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她」關注 龍岩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她」力量

來源:中國婦女報

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龍岩長汀曾經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25年來,長汀縣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水土流失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譜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篇章。其中,「她」不僅是這段治理經歷的見證者,更是積極的參與者,「她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水土保持工作從業者是一代一代傳承的,對水土工作的熱愛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福建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試驗站(監測站)副站長林敬蘭說。自1996年研究生入學開始,如今已經是她從事水土保持工作的第28個年頭。「1997年我到長汀做實驗,當時這裏水土流失情況非常嚴重,如今我們看到的綠水青山,在當時都是荒山禿嶺。」回憶起長汀的變化,林敬蘭感歎到。

林敬蘭接受媒體採訪 韓嫣然/攝

「水土保持工作不能停留在學院派,要實踐才能出真知。」談起工作心得,林敬蘭說到,「比如,為改善光禿禿的地表,大家的第一反應是種樹,但發現其並不能存活,後來我們開始種草,由於地表溫度太高,草籽無法正常萌芽,因此又創新使用了小穴播種的方式。」就是這樣不斷嘗試、犯錯、總結,才一步步找到水土保持有效的工作方法,隻言片語盡顯她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熱愛。

「上世紀90年代我來到河田鎮時,那時山上光禿禿的,2005年當我再來時環境已經有很大的改善,還在山上看到了非常漂亮的野雞。」龍岩市水利局副局長盧曉香說。

盧曉香接受媒體採訪 韓嫣然/攝

盧曉香自22歲畢業開始工作後便關注了長汀水土保持工作。「長汀的水土流失問題是自然、歷史等多種因素造成的,比如村民缺乏燃料,便會去破壞植被,因此解決水土流失問題也是解決群眾的生活問題。」盧曉香介紹到,2012年以來,長汀採取山水林田系統治理的方法,從山上山下一起治理,並且調動老百姓參與的積極性,提出開發性的治理並選取試點發展生態農業,以達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在採訪現場,為給記者展示詳盡的工作情況,盧曉香從包里拿出厚厚的一打材料,材料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承載著她關於水土保持工作的努力和對長汀未來的期望。

走進長汀縣綠之夢家庭農場,一片鬱鬱蔥蔥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豐收的果實,悠閑漫步的黃牛,充滿田園野趣的風景立刻吸引大家駐足拍照。易小貞是該農場的場主,也是福建省三八紅旗手,她的綠之夢家庭農場先後被評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省級巾幗示範基地、產業帶動脫貧示範農場。

長汀縣綠之夢家庭農場 韓嫣然/攝

易小貞的老家長汀縣河田鎮,在三十多年前是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的地區。深受長汀縣治理水土流失的口號「讓綠色趕走貧窮」的啟發,易小貞嘗試開墾家鄉閑置拋荒地種植綠化樹,將荒置河壩田野變成一片綠洲。如今,易小貞的家庭農場被她經營的有聲有色,創新盤活鄉村農房、閑置土地等資產,打造「耕讀南塘」為主題的農事體驗、鄉土美食、特色民宿、親子研學、科普教育、民俗文化、農特產品銷售為一體的鄉村振興投融資新模式,自己創業致富的同時也帶動周邊91戶農民就業增收,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

據瞭解,2022年以來,長汀縣完成治理水土流失和修復生態面46.2萬畝,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3.56%,森林覆蓋率達79.55%,被評為中國最美縣域。積極探索「兩山」實踐,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彙交易、全國首單跨省水土保持項目碳彙交易在我縣成功簽約,成功舉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天保GEF項目啟動會,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正在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生態發展的路上,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這片被賦予了新生命的土地上,她們用實際行動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她們的故事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見證。(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韓嫣然 林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