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高能所原所長鄭誌鵬緬懷周光召:他超人的才華是常人學不到的

聽到周光召先生於8月17日去世的消息,感到十分惋惜和悲痛。

這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卓越的中國科學界的領導者周光召逝世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損失。

下面回憶我與周光召先生交往過的幾件事,來緬懷這位為中國高能物理做出巨大貢獻的傑出領導者。

第一次相識

我第一次見到周先生是在1979年9月,我剛從丁肇中那裡回來不久,高能所組織一個會議,讓我作一個介紹丁肇中領導的Mark J探測器上發現三噴注即膠子發現證據的報告。報告前我發現有幾位所外的人參會。有人告訴我其中那位戴眼鏡,頗有學者風度的是周光召。我早就聽說過他的大名,知道他早期在粒子物理理論有所建樹,是贗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發現者,以後又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的設計中做出重大貢獻。他的到來使我感到有些驚奇。

在我報告一個半小時過程,發現聽眾席上的周光召很注意聽。我報告後,提問題者有周光召。他問的幾個問題至今還記得,如噴注如何在探測器中顯示,三噴注是否共面等。可見他考慮問題十分細緻,對實驗很關心,並有相當程度的瞭解,與一般的理論家不一樣。這是他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對撞機工程的領導者

沒想到幾年以後,和他有更多的接觸。那是我作為一名早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的建設者,有幸在他領導下工作,親身體驗到他的領導才能和決策能力,目睹了他為工程建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作為中科院副院長的周光召於1986年繼穀羽之後兼任對撞機領導小組組長,全面負責工程的決策,協調工作。在他精心領導以及全體對撞機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1988年10月16日對撞機實現正負電子對撞,標誌對撞機建造成功,作為工程領導小組組長的周光召功不可沒。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四位關鍵人物,(左起李政道,謝家麟,周光召,葉銘漢)在中美高能合作會議上。

1986年,我繼葉銘漢之後負責北京譜儀(BES),與周光召接觸機會多了。他非常關心BES建設的進度的同時,強調譜儀質量的重要。他勉勵我們要建成一台具有優良性能的譜儀,並且做好準備,早出物理成果,出國際一流水平的成果。他常以某些國家加速器做的好,卻物理沒跟上的教訓為例,讓我們不要重蹈覆轍。他和李政道、葉銘漢、朱洪元等先生策劃好,提前抓物理,在譜儀建設時期就召開各種物理研討會,讓大家瞭解到在BES上可以做哪些物理。

他不僅抓工程建設的大事,也注意細節。一天很晚了,突然接到他打來的電話說:有人反映你們譜儀漂移室的金屬絲有幾根斷了,是有這回事嗎?會影響進度嗎?我回答說:是的,漂移室有上萬根作為電極及定位的金屬絲,剛發現其中有幾根斷了,我們正在找原因並打開端蓋維修,爭取盡快修好。他聽後放心了,並叮囑我們工作一定要細心,防止事故的發生。

三天后金屬絲修好了,我立即打電話報告周院長,他聽後很高興,說不耽誤工程進度就好。一位大領導,關心到如此具體,如此細緻的程度,說明他深知細節有時會決定成敗的道理。

1989年鄭誌鵬(右1)陪同周光召院長(右2)參觀BEPC。

讓BES在國際上亮相

1990年在新加坡召開第25屆國際高能物理大會,他是大會籌備委員會委員。一天他對我說,現在BES性能良好,已正常運行,能否利用這個機會向大會介紹一下BES的建造和初步實驗結果。我有點猶豫,不知這些初步結果能否能拿到大會上報告。他說試一下,這是一個把BES介紹到國際的好機會,你要好好準備,這個大會報告由你來做。在他努力爭取下,大會安排由我在大會主會場上給一個45鍾的報告。在聽取BES同事意見後我認真做了準備,將我報告的透明片給他看,他一張張仔細修改,最後說就這樣可以定稿了,我相信你會講好。

我參加了第25屆國際高能物理大會,並在主會場做了大會報告,介紹BES探測器和其上取得的初步結果,講了四十分鐘,五分鐘提問,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我的報告。接著大會執行主席,諾獎獲得者B.Richter總結說,BEPC/BES用了四年建造成功,性能優良,現又得到了初步結果,值得祝賀。歡迎中國加入國際高能物理球會。

周院長知道我報告的反響後說:這是BES在國際上第一次亮相,大家都關注你們了,你們要加油干,快出好的物理成果,並用他常說的「行百里,半九十」的話勉勵我們。

BES合作組成立和第一項成果

不久後周院長聽了李政道和Panofsky(高能顧問)關於邀請美方物理學家參加BES的建議後來徵求我的意見。我自然非常讚同,我說我們建造時得到美國朋友的支持,理應歡迎他們,何況他們在軟件及物理分析上有很多經驗,可以促進BES物理工作。

