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柱蠆式這樣弄潮丨啟航!未來戰艦,向未來!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肖麗瓊 劉宇 左晨 彭一葦

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

《湖北省加快未來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聚焦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六大方向,到2026年,湖北未來產業總體規模達到1000億元。

萬億新藍海,又一代新戰艦啟航!

人形機器人

跑起來

你的新工友,身高1.8米、體重95公斤、能提40公斤重物……8月22日,在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自主研發的首個站立人形機器人正在測試,其全套金屬仿生關節,像極了高大威猛的「變形金剛」。

「身材高大是為了確保有高負載能力。」格藍若公司工程師袁方介紹,該公司作為湖北人形機器人整機技術攻關的「鏈主」,今年7月與華中科技大學陳學東院士團隊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目前,該人形機器人已實現穩定行走,移動速度超過每小時5公里。今年9月,團隊將繼續迭代優化其行走功能,讓機器人適應斜坡、樓梯、沙地等複雜地形。

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於一身,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將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

人形機器人何時才能正式「上崗」?

袁方表示,團隊將通過機器視覺、機器學習、智能感知、AI大模型等技術手段,讓人形機器人擁有一套完備的智慧神經,使機器人更像「人」、更懂人。力爭未來2年內,人形機器人可進入變電站協助工人完成運維、巡查等工作;未來5至10年,讓人形機器人在應急救援、養老陪護、家政服務、特種作業及裝配製造等領域「就業」。

格藍若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給人形機器人進行行走測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攝)格藍若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給人形機器人進行行走測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攝)

立足科創和產業優勢,凝聚產學研各界力量,湖北正集中攻克人形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加快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目前,湖北已部署開展人形機器人整機研發專項行動,分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勝、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領銜,聚焦「大腦、小腦、感知、軀幹、四肢」等關鍵部件,開展人形機器人整機制造集中攻關。武漢已經取得人形機器人多模態柔性電子皮膚、機器人視覺、靈巧手等一系列重大原創性成果。

相關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3年人形機器人產業進入爆發期,預計到2026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200億元,到2035年將增長到3000億元左右。

在「未來工廠」

感受硬核產品的柔性製造

決定製造業競爭力的關鍵,是背後的先進製造能力,先進的製造方式不僅可以提高生產製造效率,同時也是極限制造、精密製造能力的重要支撐。

最快3秒鍾,一個車身部件衝壓成型;每3分鐘一輛新車駛下產線……在武漢嵐圖汽車5G全連接工廠,「未來製造」的模樣被素描出來。

目前,超過90%嵐圖汽車生產線已實現數字化生產,高峰時一個月數據流量達到1TB。1TB流量,可發送30萬張手機照片,或保存近萬小時的音樂文件。「嵐圖平均單車生產數據應用量已居行業前列。」嵐圖汽車信息系統負責人說。

全程數字化讓生產加速,也帶動了汽車製造的「私人定製」新模式。用戶通過嵐圖汽車APP可以看到自己預訂車輛的生產過程,按喜好定製汽車的外部顏色、內飾、是否要空氣懸架等。安裝的每一顆螺絲釘都能100%溯源。

嵐圖汽車總裝車間檢測線的員工對車輛進行下線前的檢測。今年4月,嵐圖汽車第10萬輛新能源汽車整車下線。今年還將奮力達成第二個1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年度銷量目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未來製造涉及大量新技術的應用。比如,智能製造中,涉及AI、大數據、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的應用。

在蓮花全球智能工廠的總裝車間,牆上的大屏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標正來回移動,這裏顯示的就是建造在虛擬世界的「數字工廠」。大量的數據融合在「孿生體」中,工程師們可在短時間內獲取所需信息。需要改進的地方,可當即在「孿生體」上進行實驗和調整。在數字孿生技術加持下,產線滿足「為一人造一車」定製化生產。

再比如,循環製造涉及工業脫碳、碳捕捉碳封存、再製造等技術。湖北的碳核算正在形成一條產業鏈。武漢易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碳核算軟件,在鋼鐵、有色、石化等領域得到應用;四方光電研發溫室氣體排放分析儀等碳排放檢測設備,推動發動機排放檢測設備全產業鏈國產化。「這些產品對傳感器技術要求很高。武漢有科研和產業基礎,有成本優勢,大有可為。」武漢四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友輝看好這片藍海。

