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教師管教學生需理性應對舉報|新京報快評

【#支持教師管教學生需理性應對舉報#|新京報快評】8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發佈,其中提出,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持教師積極管教。#如何看待老師管教懲戒學生#?

面對有不良行為、違紀違規的學生,教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已是老問題了。早在2020年,教育部就製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下文簡稱《規則》),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賦權教師,讓教師能積極管教學生。

但是,在具體教育教學中,教師在教育懲戒學生時有諸多現實顧慮。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必須保障教師的合法教育權利。其關鍵在於要依法治教,依法處理家長針對教師管教行為的舉報,以及依法應對社會輿情,不能把依法治理變為輿情治理。

對有違紀違規行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教育懲戒,這是教育應有之義。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也是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基本要求。

但是,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當前面臨兩大阻力。其一是家長動輒舉報。教師就是按《規則》規定的懲戒辦法,對違紀違規學生進行懲戒,也有家長不答應,向學校、教育部門舉報。

而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學校把有無舉報作為考核、評價教師的指標之一,要求教師做到「零舉報」。也就是說,不管教師的教育懲戒是否有問題,只要家長舉報「就有問題」。如此,教師也就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學生違紀違規行為「睜隻眼閉隻眼」。

其二,家長髮帖、自媒體博主炒作、製造輿情。近年來,教師的師德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有的自媒體博主也借此進行炒作,包括對教師正常的教育懲戒進行歪曲描述。

如《規則》明確教師可對有違紀違規行為學生進行「點名批評」,「責令賠禮道歉」,「適當增加額外的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後教導」等教育懲戒,但有家長拍下教師教育懲戒學生的場景,不交代前因後果就發帖指責教師罰站、罰勞動是對學生進行體罰。一些自媒體再添油加醋炒作。

這讓學校與當事教師陷入輿論漩渦,必須花很多時間、精力進行應對、解釋。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學校、教師也就採取「惹不起還躲不起」的態度,對管教學生缺乏積極性。

家長的舉報、輿論的監督,本身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教育部門、學校當前對待舉報和輿情的態度。

教師為何「怕舉報」?因為他們擔心只要有舉報就認定教師有問題。理性對待舉報的態度是,要針對舉報的內容進行調查,如果存在問題,對涉事教師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如果不存在問題則澄清。而如果調查發現家長是惡意進行舉報,造謠生事,則要支持教師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權利。

學校為何「怕輿情」?因為上級主管部門把出輿情視為出問題,只要在網上出現「負面」輿情,就要問責學校。

這顯然也是非理性的。對學校、教師出現的「輿情」,教育部門要依法依規處理。對教師依法行使教育懲戒權,管教學生的行為,學校、教育部門也要堅決支持,不能因為學生被批評後不開心、出現負面情緒、家長質疑教師,就「和稀泥」追究教師責任。

要支持教師積極管教,就必須堅持依法治教,扭轉「怕舉報」「怕輿情」的辦學困境。事實上,教育部門、學校對待舉報和輿情的非理性態度,會進一步助長無理舉報和炒作。

支持教師積極管教,還需要落實教師教育教學自主權,並改革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堅持用教育標準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與貢獻。這也可擺脫非教育因素對教師教育教學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