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演需求呈多元化趨勢 「演藝經濟」折射經濟活力

  新華網重慶8月21日電(劉恩黎 李海嵐 譚鳳梅) 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開啟一場短暫的旅行,縱享視聽盛宴、遊覽異地風光,成為當前不少年青人的放鬆方式。  

 演唱會現場。新華網發

  「看一場演唱會就相當於給自己充了一次電,能帶給我別的東西提供不了的情緒價值。這種幸福感並不只存在於觀看演出的那3個小時,從搶到票那一刻開始,就已經開心到想要飛起。」今年看過多場演唱會並跟隨自己喜歡的歌手去到4個城市的李女士表示。

  去年以來,隨著全國各類演出全面復甦,深層次文化消費需求集中釋放。「演出+旅遊」這種新興文旅風尚背後,是中國經濟活力與韌性的體現。

上半年27.53萬人為看演出奔赴重慶

  相較於早些年的狂熱打卡追星,如今年輕歌迷們愈發追求情懷,他們將觀演作為疲憊生活的精神支撐。在自己的支付能力範圍內,購買一張入場券,乘上列車通往一座新城市,和三五好友相會,希望在演出中尋找到情感共鳴。

  薛之謙2024年重慶站巡迴演出開演前,不少歌迷們在攤販擺點處花錢化一個主題應援妝,拿上購買的歌手周邊、應援橫幅,檢票後有序進入現場,薛之謙則一一獻唱他的代表作歌曲,受到在場聽眾的一致好評。今年6月,張傑重慶站演出時的萬人大合唱《這就是愛》,更是嗨爆全場。

  五彩的燈光之下,歌迷沉浸於喜愛的歌聲之中,當白熾燈照亮,人群有序疏散時,這場奔赴並沒有結束。

  據瞭解,每場演出結束後,歌迷們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選擇在周邊小攤購買小吃飲料、體驗火鍋等重慶美食,或是漫步於山城的大街小巷,體驗不一樣的城市風情。一位歌迷動情地表示,「旅遊也是看演出的一部分,整個城市的風土人情都是這場演出送我的禮物。」

  重慶文旅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觀演人數47.28萬人次,票房收入約4.06億元;場內觀眾人數47.3萬人,吸引市外遊客27.53萬人。下半年還將有李宗盛、周華健、林俊傑等歌手的巡迴演出陸續展開。

觀演需求多樣 演藝市場亮點紛呈

  如今,隨著觀演需求的多樣化,演藝事業百花齊放。除演唱會之外,舞劇、話劇、相聲、小品等表演也得到長足發展。在重慶,《重慶·1949》《紅岩紅》等極具當地特色的優秀演藝作品也成為年青人力捧的對象。

  70分鐘演出時間內,巧妙設計的360度旋轉觀眾席,將觀眾帶到不同場景,走街串巷、翻江趟河,恍若置身於1949年的重慶。觀眾與戲中人物一起,沉浸式體驗時代的驚濤駭浪。追趕在眼前展開,槍聲在耳邊響起,觀眾甚至看得見「革命者」臉上流淌的鮮血……

大型紅色歷史舞台劇《重慶 1949》表演現場。新華網發

  「來重慶旅遊,看一場《重慶·1949》絕對不虛此行,它能讓你深刻地瞭解這座城市的紅色基因和歷史底蘊。」一位觀看過該表演的江西遊客表示。

  近年來,重慶高度重視文旅融合發展,加大對演藝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扶持優秀演藝作品的創作、演出和推廣;鼓勵演藝機構與科技融合,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動式的演藝體驗,如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讓觀眾在觀看演出的同時獲得更加豐富和獨特的感受。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5家重慶市演藝新空間。運營主體涵蓋了市級國有專業文藝院團、區縣文旅單位及民營文旅企業,有訪問節目、相聲、小品、話劇、兒童劇、雜技秀等多種演出形式,其中沉浸式主題劇《紅岩紅》、雜技秀《極限快樂2》、扯館兒喜劇專場等演出深受觀眾喜愛。」重慶市文旅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重慶話劇院院長張劍介紹說,「就重慶市話劇院常態化演出而言,從我們抗建堂經典話劇的駐場演出+博物館參觀,到拾樓戲劇空間小劇場話劇、兒童劇的常態化演出,觀眾整體偏年輕化,由於專業程度高,觀眾無論是對劇目,演員還是整體觀劇環境,都呈現出非常高的滿意度,讓我們認為這個事業大有可為。」