實現新技術,需要新設備。

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未來製造中,重點領域均會涉及到大量的區別於傳統性能的新設備,這些設備的應用既能提高生產製造效率,同時,也帶動了未來製造設備本身的發展。比如,作為「製器之器」的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設備等;激光製造領域中,涉及大量激光器、激光製造設備等。「在這些領域我們有華工科技、華中數控等代表企業,也是下一個藍海。」該人士認為。

AI技術

讓「未來醫院」不再遙遠

隨著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未來健康的產業前景也是一片藍海。

在2024中國品牌日中國光穀展區,武漢聯影智融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將「未來手術室」搬上展台。

世界大健康博覽會聯影醫療展區,CT機系列產品和智慧手術室,和飛利浦、GE等國際巨頭同台比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世界大健康博覽會聯影醫療展區,CT機系列產品和智慧手術室,和飛利浦、GE等國際巨頭同台比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該手術室名為「uHOR魔方」,集成了AI、5G、AR等技術,主打「人不動,設備動」。手術時,病人全程只需躺在手術床上,工作人員在互動桌上「指揮」,滑軌CT等檢測設備便會自動移動到手術床前為病人進行檢查。各種原本需要在不同手術室、分期才能完成的重大手術,在一間手術室內即可完成術前診斷、術中治療、術後評估。大大減少病人在術中的轉運風險,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AI算力加持下,武漢楚精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深度學習、哈希算法等技術,首創「消化內鏡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內鏡精靈」,即便細如髮絲的病灶也能被敏銳捕捉,避免漏查、漏診,成為內鏡醫生的「第三隻眼」。

此前,全國30餘位消化內鏡高手與「內鏡精靈」曾展開了一場「人機對決」。最終「內鏡精靈」以84.67的最高分勝出,比內鏡醫師中的第一名高出8.75分。

AI還能提供蛋白質結構預測和分類,輔助新藥研發。武漢伯生科技的「思符蛋白質結構預測平台」能實現虛擬藥物篩選等應用,使醫藥研發效率提升10倍以上,費用從上萬元降到幾百元。

省經信廳介紹,按照六大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我省將發揮自身優勢,加強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生物製造、未來顯示、未來網絡、新型儲能等賽前分析謀劃部署,打造標誌產品、壯大產業主體、優化支撐體系、豐富應用場景,形成未來產業和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

未來產業生態長什麼樣?

給你「超級眼睛」重新認識世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肖麗瓊 左晨 劉天縱 彭一葦

開車就像坐高鐵,無須全程集中注意力,大部分時間汽車自動駕駛,駕駛員能辦公,亦能休息追劇;甚至,上班不用開車,直接打「飛的」……

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個夢幻場景都有可能變成現實。

想像力變生產力。眼下,湖北未來產業也展現了一批令人欣喜的新技術、新應用、新項目。

新技術聚力突破 「東方慧眼」將發射252顆衛星

電影中的超人,用鐳射眼可以看穿一切。

想像一下,你有一雙能夠隨意放大縮小、穿透雲層,甚至看穿地表的「超級眼睛」。

今年2月3日,高分01衛星成功發射,這標誌著由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領銜研製的「東方慧眼」順利實現業務化運行。到2030年,「東方慧眼」計劃將發射252顆衛星,組網成功後,將為我國軍事與民用帶來巨大價值。

再想像一下,你有一雙能夠快速對人體各種信息一覽無遺的「超級眼睛」。

20秒內完成單個床位的掃瞄成像,全身掃瞄僅需80秒,速度全球第一。而能實現這一速度的,正是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團隊曆時20年研發的全球首款臨床全數字PET-CT。

PET是精準醫學的重要設備,主要用於腫瘤、心腦血管等病理診斷。不僅更快,該產品還擁有更高的圖像質量,能幫助醫生更快、更準地診斷癌症等重大疾病,是名副其實的「癌症預警機」。

一雙「超級眼睛」,就能給未來世界增添無數可能。如果還有「超級大腦」「超級芯片」「超級衛星」呢?

