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倪夏蓮:要爭取贏,也要學會輸

老將常青。

作為華裔盧森堡選手,這已經是61歲的乒壇女將倪夏蓮第6次站上奧運賽場。

1989年,倪夏蓮成為最早一批中國乒乓球海外兵團成員,三十餘年間,她成為中國與盧森堡之間的重要交流使者。2021年,她為盧森堡取得了歷史上第一枚世乒賽女子獎牌。

比賽中的倪夏蓮。 受訪者供圖比賽中的倪夏蓮。 受訪者供圖

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決賽前,她收到中國隊的陪練邀請,很快就答應下來,全然沒有顧忌接下來她就要與孫穎莎進行女單比賽,這可能會讓自己提前暴露技術缺點。倪夏蓮說,「不止國人,我們所有的海外華人都知道這場混雙比賽意味著什麼。上次東京奧運會上我們輸了,所以這次比賽非常重要。對我來說,個人的榮辱得失並不重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7月31日,乒乓球女子單打32強賽,孫穎莎4:0擊敗倪夏蓮晉級16強。在比賽暫停期間,倪夏蓮接過丈夫兼教練丹尼爾遜遞來的可樂補充能量,樂觀的態度和賽場上的鬆弛感讓她在網絡走紅。

比賽現場。 受訪者供圖比賽現場。 受訪者供圖

比賽結束後,倪夏蓮大方地向孫穎莎送上祝福。在繞場一圈時,觀眾起立鼓掌,為這位老將喝彩。「我沒想到現場的觀眾這麼支持我、愛護我,走著走著,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我非常不捨。」

以下是倪夏蓮和丈夫丹尼爾遜與新京報記者的對話:

巴黎相逢

新京報:中國隊邀請你陪練,過程是怎樣的?你當時是什麼心情?

倪夏蓮:今年奧運會的乒乓球混雙金牌非常重要,因為三年前的東京奧運會中國隊輸了,所以特別渴望這塊金牌。而且這次的情況確實比較特殊,北韓隊是一匹黑馬、「神秘之師」,能把世界第二(日本隊)打得那麼慘,說明他們還是很有實力的。我們中國隊沒有跟北韓隊打過,可能就會心裡不夠踏實。剛好我的打法和北韓隊的女選手相似,如果我能夠幫忙練一練的話,他們(王楚欽和孫穎莎)可能會更踏實一些。

收到中國隊的邀請時,我覺得非常榮幸,因為回報國家的機會很難得。我是中國隊培養出來的,如果我能夠幫助到中國隊,讓他們在奪冠路上減少一點點困難,或者說增加一點點信心的話,我就非常開心了。事實證明,決賽前的「臨時抱佛腳」還是很及時的,非常值得,因為王楚欽他們在決賽中確實對長膠這一部分處理得非常好。當然我知道他們平時已經練習很多,也練得很好,但是左手長膠好像少一些,所以我很高興可以幫到中國隊一點點。

新京報:有沒有擔心做陪練會提前暴露技術缺點,影響接下來和孫穎莎的女單對抗?

倪夏蓮:確實會影響。作為職業選手,我知道這個意味著什麼。但這塊金牌不僅是中國隊,更是全球華人的心之所向。我們希望中國隊能夠拿到冠軍,只要能夠幫助到中國隊一點點,個人的利益得失真的不算什麼。在我看來,國家利益永遠高於一切,如果剛好我現在有這個機會的話,我會完全把自己的榮辱得失往後放一放。

新京報:整個陪練過程是怎樣的?

