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在「人參之鄉」體驗古老神秘的「放山」習俗

在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脈綿延千里。在空謐寂靜的群山之中,千百年來穿梭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世代仰仗長白山脈慷慨的餽贈生活,也時刻懷揣著對自然的敬畏,他們就是采挖人參的「放山人」。

東北地區對進山采挖野生人參這一行當稱為「放山」。近日,一群來自越南、馬來西亞、烏茲別克史丹、剛果(金)等國家的留學生來到「人參之鄉」吉林省撫鬆縣,深入體驗「放山」習俗。「崔把頭」熱情地接待了這群留學生。「崔把頭」是第四代放山傳承人,其家傳抬參已有約150年歷史。據工作人員介紹,要成為「把頭」,首先要品行高潔,因為德高望重之人才能得到大自然的餽贈。

「崔把頭」向留學生介紹「放山」習俗

「崔把頭」雖年近七旬,但依然精神矍鑠。他熱忱地向這群外籍青年講解「放山」習俗包含的專用語言、行為規則、道德操守、抬參技術和各種禁忌等要素。這一整套習俗經千百年來曆代「放山人」實踐而初步「闖」出形成,經放山人師徒之間言傳身教,世代相傳至今。口頭講述之餘,「崔把頭」還親自示範如何尋找和采挖人參。

留學生持親手采挖的人參同「崔把頭」合照留念

有教授自然有「考試」,但留學生們顯然已被傳承悠久的「放山」文化吸引,絲毫不怵「隨堂測驗」。「崔把頭」模擬發現人參後高呼「棒槌」,留學生們爭相以「行話」回應。在接下來的抬參體驗環節,多名留學生積極踴躍參與,相互默契配合,小心翼翼采挖,最終成功地挖掘出一根品相較完好的人參。

在介紹「放山」習俗的最後,「崔把頭」特別強調要「養山護山」。老者手捧泥土,將參籽埋至原處,「這是為了長白山的人參能夠生生不息」。經過時間長河洗禮沉澱的「放山」習俗,質樸地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本真。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早在千百年前已被「放山人」領悟、實踐並代代相傳,進而昇華為一種獨特的人參文化,豐富和完善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顯示出鮮明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