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清遠裝進短影片,想發掘家鄉的「文化寶藏」

「清遠人講清遠話,唔系矛人撈你耍(清遠話:不然沒人跟你玩)。」何偉傑編的一句順口溜,讓清遠話在年青人中變成了時尚,也讓何偉傑第一次意識到了家鄉所蘊含的巨大流量。

2013年,何偉傑在配音軟件上用清遠話配音創作了一條動畫影片,第二天影片播放量暴增,贏得眾多清遠老鄉的喜愛。

命運的齒輪從此開始轉動,何偉傑的自媒體創業之路由此開啟。他組建團隊,拍攝公益影片,用清遠話介紹清遠的人文、歷史、風俗。他逐漸火「出圈」,成立文化公司,在抖音上用清遠話講述新農人的故事;製作影片宣傳清遠五大百億產業,講解清遠龍舟非遺製作過程。他逐漸成為了「鳳城」清遠的鄉村守護人。

何偉傑用短影片記錄家鄉清遠。 受訪者供圖何偉傑用短影片記錄家鄉清遠。 受訪者供圖

「文化寶藏」

小時候由於父母工作繁忙,何偉傑在鄉下的奶奶身邊長大,奶奶的清遠話成為了他記憶中童年的聲音。

大學畢業回到清遠,何偉傑發現,身邊的人已經很少講家鄉話了。「清遠話不像潮汕話,它是廣府話的一個分支,和廣州話很相似,但是調更平一點。清遠離廣州很近,身邊年青人的口音逐漸被廣州話同化,讓我感覺本地的特色好像少了。」何偉傑說。

由於何偉傑早期的作品都是以清遠方言為主,大家也習慣了他親切的鄉音。「方言只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我想能不能透過方言,再進一步延伸內容呢?」

於是,一個欄目應運而生——《走街鎮》。何偉傑透過方言,介紹清遠各個街鎮的人文、歷史、風俗。沒想到正是因為這個欄目,他一下子火了。一些本土有情懷的企業願意贊助他的拍攝,他的團隊慢慢組建了起來。

在走街串巷中,何偉傑也彷彿發現了新世界。清遠,不是沒文化的,只是缺乏宣傳。2021年,他推出了「清遠傳城記」系列影片,發佈在抖音上,影片記錄了清遠陽山青蓮酸蘿蔔、連南老虎粥、源潭牛雜等老字號傳承的故事,展示其歷史與文化價值,也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

何偉傑有一個特別的粉絲群,群內80多位成員都是身在海外的清遠人。這些粉絲遍佈全球26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阿聯酋等國家,大多是許多年前出國創業的華僑。

少小離家,遠赴海外,如今,他們通過觀看何偉傑的影片來瞭解家鄉的最新發展,以此緩解鄉愁。「我群裡最年長的粉絲已經91歲了,從美國加州坐飛機回來的時候還順便來找我聊聊。」何偉傑說。

何偉傑拍攝瑤族非遺瑤繡紀錄片。 受訪者供圖何偉傑拍攝瑤族非遺瑤繡紀錄片。 受訪者供圖

「走街鎮」里發掘清遠韻味

清遠,為什麼被離開家鄉許久的人惦記著?何偉傑覺得,這裏的山、水、人都具有獨特的韻味。

在走街鎮的過程中,何偉傑關注到了不少清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石角馬頭廠是一家歷史悠久的陶缸廠,選料、反泥、成型、開孔、施釉、入窯、出窯,一個成品要經過20天的製作才能完工。

第七代傳承人巫雪興告訴他,很多年輕一代看到「陶器」字樣,都很感興趣,來到陶缸廠看一看。「他們都會提出想要試一下,我們就慢慢地建了一個小型的陶藝室,以前怎麼做,現在又怎麼做,甚至以後可以製作成什麼樣,都一一告訴他們,一塊泥在他們手上,能夠創造出他們夢想或者理想中的狀態。」

何偉傑用短影片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被抖音的粉絲稱讚為「用心做影片的網紅」。

何偉傑用影片記錄石角馬頭廠的故事。 受訪者供圖何偉傑用影片記錄石角馬頭廠的故事。 受訪者供圖

「文化從人民中來」,何偉傑通過探索文化和美食,通過瞭解老百姓的故事,也逐漸發掘到了清遠文化內涵中深層的人文精神。

今年端午前,何偉傑帶著意大利的網紅羅密歐沉浸式感受中國龍舟文化。要想真正理解龍舟文化,必須從瞭解龍舟的製作過程開始。於是,何偉傑帶著羅密歐拜訪了79歲高齡的龍舟製作大師蘇金海。

蘇師傅製作龍舟已經有四五十年的時間了,這項手藝從他的曾祖父開始代代相傳。蘇師傅對龍舟的熱愛和精湛的工藝讓羅密歐連連稱讚,他也想起了意大利威尼斯那些製作小船的家族,他們同樣堅守著傳統技藝。

他們來到了清城區的鳳城廣場,這裏自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舉辦清遠市龍舟錦標賽。

