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為企業節約百萬美元成本,AI招聘賽道引資本關注

文|揚帆出海

「我發現用AI準備面試簡直就像作弊」糖糖分享了自己用AI軟件應對面試的經歷,包括如何上傳簡曆求AI診斷簡曆的優勢劣勢,定製自我介紹話術,選擇公司的理由情景模擬等等。

一整套操作下來,讓糖糖直呼AI簡直就是她備戰面試的大救星。

在國內,Kimi、豆包等風靡一時的大模型都為用戶提供面試指導,簡曆潤色等服務,AI技術在企業招聘和員工求職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B端企業到C端求職者,都在嘗試將AI應用作為招聘求職的工具。

快消巨頭聯合利華曾發佈過一組數據:通過AI系統節約了10萬個小時的面試時間,每年能省下100萬美元的招聘成本。

資本對AI輔助求職和招聘類產品也十分看好。

今年7月,AI驅動就業平台Earlybird AI獲得62.5萬英鎊種子輪融資,月底,AI驅動的招聘智能平台Tech1M 宣佈獲得75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雖然融資金額不多,但是在種子輪獲得關注的公司,資本都集中在AI招聘求職賽道,說明在這個市場對AI技術有需要解決的痛點。

不同於其他AI小模型產品,將市場需求對準單一行業的企業用戶。AI求職和招聘賽道中,其用戶既涉及B端企業又適應C端求職者,且兩個方向的市場需求都是巨大的。

但是,從AI招聘,AI求職市場發展這個階段來看,這個賽道的產品可以說是毀譽參半,用戶對AI招聘求職產品的評價褒貶不一,這其中,既有對產品智能性的判斷,也有對AI介入招聘市場涉及職業倫理的討論。

然而市場對AI的需求依然是豐富的,通過一些表現優勢的產品,我們可以瞭解到當下AI求職招聘賽道的主要產品佈局方向,但同時,換個視角,我們從市場反饋中也可以更深層次的挖掘求職者和招聘方的困境,給AI產品的市場拓展方向提供思路。

AI驅動下,招聘智能化的優勢何在?

Tech1M成立於2022年8月1日,主要提供人工智能驅動的招聘自動化和技能評估軟件服務。該公司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吸引、評估和僱用候選人。

Tech1M通過超越簡單的自動化,將招聘重新想像為一個人工智能主導的流程,與人類招聘人員充分協同工作。將焦點從繁瑣的流程步驟轉移到有影響力的結果,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數量超載管理負擔問題。

打開Tech1M雖然其頁面可以為用戶提供職位搜索的功能,但是從整體上,Tech1M的業務更側重幫助招聘方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質量。

Earlybird AI則更偏向於求職者端,平台利用語音人工智能助理與求職者互動。求職者可以與助手互動,分享個人和職業生活的細節。Earlybird AI的人工智能工具會對這些回答進行分析,找出可能阻礙求職或就業的關鍵挑戰和需求。

Earlybird AI更側重通過算法來對數據進行分析,進而針對用戶的興趣提供就業指導和支持。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細節是,在Earlybird AI產品中,其採用尖端技術推動語音識別,可以準確的識別各種語言的方言和口音,以確保來自不同地區的人的表達能夠被清晰的理解。

其非常強調語言優勢,其產品覆蓋多種語言,特別是母語不是英語的用戶,也是Earlybird AI特別關注的受眾群體,其宣稱要培養一個全球化的社區。因此,其產品側重打破語言差異。

Earlybird AI成立於2022年,其產品旨在提高敬業度、效率和有效性,從而幫助一些失業和低薪的工人更好地融入職場。

在此輪融資中,包括Google、Resolution Ventures、Ada Ventures、Syndicate Room的Access Lightbulb Trust以及一系列知名女性天使投資者Andrea Sinclair、Berthe Haile和Pip Wilson等都為其提供了支持。

和Earlybird AI類似,一家由華人創辦的AI求職助手產品Jobright AI在美國市場嶄露頭角。

Jobright AI成立於2023年,是一款職位搜索AI助手,這款產品可以幫助用戶發現理想的職位提供篩選後的匹配項,會根據求職者展示的技能來幫助他們篩選工作,而不是僅僅限於一個工作崗位的名稱

由於目標用戶是求職者群體,Jobright AI還提供AI簡曆修改服務,幾分鐘即可生成專業品質的簡曆,號稱「6秒抓住HR的眼球」

相比於Earlybird AI那種只針對低收入失業人群提供求職支持的AI工具,Jobright AI的求職用戶群體覆蓋範圍似乎更廣泛一些。

Jobright AI也有自己非常傾向的求職群體,那就是持有H1B簽證的工作人員,針對此類求職人群的需求,Jobright AI提供了職位搜索支持,包括一些遠程工作崗位的搜索支持。

Jobright AI 由華人創業者Eric Cheng 創立,該平台集成了超過800萬個職位,每天自動更新 40萬+新職位,並過濾大量虛假職位,目前主要服務於美國市場。