倪夏蓮:賽前訓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而且除了熟悉我的打法,他們還要練反膠、正膠,要練左手、右手,要結合起來練。我陪王楚欽練得多一些,因為他要適應北韓女選手的球。另外還有一個優勢,我曾在混雙的世界盃選拔賽時碰過北韓隊,所以我儘量模仿他們的打法,在訓練的時候給中國隊製造難度。訓練時難些,比賽就會容易些;訓練太舒服,比賽就會更難。所以幾十分鐘的訓練效果就非常好,我也感到很欣慰。

不同的打法,球的速度、旋轉、力量、落點都不一樣的。如果不練,比賽時就容易心虛猶豫。在高水平競技中,哪怕0.1秒的猶豫,球的力量都可能會受影響,所以出手果斷非常重要。

出手果斷需要自信心,而自信心從實力來,實力從訓練中來。準確來說,針對北韓隊的打法訓練,多了1%的自信,就多了1%戰勝對手的可能性。在頂級賽事中,一兩分都是非常要命的。比賽是心態、技術、戰術的全方位博弈,少了一個都不行。

新京報:和孫穎莎比賽後,你的感受如何?

倪夏蓮:我很榮幸有這個機會跟孫穎莎打球,她確實很棒。40年前,我也曾是世界頂尖選手,但不去體驗一下40年後的世界頂尖選手,我不會知道現在選手的水平這麼高,或者說我這麼慢。莎莎的球速快、落點刁,變化多樣,我很難跟得上,比賽的節奏完全是被她控制的。

即便這樣我還是儘量爭取贏,多贏一分是一分,多贏一板是一板。她是世界第一,贏我太正常了。但我希望這球能打得精彩,多一些回合,不想被她打一兩個回合就敗了,同時還要給她製造一點難度。因為莎莎後面還有比賽,她可以把我當靶子打,練習長膠對戰。這是我的責任,對她也是一個很好的磨練。所以我每一分都是在努力的。

新京報:你和孫穎莎的比賽非常精彩,賽後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你也很激動,當時你是什麼感受?

倪夏蓮:比賽結束後我當然要恭喜她,祝願她之後打得越來越好。當時我被場上的氣氛感動到了,我沒想到現場的觀眾這麼支持我、愛護我,這種被喜歡的感覺真好。繞場走一圈的時候,盧森堡大公和他的夫人專門從主席台走下來,恭喜我,肯定我的成績,也感謝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比賽,並且告訴我這是歷史的時刻,我好感動。走著走著我有種依依不捨的感覺,我被感動到了,卻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很不捨,所以我流下了激動、不捨和感恩的眼淚。

比賽現場,倪夏蓮和丈夫丹尼爾遜。 受訪者供圖比賽現場,倪夏蓮和丈夫丹尼爾遜。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比賽時,孫穎莎有幾盤進攻特別猛烈,你前幾拍都防住,但是最後一拍實在是跑不過去,沒有接住。但是你當時笑了,為什麼?

倪夏蓮:我在為孫穎莎打得好而非常高興。在賽場上,我希望她把我當成一個靶子,這就像是一種傳承,這也是我在中國隊受到的教育,我也會儘量做到。

新京報:在跟孫穎莎比賽前,你的丈夫對你說了什麼?

倪夏蓮:他說讓我盡力而為,不要擔心。其實我們都明白,孫穎莎過去兩年里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她是非常強大的,我丈夫也很自豪我可以和世界冠軍打球。相較之下,我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只管去拚。他只是希望不要輸得太慘,只要不被打成0:11就可以了。

新京報:你首創了「怪球手」,採用長膠拍,球路變化莫測。你當時的創作靈感是什麼?

倪夏蓮:這個要歸功於我丈夫的乒乓球技術。我剛開始學乒乓球時用的是正膠,隨著乒乓球的發展,再加上我身高一米六都不到,個子這麼小,要攀高峰的話難度是很大的。乒乓球技術在不斷更新,規則也在改變。在我先生的幫助和支持下,我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心裡也很踏實。我們經常討論技術,我們把西方和東方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創新。

要爭取贏 要學會輸

新京報:談一談你的出國經歷?

