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熱」跨越海峽,綠媒泛酸引群嘲

來源:直新聞

比夏日天氣更火熱的,可能是一隻「猴子」。

8月20日,取材於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大陸動作遊戲《黑神話:悟空》正式發售,迅速成為全球遊戲玩家的焦點。數據顯示,上線第二天,《黑神話:悟空》同時在線玩家數突破233.7萬,高居Steam遊戲平台歷史峰值第二,僅次於現象級遊戲《絕地求生》創造的歷史紀錄(325.72萬)。

這款遊戲在島內同樣引發廣泛關注,銷量迅速登頂Steam遊戲平台的台灣地區榜單。台灣媒體人謝寒冰22日指出,許多台灣人愛玩這個遊戲,不僅因為其技術表現出色,更因為遊戲角色大家都很熟悉,所以有親近感、認同感。他認為,這款遊戲成功的關鍵在於,「3A遊戲」(高質量、高成本、高體量)的製作、流暢的遊戲體驗,以及引人共鳴的故事背景。「《西遊記》是耳熟能詳的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在整個華語圈、東亞文化圈都很受歡迎,所以讓人有強烈的認同感。」

台灣地區遊戲熱銷榜 圖源:Steam遊戲平台台灣地區遊戲熱銷榜 圖源:Steam遊戲平台

據介紹,《黑神話:悟空》於2017年正式投入製作,曆時7年,耗費數億資金,終於與廣大玩家見面。儘管期待已久,但很多遊戲愛好者都明白,對於一款「3A遊戲」而言,這樣的製作週期儼然算不上長,因為這是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前提下,中國人獨立自主研發的大製作。

「這款遊戲為什麼引人注意,因為它直接挑戰最頂級的遊戲」,台灣地區前民代、資深媒體人郭正亮指出,以前大陸在遊戲行業一直沒有挑戰過最高階,但《黑神話:悟空》的橫空出世,或顯示出大陸要開始拚遊戲界的「霸主」了。郭正亮表示,這款遊戲的場景做得非常精緻,包含各種妖魔鬼怪和神通戰法,很考驗創作力,「跟3D電影有得一拚」。

島內「名嘴」賴嶽謙、蔡正元等人也都相當感慨,誇讚「悟空」打破了世界紀錄,稱過去電子遊戲多以西方文化為主導,如今終於看到中國文化元素的遊戲爆火,希望中國遊戲產業未來可以成為「世界一霸」。

此外,《黑神話:悟空》中大量高度還原的中式古建築,也成為遊戲一大亮點。據不完整統計,在中國大陸各省市36個取景地裡,山西獨佔27個。山西文旅部門也抓住這一熱潮,迅速推出了與遊戲相關的宣傳活動,邀請玩家跟隨「天命人」的腳步探索山西名勝古蹟。不少島內網民看到這些聯動宣傳後紛紛表示,「山西,等我!」

「我覺得這個團隊認真在哪裡呢,它從中國元素出發,到中國的這些名勝古蹟裡面去踩點、取景,再把它做成動畫。」台灣時事評論員賴嶽謙形容,7年磨一劍,這一劍磨成功了!「我覺得它會激起更多大陸年青人勇於探險,勇於冒險,勇於去開發獨角獸公司。」

 《黑神話:悟空》中的亢金龍雕像,取材自山西,與現實中的對比 《黑神話:悟空》中的亢金龍雕像,取材自山西,與現實中的對比

不過,也有部分綠媒和民進黨支持者質疑《黑神話:悟空》成功背後存在「買水軍造假」等問題,氣急敗壞的樣子也引發了島內網民的群嘲。謝寒冰認為,這些「酸言酸語」源於台灣地區遊戲產業的投資不足,許多台灣開發者為了生計,會選擇代理或開發容易回本的遊戲項目,而不是投入巨大成本和時間進行原創開發。

與此同時,關於台灣地區是否具備開發「3A大作」能力的討論也隨之而起。有台灣網民認為,台灣有技術實力但缺乏資金支持,但也有很多島內玩家持反對意見。有網民指出:「台灣還沒公司證明能做過UE5(Unreal Engine 5,是Epic Games開發的遊戲引擎,是Unreal Engine系列的最新版本),我們是做不出來的,想太多了!」

還有台灣網民指出,雖然以成本預估,《黑神話:悟空》至少要賣出300萬套才能回本,但其依託《西遊記》的文化背景,已經在華語市場中具備穩固基礎;而這樣優秀的、帶有文化輸出意涵的作品,通過全方位的大力推廣,在全球掀起熱潮不是問題。該網民進一步反思,台灣如果要開發出優質遊戲,關鍵在於融入中華文化,而不是盲目迎合歐美日韓的價值觀。

《黑神話:悟空》得到外國玩家高度評價

事實上,《黑神話:悟空》的成功不僅限於華人圈,許多外國人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據說,有外國玩家為了玩這款遊戲,熬夜看數遍86版《西遊記》,只為熟悉「悟空」角色。另據統計,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52家機構對PC端的《黑神話:悟空》進行測評,綜合得分為82分。其中,有43家機構給出好評,還有9家機構給出中評,沒有出現差評。

隨著遊戲熱度的不斷提升,不少海外玩家也相繼提出「為何悟空可以將金箍棒藏進耳朵」「什麼是葫蘆」「妖怪和魔鬼有什麼區別」等問題,於是,一波針對中國文化的科普潮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台前海軍艦長呂詩禮感歎,這些充分表現出中國大陸「文化出海」的軟實力。他相信,未來不止台灣同胞,甚至更多的海外朋友也會希望到大陸走走看看。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8月2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也對《黑神話:悟空》受國際玩家青睞作出響應,表示這款遊戲取材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這也反映出中國文化的吸引力。

有專家認為,展望未來,兩岸在文化和創意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通過合作開發融合兩岸文化元素的遊戲,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玩家,還可以通過遊戲這一媒介推廣兩岸共同的文化。

作者丨賴晨璐,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