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合作區:跨小河,開先河

河套合作區兩個園區位於深圳河兩側。受訪單位供圖河套合作區兩個園區位於深圳河兩側。受訪單位供圖

2024年8月8日,國務院《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河套規劃》)發佈一週年。

一河兩岸,一區兩園。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下簡稱「河套合作區」)以深圳河為界,由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園區、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園區構成,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台。

登高俯瞰,深圳河波光粼粼,猶如一條美麗的緞帶,將兩個園區緊密聯繫在一起。

一年來,河套合作區建設按下「加速鍵」,不斷加強互利合作、創新應用、改革創新、完善生態,加快構建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向「世界級科研樞紐」目標邁進。

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的科研工作場景。受訪單位供圖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的科研工作場景。受訪單位供圖

唱響深港合作「進行曲」

8月5日,河套首班深港跨境直通巴士從深圳園區出發,途經「一號通道」,半小時左右便抵達香港科學園,為深港科研人員提供「點對點」便利通勤服務。

上車點位於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這裏是內地首個由港方主導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聚集著50多家香港企業、機構。園區里綠意盎然,現代化建築矗立,不時有步履匆匆的身影穿梭其間。

其中,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是入駐的科研項目之一。每週3天,該院多名香港團隊成員會來到河套深圳園區,圍繞車聯網技術等開展測試。

區位優勢帶來的不只是便利交通。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河套合作區都是極佳的「跳板」。

「香港研發的技術,能在內地找到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我們也幫助內地合作夥伴拓展海外市場。」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院將發揮好深港科創優勢,不斷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的科研人與應用合作。

深圳河兩岸,香港科研實力雄厚,深圳產業完備度高,開展科創合作天然互補、意願積極。地處兩地之交,河套合作區發揮平台通道作用,打造大灣區推進國際科技合作的樞紐。

為營造優質的發展環境,河套深圳園區探索適用港澳審計準則,落地實施「雙稅優惠」。兩地還首次共同開展公共政策研究,推出深港「聯合政策包」,讓科創項目和人才可以同時享受深港兩地的政策支持。

如今,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5所「世界百強」高校超13個重點科研項目,已陸續在河套深圳園區開展工作。不少公司以「香港實驗+深圳研發+珠三角生產+銷往全國」的協同創新模式,實現產值從零邁入千萬元級。

河套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受訪單位供圖河套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受訪單位供圖

構築中試轉化「生態圈」

河套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數台煤礦機器人正在進行軌道巡檢、水倉清淤、井下搬運等場景測試。科研人員們「樓上研發、樓下驗證」,在模擬礦井環境中反復試驗,不斷尋找潛在缺陷,快速完善工藝、迭代技術。

「經過中試的產品,可靠性提高了15%以上。」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雷介紹,該基地已孵化出20餘款煤礦機器人產品,同時還為鋁鎂、鋼鐵等特種行業的機器人產品提供測試平台。

好不容易研發成功,生產、使用時卻問題不斷,經濟損失難以估量——從實驗室到應用場的「最後一公里」,被視為創新企業的「死亡之穀」,投入巨大、驚險重重。

中試平台鏈接科研與市場,通過小規模過渡性試驗,降低創新成本與企業風險。《河套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實現從研發到工程化的中試轉化,打造國際一流中試轉化服務平台。

今年6月,河套深圳園區10家中試平台集中授牌,其中4家已建成、6家正在籌備,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基本覆蓋河套深圳園區重點佈局產業。

豐富的應用場景,滿足了不同企業對技術驗證的共性需求。如今,越來越多大灣區乃至全國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紛紛加入河套合作區「中試生態圈」。

河套深圳園區發展署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出台中試平台支持政策,對組建運營提供全過程支持;依託已籌建產業園區,適當集中佈局一批開放共享服務平台;探索設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中試引導基金;組建專業運營服務團隊,提供國際化一流服務。

深港開放創新中心(河套科創中心)。受訪單位供圖深港開放創新中心(河套科創中心)。受訪單位供圖

耕好規則機制「試驗田」

今年6月,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數據交易周在河套合作區舉行。數據跨境的前沿問題,成為會上熱門話題。

數據被喻為新時代的「石油」,數據流動已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2022年,深圳數據交易所在河套深圳園區揭牌,並實施全國首個數據跨境交易試點。

目前,河套合作區已初步形成數據有序跨境流通的市場生態。深圳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趙亮介紹,截至今年7月,深圳數據交易所已完成跨境交易訂單70餘筆,跨境交易額超1.7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國兩制三法域」的條件下建設的,沒有先例可依。河套合作區「跨小河,開先河」,掃除製約科創協同的各種障礙,推動與國際規則機制「軟聯通」。

要素高效「擺渡」,技術順暢「過河」。經過「一號通道」直達香港,「白名單」科研機構人員便捷穿梭於深港兩地辦公室,溝通合作更加密切;通過「科彙通」試點業務,越來越多科研機構拿到了香港轉入的境外科研經費,破解科研資金跨境難題。

河套深圳園區堅持「制度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架起深港創業「過河者」創新合作、聯動發展的「大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2022年底,河套深圳園區啟動「揭榜掛帥」重大技術需求徵集工作,推出選題徵集製、團隊揭榜製等五大科研管理創新機制,聚焦重大科研難題,與國際先進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接軌。

河套深圳園區發展署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落實科研人員及物資便利通關、數據跨境流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稅收優惠等政策,深入實施接軌國際的創新機制,構建與香港、國際全面對接的科研管理制度。

河套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集體亮相2024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受訪單位供圖河套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集體亮相2024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受訪單位供圖

走出科創灣區「國際範」

走進世界無線局域網應用發展聯盟(WAA)展廳,國內外會員企業標識貼滿牆面,桌上擺放著技術標準、白皮書等文件。實驗室「測試中」提示燈亮起,工作人員正熟練進行產品性能檢驗。

河套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聚集區的3層樓里,聚集「1+6」個組織,形成一個緊密相連、協同高效的創新社區。

「我們要主動參與國際標準製定,整合國際資源,貢獻中國方案。」世界超高清影片產業聯盟(UWA)深圳總經理焦洋表示。

截至今年6月,聚集區已累計擬定標準138項,發表白皮書23項,測試認證237款產品,發展會員1700餘家,為無線通信、超高清影片、智能計算等產業發展打開廣闊空間。

立足河套,面向全球。港澳及國際科技創新要素加速向河套合作區聚集,科技創新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數據顯示,河套深圳園區已實質推進和落地高端科創項目超160個,聚集440多家科技企業、1.5萬名科研人才。其中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等8個重大平台,蘋果應用研究實驗室等8個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

此外,河套深圳園區還設立「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河套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形成諮詢、調解、仲裁、訴訟、公證「一站式」國際化法律服務體系等,為國際人才學習工作生活提供一流服務和環境。

深圳河畔,河套合作區建設發展日新月異,一座「世界級科研樞紐」加速崛起。

河套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河套規劃》,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加快推動園區建設提速增效,加快聚集科研戰略資源,加快催生重大成果,加快體制機制改革,為深圳市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河套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