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裡的旅遊警務站,助鄉村振興幫遊客解難題

這是一座一進門就能看到前台的警務站,民警張濤看到有外人進來,就熱情招呼。牆上掛著鄉村旅遊分佈圖。春天去哪兒看杜鵑花,夏天去哪兒玩漂流,冬天哪兒能看霧凇。他都門清。在向外地人介紹完這些周邊景點後,他總不忘叮囑對方安全。

處於大別山深處的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曾是全縣最貧困的山村之一。但在近年來,村莊借助一方好山水發展文旅業,一躍成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如今年接待遊客量達50萬人次。為護航鄉村旅遊業,當地公安部門在此地設置了旅遊警務站。這些民警不僅熟悉周邊旅遊業態,也能維護當地治安和交通秩序。一警多能,讓村民和遊客都安了心。

安徽金寨縣大灣旅遊警務工作站。受訪者供圖安徽金寨縣大灣旅遊警務工作站。受訪者供圖

借助紅色文旅,偏僻山村脫貧

從城區到大灣村,需要在蜿蜒公路上行駛一個小時。正因為位置偏僻,這座3000多人的大村,長期是全縣最貧困的山村之一。在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只有7120元。村里陳列室牆上照片顯示,當年村里都是老舊房屋,還有散落於山間的稻田。

今年76歲的陳澤申,曾是村里貧困戶。他家的老房子在一處石頭山上,要去他家,需要在山坡上拐兩個彎。他向記者回憶道,曾經大灣村交通不便、缺田少糧,當地人有句順口溜說,「大灣好風景,出門就是嶺,不是石頭絆了腳,就是茅草割了頸」。

1969年出生的大灣村總支書記何家枝,一頭短髮,行動俐落。在總面積25.6平方公里、轄18個居民組、有上千片宅基地民居的山村里,她對村里各家各戶都很熟悉。在山間急彎陡坡的地形上,她走起路來風風火火,「村民有什麼事叫咱,咱得第一時間就到呀。」

她是在2017年1月18日被任命為村黨總支書記的,當時村莊面臨脫貧任務。她和村兩委班子決定在當地政府部門支持下,發展農文旅融合的產業。從哪兒破局呢?她想到了家鄉豐富的紅色文旅資源。

革命戰爭年代,金寨縣是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的主要發源地,10多萬金寨人為革命流血犧牲。在縣域大大小小的山村里,共走出來了洪學智等59名開國將軍。一年四季,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來瞻仰革命遺址。

大灣村同樣也有革命軍隊留下的印跡。1929年,立夏節起義勝利後,周維炯、漆德瑋等人領導紅32師在大灣一帶開展遊擊鬥爭,常常駐紮在村里的汪家老屋中。1930年,六安六區十四鄉蘇維埃政府成立,汪家老屋成為六安六區十四鄉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1937年,新四軍第4支隊兵站、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員會、中共鄂豫皖區委都在汪家老屋辦公。時任中共安徽省工委書記的彭康等人就居住在汪家老屋,張勁夫、鄭位三、李世農、譚光廷、黃岩等一大批軍政幹部都曾在汪家老屋中住過。

剛上任的何家枝發現,紅色旅遊業近年來如火如荼,她便有了以紅色旅遊為中心發展多元旅遊業的想法。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大灣村六安六區十四鄉蘇維埃政府舊址周邊環境進行了提升,同時還先後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遊客接待中心、農耕文化展覽館、十里漂流、大灣攜程渡假農莊等旅遊項目,讓村民有更多的旅遊選擇。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7000多元,躍升到2023年的近20000元。

旅遊警察,護航鄉村文旅

何家枝說,在大灣村蝶變過程中,離不開當地民警的支持。自從村里旅遊業興起後,每年約接待50萬人次遊客。村里大量遊客的湧入,帶來「潑天富貴」的同時,也增加了各種各樣的糾紛。

2021年,金寨縣公安局花石派出所在大灣村設立了警務站,由一名民警和一名輔警同時值班。公安部在2023年印發《加強新時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指出,推動市縣公安機關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區前置,推進「一村(格)一警」2025年底前實現全覆蓋。「我們之所以在‘一村一警’基礎上,再增加一名輔警,是為了讓公安服務更能助力鄉村振興。」金寨縣公安局負責人說。

「大灣村的鄉村振興,村警務站有很大的貢獻。」何家枝說,她記得有好幾回,從外地來的遊客告訴她,村里警務站的警察特別熱情,總是耐性幫他們指路,還會提供一些旅遊建議。有一回,一個遊客的孩子在公交站走失了,值班警察恰好接到了尋人的報警電話,核實好對方身份後,立即開車將孩子送到了父母身邊。對方激動不已,「你們真是我們的守護人。」

2023年,「金寨縣公安局旅遊警察大隊」正式成立。按照規定,旅遊警察一律佩戴「六安旅遊警察」藍臂章,主要承擔維護旅遊治安和交通秩序,查處涉旅刑事、治安案(事)件,接受遊客的諮詢、報警、求助,協助解決涉旅糾紛等職責。

警務站內的糾紛調解室。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警務站內的糾紛調解室。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原先設立在大灣村的警務站,也升級為旅遊警務站。警務站門前立著穿警服的卡通形象大鵝,外牆上掛著一個電子屏幕,播放著反詐宣傳影片。警務站裡面有兩間屋,裝修風格都偏暖色調。外屋前台,有工作人員值班。

8月26日下午,在前台值班的是輔警彭輔勇。他今年50歲,說話語氣總是很平和。他說,旅遊警務站除了調解糾紛職能外,有時候也會有遊客過來歇腳,他們都會熱情禮貌地應著。前台右側,有個乳白色立櫃放著常用藥品、口罩等物資。裡面一間屋,是糾紛調解室,長條會議桌上擺放著綠植,兩側擺放著寫有「主持人」「記錄人」「當事人」的三角桌卡。

正在前台值班的輔警彭輔勇。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正在前台值班的輔警彭輔勇。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今年來,我們調解了30多起涉旅遊的糾紛。」負責大灣村旅遊警務站的民警張濤,從警14年,他擅長處理社會治安、道路交通糾紛。他說,處理涉旅遊糾紛和處理其他糾紛是一樣的,都需要耐性還有一定的專業性。

「比方說,旅遊警察和其他警察一樣,在接到報警求助後,熱情誠懇的態度是必須的。同時,還需要在表達上做到準確通俗,引導當事人盡快講清案由、事件、地點等要素,做好記錄,並根據情況迅速通知相關部門調度處警。」張濤說。

負責大灣村旅遊警務站的民警張濤,向記者介紹櫃子裡的常用藥品等物資。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負責大灣村旅遊警務站的民警張濤,向記者介紹櫃子裡的常用藥品等物資。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他認為,做旅遊警察需要更熱心些,因為每名旅遊警察都代表著所在地區的景區形象,「我們這邊沒有很大的案件,多是尋常問題。比如說調解人際關係糾紛,或者幫遊客找回遺失的證件物品。但我們把這些小事化解掉了,就是給遊客幫忙了。人家下回旅遊,還願意來咱這兒。」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唐崢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