湖北珞珈實驗室展廳,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好奇地打量著各種型號的珞珈系列衛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湖北珞珈實驗室展廳,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好奇地打量著各種型號的珞珈系列衛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由新技術激盪的未來藍海,湖北不會錯過。近年來,湖北聚力攻關,加速關鍵技術突破,形成了電磁能、類腦科學、衛星導航定位等一批國際領先技術,產出了全球首顆高解像度雷達衛星、全球存儲密度領先的三維閃存芯片等一批高端產品。

目前,湖北多項科技創新指標穩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2023年,武漢全球創新科技集群排名位列全球第十三位、全國第五位。

新場景多元應用 打「飛的」、用光纖柵欄將成日常

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也在開拓更多的應用場景。

送外賣、噴灑農藥,或者為景區進行夜場表演,這些無人機的應用場景,相信你已司空見慣。

但在湖北電鷹科技公司,他們自研的無人機應用場景更多元。比如,將無人機用於電力運維巡檢、生態環保林業巡查、航空測繪等。

光穀未來科技城,一架電鷹大載重智能無人機搭載運輸載荷進行測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光穀未來科技城,一架電鷹大載重智能無人機搭載運輸載荷進行測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正在向無人機產業更高端挑戰。」該公司負責人介紹,現在正在研發仿生飛行機器人系統,將應用於城市高樓幕牆清洗、外牆檢測、高樓滅火、高空救援、森林滅火等作業。

光纖是智慧城市的毛細血管,它除了能作為傳輸數據和信號的寬帶,還能當「柵欄」。在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應用技術研究院,「光纖柵欄」新應用,有望成為智能安防的新利器。

當前,我國社區安防、試驗場、邊境線、高鐵線等地安全防護需求持續增長,對於安全防控新產品新技術的需求愈加迫切。「光纖柵欄」可構建一種「有形」的可感知的智能防護網,形成一個封閉的安全防護區,在大溫差、大風天氣也能正常工作。

交通出行、國土監測、太空探索,都離不開測繪遙感技術。如今,它也在賦能智慧城市、智能駕駛等數字化新場景、新應用。

眼下,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在將測繪遙感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及5G通信等技術融合,研發高性能自動駕駛智能終端和釐米級高精度地圖,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的車路雲一體化協同,讓智能駕駛更敏捷、更安全。

不久的未來,出門打個「飛的」、用光纖柵欄來守護家門將成日常。

新物種競相湧現 未來汽車將成為個性化出行空間

新物種企業,是指以數據作為主要驅動要素、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備受投資者青睞且數量稀少的新經濟企業。

在湖北,一批「駝鹿」「獨角獸」「潛在獨角獸」「瞪羚」等科創「新物種」企業競相發展,為未來的萬億新藍海帶來無限可能。

車穀里的「新物種」——億咖通(湖北)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咖通科技」),一直聚焦車載芯片、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產品開展攻關。

億咖通科技科技開發的馬卡魯計算平台,首搭AMD V2000A處理器,成為全球唯二實現AMD桌面級處理器量產上車的計算平台。(資料圖)

2023年,億咖通科技營業收入達46.7億元,研發投入超10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億咖通科技的產品已搭載到吉利、銀河、領克、smart、富豪等26個汽車品牌,成功搭載到全球690萬輛汽車上。

8月22日,在位於武漢經開區的億咖通科技測試間,五顏六色的線纜一頭連接著電腦,一頭連接著A4紙張大小的盒子,風冷系統飛轉著。

「這些盒子是我們開發的智能座艙計算平台。」億咖通科技武漢運營中心總經理聞豪介紹,拇指甲大小的裸芯片經過軟硬件封裝後,變成盒子大小,被裝載到汽車智能駕駛控制屏的背後,為消費者提供不一樣的智能駕駛體驗。

在聞豪看來,隨著軟件定義汽車持續發展,未來汽車將以智能化為樞紐,真正成為個性化、高靈活性的出行空間。面向未來汽車集成計算趨勢,億咖通科技還研發了汽車大腦系列中央計算平台,該平台將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融為一體,能進一步降低汽車的智能駕駛成本。

未來的科幻場景可能會提早實現:你的愛車絕不僅僅是出行工具,車輛的「大腦」將與你的工作、生活緊密相連,成為你的一座移動「房間」。

在這個場景中,又將湧現出多少科創「新物種」企業呢?

詳見8月26日湖北日報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