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一兩天就能收貨,海外倉讓海外客戶體驗「中國速度」

來源:人民日報一撇一捺微信公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支持各類主體有序佈局海外流通設施」。

今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商貿易持續穩定增長。跨境電商與海外倉等新型外貿基礎設施協同聯動,減少中間環節、直達消費者,促進外貿結構優化、規模穩定。

圖為位於杜塞爾多夫市的穀倉海外倉自動化作業全景。

黎浩揚 攝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等

製圖:汪哲平

當地時間上午8點30分,位於德國杜塞爾多夫市的穀倉海外倉3倉門前,一列列集裝箱卡車排列整齊,等待卸貨入庫,倉長石磊快步走進辦公室,更換工服,評估當日任務量。

9點晨會,分配好各流程所需人員,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9點40分,第一輛卡車整裝待發。「這輛車上的貨物將通過轉運中心發往德國各地和周邊國家。」石磊說,海外倉的定位與功能十分明確,是連接國內國際兩個供應鏈的重要物流節點。

有了海外倉,外貿企業出海效率大大提升。

物流時長成倍縮短。從前,商家在國內備貨,客戶下單後再從中國發往終端目的地,即便是空運,到達德國也需要5至10天。如今,提前備貨至海外倉,送往柏林的包裹可以做到出庫後次日達或隔日達,與國內物流時效不相上下。

綜合成本大幅下降。「外貿跨境倉發物流大致可以分為三節,頭程是港到港運輸,中間是海外存儲,最後一程是海外配送上門。」石磊介紹,頭程一般採用集裝箱海運方式,可一次性承載大量貨物,從而降低單位貨物運費。海外倉儲通過精細化運營和定製倉及專業倉服務等,提高作業效率和庫存周轉率,從而降低成本。由於商品距離終端消費者更近,配送環節尤其是多倉組合配送成本更低;且大型海外倉與當地終端配送服務商的議價能力較強,進一步降低綜合運營成本。

服務鏈條更加完善。退貨難是困擾外貿企業的一大難題,海外倉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以退換貨頻次較高的服裝出口為例,如果沒有海外倉這一柱蠆式,退貨涉及商品進境,流程又長又麻煩,不少商家選擇放棄退貨商品,造成資源浪費,現在只需要退貨至海外倉,再調配即可。

當前,國際貿易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如何幫助外貿企業培育競爭新優勢?

穀倉將倉儲區分為標準、智能、高貨值、大件等類別,不同種類的倉儲條件和管理方式都不同。以大件為例,為滿足客戶線上線下多場景的交付需求,穀倉自建自營卡車配送運力;智能倉里,大載重頂升機器人和箱式倉儲機器人同場協作,作業效率翻倍。去年旺季,德國智能倉的出庫能力已達到日均峰值2萬件訂單。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端到端’履約供應鏈綜合服務商。」穀倉海外倉總經理陳華輝介紹,近年來,穀倉海外倉在國內端拓展了提貨攬收、幹線運輸、清關報關等業務,同時繼續優化海外卡車服務,提升幹線和末端派送能力,降本增效。

如今,穀倉在德國共有17萬平方米海外倉,今年上半年出庫超400萬件包裹,同比增長40%左右。放眼全球,「我們在30多個國家設立超160萬平方米的自營海外倉,服務企業級客戶超2萬家。」陳華輝說。

下午5點30分,當倉庫各項工作完結,石磊回到辦公室做盤點:「所有出庫訂單全部日清,這就是我們最輕鬆的時刻了。」

延伸閱讀

海外倉連點成線、織線成網

人民日報記者 羅珊珊

今年6月,商務部等部門出台《關於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海外倉超2500個、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作為跨境貿易海外物流的重要節點,海外倉正步入發展快車道,為企業出海打通「最後一公里」。

海外倉,顧名思義是設在海外市場的倉庫。從單一倉儲功能向「端到端」全鏈路綜合服務轉變,海外倉企業不斷完善服務網絡。隨著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消費者對物流履約時效要求更高,在靠近終端消費市場建立倉儲點,可以提前備貨至海外倉,實現跨境商品在海外市場的快速配送周轉,完善了跨境電商物流「最後一公里」佈局。

近年來,隨著海外倉企業不斷創新優化服務,海外倉已不僅僅只是「存貨點」,更是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外貿新型基礎設施,是外貿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一些海外倉可以為出海企業提供展覽、售後、維修等多重服務。例如,義烏商城集團在杜拜、墨西哥等地建立海外倉,採取「海外倉+展廳」的「前展後倉」運營模式。還有一些海外倉企業向國內端拓展頭程攬收物流服務,構建了從外貿出口方到進口方的閉環服務體系。

如今,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海外倉連點成線、織線成網,跨越山海開闢出海新路徑。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高於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4.4個百分點。從2018年的1.06萬億元,到2023年的2.38萬億元,5年間,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了1.2倍。

為了提升物流周轉效率,不少海外倉企業加快智能化、數字化轉型。貨物入庫存儲出庫,涉及大量信息錄入與貨品搬運,一些倉庫日均處理出庫訂單高達上萬件,要想實現訂單有序調配,管理難度不小。通過信息化智能平台可以實現貨品信息的實時採集、傳輸和處理。結合大數據分析,系統能夠預測貨物的銷售趨勢和庫存需求,提前進行庫存調配和補貨。這不僅保證了貨物的及時供應,也避免了庫存積壓和滯銷的風險。在分揀和配送環節,機器人和自動化分揀設備能夠高效、穩定、準確地處理大量訂單。

在採訪中,一些企業表達了對海外倉高質量發展的新期待。其中,標準化建設是個高頻詞。「跨境電商+海外倉」的組合培育了外貿發展新動能,卻仍是新鮮事物,還需要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共同探索,健全行業標準規範,引導海外倉企業合法合規發展,更好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

刊於《人民日報》2024.8.5 第2版 人民日報記者 羅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