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物會說話丨河姆渡文化的「朱漆」記憶

  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1977年在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出土,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它的出現,表明中國人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認識漆的性能並用以製器,並將其運用到生活中。

  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是新石器時代漆器的代表作。儘管出土時,木胎朱漆碗有所殘損,且圈足和外壁上的朱紅色塗料剝落得很嚴重,但仍能看出形製,獨特魅力難掩。

  作為一件食器,其造型古樸,由一塊木頭鏇挖而成。碗壁較厚,口部微內收,腹部弧線較深,碗底圈足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紅色,略有光澤。口徑10.6×9.2釐米,高5.7釐米,底徑7.6×7.2釐米。

  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身上薄薄的朱漆是天然漆添加硃砂製成的。它的發現,將中國漆器的歷史推前至六、七千年前,表明當時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已經掌握了使用天然漆的技術,用以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這一技藝的傳承和發展,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

  2002年,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這一決定,既是對這件文物歷史價值的肯定,也是對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它在博物館中靜靜展示,讓人們在欣賞文物的同時,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策劃:萬方

  統籌:王子暉 翁璟

  執行策劃:袁晗 馬江

  文案:別培輝 汪菁璐 饒心月

  設計:鍾雨珈 諸葛佳緣

  鳴謝:浙江省博物館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新華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浙江頻道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