  「而小劇場、環境戲劇、沉浸式、LIVEHOUSE等新興演藝業態的興起,將各種小眾消費做到極致。從全國來看,有代表性的包括上海大世界、亞洲大廈的小劇場集群,以上海《不眠之夜》、武漢知音號為代表的沉浸式戲劇,還有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遍佈各地的LIVEHOUSE演藝空間等等,滿足各種小眾群體的消費需求,單場參與人數雖然不及演唱會及劇場,但需求旺盛,體驗性好,受到各類年輕群體的熱捧,有些也是一票難求。」 張劍表示。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佈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專業劇場、小劇場以及新空間演出場次同比增長32.21%。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進「小而美」的live house,欣賞表演,放鬆心情。美團數據表明,6月以來,Live house和清吧訂單量同比增長三成。

「演藝經濟」活力足、潛力大

  可以看見的是,演藝市場的大放光彩、跨城觀演的日漸風靡,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興動力,有效帶動了文旅、交通、食宿等聯動消費,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重慶,今年上半年大型營業性演出吸引近50萬人參與,拉動消費超過16億元。

  為進一步釋放活力,除了演藝公司必要的審批流程外,政府部門正竭力以簡單暢通的管理服務推動演出的發展。

  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共審批營業性演出5.15萬場次,同比增長34.5%,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76場次,同比增長245.5%;共舉辦營業性演出1.4萬場次,同比增長77.7%,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28場次,同比增長180%。

  放眼全國,演藝市場也展現出更為強勁的活力。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25.17萬場,同比增長30.19%,觀眾人數7910.13萬人次,同比增長27.10%;大型演出市場上半年呈持續上升態勢,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34.73%,觀演人數同比增長63.35%;票房收入190.16億元,同比增長13.24%。天眼查數據顯示,現存「演出」相關企業105萬餘家,2024年1-7月,相關企業新增註冊7.8萬家。

  在廣東,當地文旅部結合節慶、當地特色非遺項目,分片區開展路演。通過「嶺南文脈 薪火相傳」等活動,展演《神遊九州》《釵冠承藝》《銅鈴悠歌》等節目,呈現華南地域風情,給觀眾帶來全新視聽體驗。在山東,「星光秀場」專場演出柳琴戲、紅色經典京劇等多樣表演,吸引著一大批外地遊客的前往。  

廣東粵劇表演。新華網發

  「隨著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提升,觀眾和遊客也不滿足於單純的走走看看,而是由參觀到欣賞,由單純的入眼到入心,旅遊演藝就應運而生,通過演藝的形式讓文化更加入腦入心,一方面增強了旅遊消費的品質,提升了文化的厚重度,加上通過一些科技的應用,增強了體驗感。這裏多一些大型實景演出,也有小型的實景,不一而足,但確實是一個大的趨勢和產業發展的需要。」 張劍表示。

  「演藝經濟在重慶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重慶文旅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精彩的演藝項目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促進了住宿、餐飲、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重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獨特的演藝作品也讓重慶的文化形象深入人心,增強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同時演出也創造了眾多就業崗位,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選擇。

  接下來重慶文旅部門將進一步深挖演藝市場潛力,除了繼續加大力度引進優秀文藝產品以外,還將做好各項配套服務,做大、做強產業鏈,將演藝活動帶來的巨大人流延伸到旅遊景點、酒店、餐飲、購物等整條文化旅遊消費鏈,探索「演出+」模式,充分釋放演藝經濟的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