倪夏蓮:我1986年離開中國隊,在上海交通大學讀了3年書。我是很戀家的人,回到上海和父母在一起,很踏實。但是國門打開後,很多隊友同行都走出去了,這時候我有一些壓力,好像只有我沒人要,所以只能跟著時代的車輪走。當時想在國外生活一兩年就回來,沒想到我在歐洲的成績特別好,有那麼多的人需要我,對我重用和關照,我被感動了。

在盧森堡生活了很多年後,我對這個地方有了感情。當這個國家再一次對我發出邀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可以作為一個中國人去幫助他們,然後和我搭檔一起把盧森堡帶進了雪梨奧運會,這是這個國家的乒乓球項目第一次上奧運會。他們會記得是一個中國人幫忙的,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榮耀。從這一點,我覺得我們應該有這種國際主義精神,我們是一個大家庭,和睦相處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新京報:你是如何一直保持這樣積極樂觀的心態?

倪夏蓮:贏波是運動員的天職,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贏每一分。對於比賽中的得失,我們可以很聰明地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憑本事打球,公平競爭。要尊重對手,保持風度。對我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把很多事情看得很淡,因為總有一個人要輸。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要爭取贏,但是也要學會輸。雖然學會輸的過程很痛苦,但這就是人生,沒有辦法的,我們只能去面對它,逃不了。

新京報:這次比賽後,你的關注度提高了,可能會面臨一些不好的評價。這會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

倪夏蓮:首先我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注和肯定。我非常感動,有大家對我的支持,我覺得我有很多的責任,也很欣慰能夠把正能量或者我在賽場上的開心情景跟大家分享,我覺得這是一個美好的事情。至於不同的聲音,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們沒有權力去指責或責怪別人,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想這些。大家有想法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我的宗旨是做好自己,這個是最重要的。

新京報:對於女單決賽引發的爭論,你怎麼看?

倪夏蓮:我想說的是,重要的是冠軍屬於中國隊。這種球輸贏其實都很正常,因為莎莎沒有拿過女單奧運冠軍,人們很多時候會希望她也拿個冠軍,這種心理也正常。對於陳夢來講,能夠在這種壓力下取得冠軍也非常了不起。她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格局很大,贏下來不容易。冠軍屬於我們中國隊,我要恭喜兩位冠亞軍。

新京報:你是怎樣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態的?

倪夏蓮:我的基礎打得比較好。這個基礎並不是說只有乒乓球,而是我在中國26年的生活經歷,這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財富。從小酸甜苦辣的生活經歷讓我內心非常強大,面對困難的時候都會磨練自己,所以練就了一身本領。走出國門後,我抱著開放的思想、學習的態度、合作的精神,友善和睦地和大家相處。時代在前進,我也不斷地與時俱進,豐富自己,並且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新京報:在比賽休息期間,你丈夫給你拿來了可樂,這是你們提前溝通過,還是他很熟悉你,主動拿來了可樂?

倪夏蓮:說到這裏,那我先喝一口可樂(笑)。平時我運動的時候會喝可樂,也會喝很多水。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運動的時候總覺得能量不夠,所以喝一些補充能量,運動的時候會更興奮一點。

8月8日,倪夏蓮夫婦在被記者問到在賽場喝可樂時,再次拿起可樂。 圖源:採訪影片截圖8月8日,倪夏蓮夫婦在被記者問到在賽場喝可樂時,再次拿起可樂。 圖源:採訪影片截圖

丹尼爾遜:因為上一次在東京奧運會時,我把水遞給她,然後被拒絕了。她說不,她要可樂,那讓她開心一些。同時我們想給大家營造一個開心一些的氛圍,想把這種很樂觀的生活狀態帶給大家。

倪夏蓮和丈夫丹尼爾遜。 受訪者供圖倪夏蓮和丈夫丹尼爾遜。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年青人或者年輕運動員,應該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

丹尼爾遜:一路走來,我們的生活都是有起伏的。在順境的時候,儘量去享受它,因為這種時刻並不多見,很多時候都會在低谷中。這個時候,需要我們真正去戰鬥,不要放棄。或許運氣好的時候,會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

新京報記者 秦冰 閆沫琛

編輯 楊海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