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位科學家上榜,清華方璐、複旦周鵬等獲得科學探索獎

機器之心報導

機器之心編輯部

今年獲獎年齡平均 41 歲。

今天,第六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公佈,共 49 位青年科學家獲獎。

科學探索獎設立於 2018 年,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 14 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共同發起,是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項目之一。

該獎項的資助範圍集中在「數學物理學、化學新材料、天文和地學、生命科學、醫學科學、信息電子、能源環境、先進製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十大基礎科學和前沿前沿技術領域,希望鼓勵青年科學家心無旁騖地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探索社會支持基礎科研的長效機制。

每位獲獎者將在未來 5 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新基石科學基金會總計 300 萬元人民幣獎金,且能夠自由支配獎金。

隨著新一屆獲獎名單揭曉,科學探索獎 6 年來共資助 297 位青年科學家。根據數據統計,今年獲獎年齡平均 41 歲,女性獲獎人數大幅增加,有 7 位,去年 3 位。

在「信息電子」領域的名單中,今年共有五位學者獲獎:

清華大學  方璐

方璐,清華大學教授、博導。2007 年畢業於中科大,2011 年獲得香港科大博士學位。致力於光場智能成像理論與技術的研究,率先提出非結構光場智能成像新原理,突破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率團隊研製了系列裝備,構建了大場景多對象 PANDA 數據平台,為新一代人工智能提供了數據基礎,研製的裝備部署於北京冬奧。發表了系列 Nature 子刊和 TPAMI 等,授權發明專利 37 項。曾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MIT TR35 中國區科技創新青年。

本月初, 戴瓊海院士、方璐教授領銜的論文還登上了 Nature。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機器之心此前報導《清華研究登 Nature,首創全前向智能光計算訓練架構,戴瓊海、方璐領銜》。

華南理工大學  章秀銀

章秀銀,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IET Fellow,中國通信學會會士。2006 年碩士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2009 年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智能感知與無線通信,包括智能無線感知、5G/6G 移動通信射頻芯片、天線、算法與系統等。

章秀銀共發表 SCI/EI 論文 200 餘篇,其中本領域國際著名期刊 IEEE Trans. 系列期刊論文 90 餘篇,IEEE 國際會議特邀報告近 30 次。Google引用 (google scholar) 4820 次,H 因子 36,單篇第一作者論文最高引用 500 次。

西安交通大學  沈超

沈超,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副教授,2011 年至 2013 年在卡耐基梅隆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可穿戴設備傳感器數據分析與應用、智能手機行為分析與應用、人機交互行為分析與應用、大數據分析與模式識別、身份安全認證與入侵檢測。

沈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先後發表論文 22 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3 項。2013 年獲得全國生物特徵識別大會最佳論文獎。

複旦大學  周鵬

周鵬,複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於 2000 年、2005 年分別獲複旦大學物理學學士和博士學位。2006-2007 年在首爾國立大學任訪問學者。以第一 / 通訊作者已發表 SCI 論文 80 餘篇。

周鵬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二維層狀半導體電子器件與特性研究、下一代 CMOS 兼容非易失存儲器研究。

合肥工業大學  汪萌

汪萌,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論文被引用超過 41000 次,並多次獲得國際期刊、會議的最佳論文獎或提名獎。連續八年入選科瑞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汪萌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模式識別、信息檢索與推薦等。長期從事多模態內容分析研究,在標註、索引、聚合三個方向取得創新成果。

最後,附上 2024 年科學探索獎完整獲獎名單:

參考鏈接:https://www.xplorerprize.org/#/awardees

參考鏈接:https://www.xplorerprize.org/#/awardees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