於是1991年中美合作的BES國際合作組正式成立並順利合作完成了陶輕子質量的測量。當我向周院長彙報此項成果時,他聽後非常高興,並說李政道先生已告訴他了,這個實驗以極高的精度糾正了過去的實驗偏大7,2MeV的錯誤,維護了輕子普適性的重大理論問題。

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委員會中的出色作用

周光召自1986年-1997年擔任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委員會的中方主席。我從1988年起參加每年一次的中美合作會談,親眼目睹了周院長的極強的決策能力和協調能力。在會上,他與李政道先生配合極好,每次都能把中方所需的設備,器件,技術等問題,交由美國相應的實驗室解決。將決定寫在紀要里,下次會議檢查是否執行。以前知道他曾在杜布納工作過,俄語很好。現在才發現他英語也極好,能即興發言,英語講得流暢,發音準確。憑此,與美方溝通無障礙,談判進行順利。通過中美高能物理合作會談這種形式,大大促進了BEPC/BES建造成功以及其未來發展。

1992年我任高能所所長,負責中美會談文件的準備工作,每次周院長都親自審閱重要文件,常常提出中肯的意見。在開會前後,他都會找我問及高能所的情況,包括對撞機,同步輻射運行如何,譜儀物理有哪些成果。在開會期間,一起工作,生活,感到他平易近人,待人誠懇如兄長,極好相處,與以前認為他很嚴肅的印象不同。

院長的諄諄教誨

還記得1992年6月,我正式擔任高能所所長,幾天后周院長找我談話,談了很長時間。他說你這屆最重要的任務是出物理成果,對撞機建造來之不易,建成後要出物理成果,否則對撞機白造了。還有,就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年青人,要讓他們挑擔子,在實踐中成長。他又問我,聽說你愛人也在高能所?我說是,他語重心長地說,你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她摻合到所里的事務來。以後我一直按他的忠告做。兩年以後我做所長述職報告,他也來了。會後他對我說,聽群眾反映你愛人只搞業務,不管閑事,很好。

在十四大上

1992年,我當選十四大代表,與周院長分在一個組。他對我說,現在強調市場經濟是對的,只有這樣中國的發展才會有新局面。但同時也希望國家重視基礎研究。於是他讓我準備一下在小組會上發言,講一講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如何在小平同誌支持下建造成功的。在取得高能物理成果的同時,對撞機工程相應的技術有廣泛的應用,對中國科技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他讓我說清基礎和應用的關係。我按此精神在小組會上作了十分鐘發言。會下代表們很同意我發言中所述的觀點。會下,中科院幾位代表合照留念,記錄下了寶貴的聚會時刻。

十四大上中科院代表合照,左起 ,餘誌華,吳德馨,周光召,鄭誌鵬,胡啟恒。(1992年)十四大上中科院代表合照,左起 ,餘誌華,吳德馨,周光召,鄭誌鵬,胡啟恒。(1992年)

為兼職工作支招-學會彈鋼琴

1995年,廣西大學申請進入211工程。廣西領導人希望我擔任廣西大學校長。他們與周院長溝通,周院長說鄭誌鵬任高能所長很忙,離不開。最後他們協商的結果是由我兼職。

周院長在他的辦公室和我長談。他說你是廣西人,理應幫家鄉一下,把廣西大學推上211。但你們對撞機建好後,正是要出物理成果的時候,你離不開。最好的辦法是你辛苦一點把兩項工作都搞好。關鍵是學會「彈鋼琴「,兩面都照顧好,發揮兩邊的領導班子集體作用。

我就按周院長所說,「彈好鋼琴」,發揮兩邊領導班子積極性,調動全所,全校的積極性。1996年,在全校師生員工的努力下,廣西大學通過了211預審,開始了211工程建設。我兼職這段時間,高能所的工作也沒耽誤,高能所幾次評為中科院先進單位。1977年我辭掉廣西大學校長職務,回到高能所,集中精力在研究所的工作上。

深切的緬懷

我很幸運,能遇上週院長這樣好的領導,對我的工作給予指導和幫助。他超人的才華是常人學不到的,但他考慮問題深思熟慮,辦事認真、嚴謹的作鳳以及他淡泊名利,高風亮節的優秀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周光召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為中國科學所做巨大貢獻永彪史冊!

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的精神永存!

2024年8月20日

本文作者鄭誌鵬: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和廣西大學校長、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終身貢獻獎獲得者。20世紀70年代末,鄭誌鵬到德國在丁肇中指導下參加MARK-J探測器的建造。1984年參加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造,有幸得到李政道先生的指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