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為東北黑土區糧食增產提供支撐

新京報訊 據「中科院之聲」微信公眾號消息,解析水土資源演變特徵、面向農田和生態系統協同發展進行水土資源優化配置,對東北黑土區生態安全和糧食增產具有重要意義。近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人員對東北黑土區40個城市的水土資源進行了優化配置和生態安全保障分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通報》。

研究結果表明,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1980年以來,研究區域水田和旱田面積分別增加了91%和14%,林地、草地和濕地分別減少了2%、27%和10%;2001至2020年東北黑土區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972億立方米,大部分城市的地表水資源量、地下水資源量以及水資源總量呈現增加趨勢;在平水年常規灌溉、平水年節水灌溉、枯水年常規灌溉、枯水年節水灌溉4種情景下,東北黑土區主要糧食作物的毛灌溉需水量在491億至722億立方米之間。

研究還發現,優化配置後,在平水年通過增強節水,水稻種植面積仍可增加13.7%;其餘水平年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和增強節水,也可大幅提高糧食產量、農民收入、固碳量和生態效益,減少水資源開發利用,保障東北黑土區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針對目前水土資源存在的問題,研究人員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為東北黑土區糧食增產工程和生態安全提供策略支撐。

編輯 張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