅為1.7。缺少傳統教育,在他看來,反而是優勢。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他又折回去申請哈佛,併成功申請上了。但回到傳統教育的Schiffmann,依舊表達了對學術環境的不滿——每個人都擔心數學考試,沒人和他一起做項目。

因此,僅僅一個學期後——比朱克伯格少了三個學期——Schiffmann就從哈佛輟學了,屬於是矽谷傳統藝能了。

他來到舊金山,從Tab開始著手創業。2024年Tab的種子輪籌資了190萬美元,投資者包括Perplexity AI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ravind Srinivas。

而這次的Friend融資到了250萬美元。雖然有很多質疑與爭議,但在人愈發孤獨的時代,一款AI穿戴設施轉而對情感陪伴聚焦,未嚐不值得期待一下。

據統計機構Sensor Tower,美國AI應用市場2024年上半年下載量中,排第四的中國AI產品Talkie就是主打情感陪伴。

朱克伯格在與知名科技記者張秀春的訪談中,也提到計劃構建AI社交網絡,社交網絡的本質是與人連接,AI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社交。

情感陪伴是人類的永恒需求,也能在AI賽道上玩出花。

Schiffmann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讓AI取代人與人真實的互動,而是讓AI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像短片里的場景一樣,女生本想按動Friend,但最後選擇留住當下,和真實朋友交流。

圖源:Friend官網圖源:Friend官網

就如Schiffmann所說:「生命中最重要的真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