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身邊事|我設計的城市巨型「充電寶」 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了!

開欄的話:

一滴水可以看見太陽,小故事里也能感受大改革。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6100萬荊楚兒女正信心滿懷,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長江兩岸、千湖之間,處處是一番改革新景象。長江雲新聞推出《改革身邊事》專欄,透過一個個群眾身邊的小故事,感受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力量,展現荊楚大地深化改革的生動探索。

一個10000毫安的充電寶,一次能儲存0.037度電,可以充滿2部手機。

那一次能存儲8000度電的巨型「充電寶」,你見過嗎?

在湖北長江電氣有限公司園區內,一套儲能時長達8小時的全鐵液流儲能系統在今年初完工投運。這一項目由巨安儲能武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巨安儲能)開發,據企業創始人及CEO孟錦濤介紹,這套系統能存儲8000度電。

這是什麼概念?採訪時,孟錦濤打了一個簡單的比喻:一輛新能源汽車電池容量約為100度,一部智能手機電量約為0.02度。換算下來,這一「充電寶」可一次性充滿80台電動汽車、40萬台智能手機。

「當然,這是為了便於你們理解。」孟錦濤解釋,「我們的產品主要是用於電源和電網端的大型設備,當電網需要電能時,我們把電能輸入到電網;當電網有多餘電時,我們把它存下來。就像給城市做了個巨型‘充電寶’。」

產品模型產品模型

這個充電寶不僅容量大,還能「慳錢」。正是因為其在負荷低谷、電價較便宜的時段充電,能給使用企業省去不少電費。孟錦濤給記者算了三筆賬:「對於用電企業來說,他們電費差不多可以打八折;對於電網來說,能及時儲能去調度;對於政府來說,能吸引更多對電有高質量要求或者高能耗的企業進來。」

「更安全、更經濟、更穩定、更可控。」孟錦濤一口氣用了4個「更」,「在安全穩定的前提下慳錢,這就是我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2017年,孟錦濤來到華中科技大學攻讀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們成立了學生實驗室,開始研究全鐵液流儲能技術。」孟錦濤回憶,「就跟‘配藥’一樣,上百種化學物質,我們搭配了上千次,終於找到了一種叫TEMPO的有機小分子,很快就有了技術成果。」之後,他放棄了國外百萬獎學金的讀博機會,決定留在武漢創業。「2020年,我們參加了光穀青桐彙新能源與新材料專場,獲得最受投資人青睞獎,當時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2021年8月,孟錦濤拿到了百萬種子輪投資,正式成立巨安儲能武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為其提供孵化服務,及時提供各類政府項目及政策申報信息。「武漢對學子創新創業的支持政策非常優厚,公司成立初期,我就獲評了光穀‘3551’創業人才,公司第一筆資金到賬就是人才補助。」孟錦濤說,「後期,在我們有融資需求時,武漢團市委為我們爭取了500萬‘青創貸’,緩解了項目墊資壓力。」

在光電工研院等推薦下,巨安儲能憑藉硬核技術,贏得了第九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創新專項)等多個創新創業大賽獎項,連續完成3輪累計逾數千萬元融資,在包括湖北長江電氣園區、黃石華創科技園等諸多場景中得到應用驗證。「借助武漢市創新創業的平台,幫助我們贏得了更多的市場訂單和創新團隊。」孟錦濤說。

據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園區已經孵化了包括巨安儲能在內200多家企業,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瞪羚企業33家,高新技術企業68家,培育企業總估值超過100億元。「而像光電工研院這樣的新型研發機構,2023年湖北就有477家,居全國第二,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從37%上升到65.2%。」

在這樣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下,去年7月,巨安儲能下線暨並網運行的首台「250kW全鐵液流儲能系統」,已完成3000小時的充放電穩定性認證,進入批量交付階段。目前,該公司已與多家央企、國企開展戰略合作,推進大型儲能示範項目建設。

「我們的使命,是找尋未來的‘發條’。」孟錦濤給員工開會時,經常說這句話。

何為「發條」?是源源不斷的動能,也是源源不斷地突破與創新。

「這個月,我們在中碳登大廈馬上就要落地一套‘液流+鋰電’混合儲能系統。接下來,我們要在混合儲能的賽道拚一拚!」

學習筆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

作為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的湖北,近5年來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從37%上升到65.2%。今年5月,湖北出台《湖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方案(2024—2026年)》,項目團隊可獲得橫向科研項目結餘經費的70%—99%作為現金獎勵……這裏有多項體制機制改革的「全國首創」,為湖北千千萬萬的「孟錦濤們」提供了創業的肥沃土壤。

科技創新猶如一場接力賽,如果沒有人從實驗室「接棒」,科研成果再耀眼也無法成為現實生產力。只有政、產、學、研、用形成合力,才能搭建一座高效的成果轉化之橋,讓科研成果順利抵達彼岸、走向市場。

監製:洪燕

編審:康耀方 林如峰

記者:劉蕊俊

美編:蔣豔 石璐茜 楊紫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