對比三款產品我們可以發現,Jobright AI對求職者群體的觸達面比較廣泛,Earlybird AI針對特定職業群體提供求職支持,用戶群體比較垂直,但是優勢在於其為用戶提供多種語言支持,Tech1M比較關注從招聘端提高效率,利用AI技術幫助企業提升招聘質量。

和其他AI工具類產品在功能上的大同小異不同,AI招聘求職類產品在功能上有明顯的側重,服務的用戶群體更細分,提供的工具支持也很多元。

這給AI招聘求職工具產品市場提供了新思路:招聘,求職賽道使用AI技術,可以切入更垂直的功能市場,也可以針對特定招聘需求群體進行功能拓展。

但是,AI求職和招聘市場的真實需求是怎樣的?當AI介入求職和招聘環節的時候,用戶真正的痛點又存在於何處?

數據、隱私、倫理的困境

「當我對面坐的是一個AI面試官的時候,我並沒有覺得很放鬆,反而有一種不太受人尊重的感覺」,一位用戶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面對AI面試官的經歷。

但也有人表示:AI面試官可以讓我很放鬆,而且他的問題我可以同時用AI工具搜索來找答案,這算作弊嗎?

用AI面試AI,算作弊嗎?用AI面試AI,企業能招到滿意的候選人嗎?

在AI招聘誕生以來,類似的聲音從未停歇。

對於產品研發團隊來說,去瞭解用戶在面試和招聘中的痛點,進而在AI產品中進行優化,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支持,更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甚至會涉及到用戶隱私信息等。

比如AI招聘應用想要對用戶簡曆進行優化,簡曆內容自然是用戶隱私,那麼,AI處理簡曆的過程中,這些敏感信息能夠得到完善的保護嗎?

無論是AI之於招聘端還是AI之於求職者,在AI招聘誕生發展以來,用戶層面的多個痛點尚未得到解決。

首先,AI招聘如何保證帶有一定主觀性?不做「智障招聘官」。

AI招聘的一個優勢在於能夠對面試者反饋的信息進行客觀分析,但面試這件事,客觀或許並非絕對優勢

部分面試者在社交平台「抽水」,自己在AI面試過程中遭遇了對面的「人工智障」,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AI面試官給出的面試題目比較機械化,雖然AI工具在接收求職者答案的過程中迅速對其中的信息進行分析,進而生成新的問題,但是這種基於語言信息篩選反饋出來的新問題,往往帶有一定的程式化設定特點,讓用戶有一種「問出來的問題很AI」的感覺,因而在回答這樣的問題過程中,面試者想要表現出自身特點和個性就會稍顯吃力。

去掉「AI味兒」反而是AI招聘類應用最需要表現出來的,讓AI稍微有一點人的主觀判斷意識,反而是當下AI招聘產品可以參考的方向。

其次,求職者端對AI求職工具的需求是什麼?

很多AI招聘產品會將重點集中在如何呈現更多信息,如何讓招聘流程顯得更智能化,比如讓AI面試官的回答更像人,這固然是一個重要方向。

但是站在求職者的角度,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面對一個更像真人更有思想的AI招聘官,在面試的前一個環節,也就是篩選崗位的階段,他們的需求痛點就已經非常明顯,那就是如何在海量的招聘崗位中尋找到更契合自己能力的崗位

具體來說,在面對一條招聘信息的時候,如何快速判斷其技能要求是否與求職者相匹配;招聘崗位的核心吸引力是什麼;企業是否有過不良記錄;面試官的回覆率如何;甚至這個崗位是否是「幽靈崗位」等等……

相較之下,求職者對AI招聘應用的需求更明確更具有針對性,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想要通過AI問題解決求職者對信息差消除的痛點,難度並不大,但問題在於這其中涉及到信息的安全保密,對企業信息的調研是否會觸及行業道德和底線。

試想,如果一款面向求職者的AI產品能夠為求職者提供幽靈崗位識別,通過多元化的數據給出面試企業的口碑判斷,對面試官的回覆專業度有打分製反饋,對崗位技能要求和求職者簡曆能夠迅速匹配,這樣的AI產品完全想用戶之所想,簡直是「BOSS直聘+看準網」的結合體。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關於數據的安全,隱私,以及對企業的評價是否客觀,這其中是否有「誤傷」的可能等等,背後的問題和隱患該如何解決,尚未找到答案。

結語

本質上來看,招聘和求職賽道對AI產品的需求依然是根源於信息處理,海量信息的篩選整合之後,AI面試官和AI求職助手會成為招聘者和求職者的重要信息處理工具。產品功能優化過程中,則需要面臨技術,安全,隱私以及行業倫理方面的考驗,從大的行業趨勢來看,招聘和求職賽道對AI技術的應用有很大需求,但如何破解隱私,數據的困境難題,需要進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