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曹原發表第九篇Nature,被稱為「石墨烯駕馭者」

95後天才少年曹原此前因連續在國際頂刊發文,被稱為「石墨烯駕馭者」,備受國內外學術圈關注。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曹原及合作者今年8月21日在《Nature》發文《On-chip multi-degree-of-freedom control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截至目前,曹原已經發表9篇Nature和1篇Science。曹原上一篇Nature,還得追溯至2021年7月21日。

根據行業媒體介紹,上述文章聚焦二維材料(2DM),這是一類具有優異電學和光學可調性的新型材料,因其在靜電柵控和範德華堆疊調節方面的潛力,成為了當前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儘管靜電柵控作為一種成熟的操控手段,已廣泛應用於調控2DM的性質,但在實際操作中,實時控制這些材料的界面性質仍然面臨挑戰,特別是在探索二維材料物理和發展先進量子器件技術時。這種局限性主要源於現有方法的不足,如依賴掃瞄顯微鏡進行操作,無法在器件級別實現廣泛的應用和擴展。

有鑒於此,哈佛大學Eric Mazur, Amir Yacoby & 曹原團隊在《Nature》期刊上發表了題為「On-chip multi-degree-of-freedom control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的最新論文。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基於微機電系統(MEMS)的芯片上平台,旨在提供一種更為通用且高效的二維材料操控方法。這一平台能夠精確地控制2DM的堆疊與扭轉,突破了傳統方法的限制。

通過該技術,研究人員成功在扭曲的六方氮化硼(h-BN)中創建了合成拓撲奇點,並展示了實時調控光學偏振的應用潛力。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拓展了二維材料的操控技術,還為凝聚態物理學和量子光學等領域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

另外,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Nature》官網對曹原的個人介紹顯示,他已經入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

去年11月,澎湃新聞曾報導介紹,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官網顯示,曹原將於2024年7月起正式擔任該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領域:Physical Electronics(物理電子學)、Micro/Nan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納機電系統)、Physics(物理)。

曹原199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2010年,14歲的曹原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學院,併入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曹原在中國科大就讀期間,先後兩次榮獲新創校友基金會設立或資助的海外交流獎學金與郭沫若獎學金(後者是中國科大班科生最高榮譽獎)。2014年,他到麻省理工學院讀研究生,2020年獲得博士學位。

從2021年到2024年,曹原在哈佛大學擔任初級研究員,此後將加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教職。

曹原的個人網站上顯示,他專注於「扭曲電子學」——材料中的電子學與「扭曲」的研究。他在網站上自我介紹道:「我的興趣和專業非常多樣,涵蓋物理學、電子工程、納米技術和計算機科學。我也是電子黑客、天文攝影和小提琴的愛好者。」

2018年,曹原因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轟動國際學界,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研究的新領域,成為《Nature》雜誌創刊149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當年,《Nature》發佈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

此後,曹原連續在國際頂刊發文,目前,他至少已經在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了10篇論文。包括9篇Nature和1篇Science。僅2021年上半年就密集發佈了4篇,被稱為「石墨烯駕馭者」。

2021年8月,澎湃新聞曾經報導,「天才少年」曹原獲2021年凝聚態物理領域青年物理學家最高獎(William L。 McMillan Award),以表彰其在「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發現和探索超導電性和相關量子現象」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