羅密歐在廣州生活了17年,但這是他第一次到現場觀看龍舟比賽。他們在清遠的龍頸鎮江邊,看到當地居民正在緊張地訓練準備,參賽的龍舟隊員最年輕的只有十七八歲。

「來清遠是為了溫泉、漂流和清遠雞,這次我發現清遠有著豐富的文化等待發掘。」羅密歐表達了他的感慨。看到許多年青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熱情,他覺得加入進去很有意思。

這條影片在抖音上發佈,獲得4000多個點讚。作為站內優質創作者,抖音鄉村守護人官方對此進行流量扶持。網民在評論區留言,「什麼時候比賽,好想過去看看。」

何偉傑(左)和羅密歐拍攝龍舟比賽。 受訪者供圖何偉傑(左)和羅密歐拍攝龍舟比賽。 受訪者供圖

用影片記錄鄉愁

今年,何偉傑受邀參與到抖音助力廣東「百千萬工程」項目中,成為「區域發展領航員」,發佈短影片傳播家鄉清遠美食、文化、旅遊,產出的影片目前播放量近200萬。

何偉傑抖音帳號上今年流量最高的一條影片,是用薛之謙的熱門歌曲《演員》改編而成的《薛之謙我要請你吃清遠雞》,還有一條影片改編了周杰倫的歌曲,他用這樣獨特又洗腦的方式向大眾科普了清遠雞的食材培養以及製作過程。

做抖音的5年里,何偉傑共發佈了260多條影片,流量最多的影片是230萬次。今年,他與抖音鄉村守護人官方共創了3條影片。他會和團隊花幾個星期打磨一條文化紀錄片,影片模仿電影質感,發佈在抖音上,有人在評論區回覆:「看到這段影片就哭了。」

何偉傑還用AI技術還原了老清遠城的樣子:1982年的特大洪水,1984年的南門口三人龍舟賽,1985年的南門街電影院,還有1988年的下廓街民居……

影片評論區的第一條,一位清遠人回憶,「在北江大橋通車那年,家從洲心鄉下遷往舊城。大姨和媽媽都拿著很多行李,媽媽還背著一歲不到的弟弟,帶著剛滿六歲的我,走在嶄新的北江大橋上。我背著小書包,手裡也幫拿著輕便的行李,緊跟在大人後面。記得媽媽臉上雖然疲累,但眼裡都是希冀,當時天是藍的,風也是快樂的。一眨眼三十多年過去了,母親也在幾年前離開了,這一切都留在回憶里。」

「媽媽一直都在呢,有人記掛著,她就一直都在。」何偉傑回覆這位網民。

在抖音平台上,何偉傑創作《傳城記》欄目,免費幫當地的老字號宣傳,講述它們的歷史、特色,吸引很多廣州、深圳的朋友來到線下打卡,感受當地的人文。他用清遠話融合歌曲、情景劇,以一種親切幽默的方式讓年青人更加瞭解清遠的美食和本土文化,推廣本土特色。

清遠的傳統美食蛋散,因為工序繁瑣、成本高,已經很少有人會做這道美食了,何偉傑發現生活過的地方還在做蛋散,通過短影片的宣傳,吸引了很多外地的朋友來品嚐。

「有個廣州的阿姨,一共來這裏買了上百條蛋散,老闆炸蛋散的手都起繭了,給她造成了甜蜜的‘負擔’。」

在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項目的支持下,清遠當地成立了技能培訓班,讓短影片直播賦能鄉村,何偉傑也參與到其中。他傳授數字技術相關知識,目前累計教了上百名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空餘時間,我還教當地商舖拍抖音,通過短影片宣傳,讓他們的生意經營起來,形成良性的循環,我也覺得這才是短影片的意義所在。」

今年7月,何偉傑參與策劃了「我在清遠過暑假」美食節線下活動,巧妙結合了開漁季,吸引了超過9萬人次的市民和遊客參與。

作為這次美食節活動的策劃者,何偉傑將自己十年來對清遠美食文化的深刻理解融入到了活動之中。他摒棄了過去充斥著快餐食品的攤位,轉而免費邀請清遠眾多老字號食品商家來此擺攤,讓遊客能夠近距離品嚐感受那些平日裡藏在深山中的美食。

「2024我在清遠過暑假」現場。 受訪者供圖「2024我在清遠過暑假」現場。 受訪者供圖

「2024我在清遠過暑假」系列活動獲得了近20家清遠本地老字號美食店的積極響應和參與,據何偉傑統計,每個老字號攤位每天營收上千元。

人們在這裏品嚐著地道的美食,感受著清遠獨特的文化魅力,共同見證了這場活動的成功舉辦。這也成為今年廣東「百千萬工程」中的一個縮影。

何偉傑還有更多的目標,講好清遠故事,弘揚本土文化,讓更多遊客來到清遠,愛上清遠。他知道,自己一直在實現目標的路上。

新京報記者 郭懿萌 實習生 郝夢

編輯 劉倩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