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飛聯想AI PC的,未必是AI

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這是過去多個季度都沒有見到過的。

最新一份財報公佈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用「激動人心」評價了公司當季的表現。

雖然我們大概兩個季度前開始恢復增長,但20%的增長的確還是激動人心。

2024年8月15日,聯想披露了集團2024-25財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截至6月30日)。報告期內聯想集團營收1119億元,同比增20%;按照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淨利潤近23億元,同比大漲65%。

其中,涵蓋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及其他智能設備業務組成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收入同比增長11.3%,由上年同期的約718億人民幣漲至827億。

不過,比起賬面上的漲與大漲,來自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一項細分統計,或許會更讓楊元慶感到「激動」:

統計稱,2024年第二季度,Windows領域支持AI的PC出貨量環比增長127%。其中,作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PC供應商的聯想,憑藉 Yoga Slim 7x 和 ThinkPad T14s 等搭載驍龍X(AI PC芯片)的PC,幫助其在本季度將支持AI的Windows PC出貨量佔比提升至6%左右。

數據層面,聯想AI概念下的PC出貨量,相較於前一個季度漲幅達到了驚人的228%。

對於主戰場在供需都相對飽和的PC行業,且已經在出貨量和市佔率等層面位居行業第一多年的這位老玩家來說,再往上一步找增長,並不容易——市場整體增長放緩,聯想要在高份額基礎上繼續大幅增長,無疑將面臨激烈競爭。

自2023年年中開始,聯想將業績增長的重心大幅度向AI傾斜,希望時下風頭正盛的大模型概念上機能拉起多年萎靡的換機需求。

AI PC的概念被聯想擺到廣告欄,高層也在眾多公開場合站台帶貨,但新概念加持的產品想打透用戶心智,總需要一個過程。

換機週期

受限於整體需求萎靡和產品迭代缺乏新意,PC市場在過去十年間始終未能突破傳統模式的天花板。

以疫情作為時間分界,行業在此期間先後經歷了兩次出貨量下行週期。

數據統計顯示,全球PC市場在2011年創下3.65億台的出貨量峰值後,連續七年出現同比下降。直到2019年居家辦公需求出現,才暫時拉起了PC一路下滑的出貨量。

這個高點,可以說是被黑天鵝事件,被動拉起來的。

疫情結束後,全球PC市場再次遇冷,自2021年第三季度起出貨量連續七個季度同比下降。作為頭部的聯想也未能倖免,2022至2023年間曾出現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和淨利潤連續下滑。

直至2023年四季度,一份來自Gartner統計數據才表明全球PC市場出貨量終於再次出現正增長,同比小幅增加0.3%至6330萬台;而IDC統計的單季出貨量為6710萬台,同比依然是下滑。

儘管口徑略有出入,但兩家機構都一致認為,PC市場已經迎來了觸底反彈。

反彈的動力是什麼?一部分原因並不涉及太多性感的技術概念,單純是疫情期間出貨量高點的那批設備,以調研機構統計的PC平均4-5年這一換機週期為標準看,陸陸續續開始出毛病了,不得不進行換代。

與此同時,另一項對於「換機」的利好,是傳統PC的Windows 10也於今年結束免費支持,部分來自B端客戶升級Win 11的需求也會在今年開始釋放。

二者疊加,讓今年PC出貨量的暴漲有了客觀的理由,簡言之,部分原因只是踩中了換機的週期。

而在AI概念層面,與隔壁戰場的大模型手機概念類似,隨著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等PC核心供應商快速在其產品中(如酷睿Ultra、驍龍X芯片等)普及AI概念,作為硬件與對應軟件集合體的PC幾乎不可能再與AI完全切割,去做什麼「非AI」的PC。

所以,在市面上可選的PC大部分都已經是「AI PC」的前提下,究竟有多少訂單來自對市場「AI」的高度需求,而非只是對新一代PC的需求,仍需打個問號。

十年前去買手機,手機都已預裝了微信,能說是為了微信去買手機嗎?

實際上,聯想對大模型落地一直有套相當堅定的論調。即PC是最適合大模型落地的硬件載體,首先它是生產力工具,符合AI的應用場景;其次設備本體硬件潛力充足,將大模型端側私有化、本地化之後,保證算力的前提下還可以保護隱私數據安全。

現在缺的,或許只是在端側AI領域,某個足夠被稱為爆款的PC(硬件)、或者某個破圈的軟件應用案例,來證明在宣傳意義之外,端側AI究竟有多大的實用價值。

貿工技的帽子

沒那麼好摘

當然,作為蟬聯全球PC市場出貨量冠軍多年的伊古達拿,聯想的產品力自然毋庸置疑。

即便AI PC概念後續反響不能更加熱烈,其PC業務的基本盤短期內也依然很難被動搖。

真正困擾聯想過去、現在,和可能的未來的問題,仍是老生常談的「貿工技」——聯想有著足夠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往往能夠早早落地來自英特爾、英偉達等的最新技術。

但,在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的聯想,技術層面是否同樣不可替代,多年來仍是個問號。想要摘掉貿工技的質疑,聯想需要在關鍵領域拿出握在手裡的「自研」而非只是整合。

大模型的出現,是最近也是目前最好的機會。最新披露的一季報中,聯想集團當季研發經費4.7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4.51億增長約5.32%。但在此前2023財年年報中,集團整體研發經費卻同比減少了7.65%,由2022財年的21.95億降至20.27億。

即便投入規模與成果未必完全正比,但一面喊著All in AI一面縮減研發經費,顯然不是市場最希望看到的狀態。

而在以PC業務為核心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之外,聯想則是找到了更有增量、便於超車的業務:對於IDG集團而言,PC幾乎固定成型的產業鏈想改動並不容易,而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ISG)和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對面的則都是尚處於高速增長期的市場。機構預測稱,2024至2027年間,全球AI基礎設施市場以及IT服務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15%和10.6%,

楊元慶也在財報發佈後對外表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增長的幅度「至少是傳統基礎設施增幅的2倍」。

這種來自B端的增長潛力,在一季報中已經有所展現:報告期內,ISG集團季度收入首次突破 30 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65%。其中包括存儲和高性能計算在內的銷售額又佔到了ISG集團總收入的34%;利潤率最高的SSG集團(21%)報告期內錄得19億美元營收,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0%

一季度,聯想PC以外業務營收佔整體比例已經接近47%,為集團歷史最高。逐漸降低對主營業務的依賴後,聯想在大模型時代多點佈局的回報,似乎開始展現。

AI PC概念、端側大模型、toB私有化智能,作為行業佼佼者的聯想現階段能走的路當然很多,但在行業集體轉向AI的背景下,可以預見的競爭並不會比過去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