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瞬間|漁民海上患熱射病!這支團隊上演海陸接力生命救援

近日,東海漁船上有兩名漁民突發高熱、神誌不清、四肢抽搐,初步懷疑可能是熱射病。接到求救電話後,瑞安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任何國鑫攜120專業院前急救團隊,不捨晝夜、來回顛簸12個小時,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海陸接力生命救援。

在成功救治的背後,是一支研究熱射病達9年的實力團隊。重症中暑救治作為科室特色,該團隊先後獲得3個省廳級基金項目。

漁民海上遇險

急救團隊帶上「小型ICU」

8月4日下午2時左右,瑞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斌斌突然接到一個緊急求救電話:在距離瑞安市130海里的東海漁船上,有兩名漁民突發高熱、神誌不清、四肢抽搐,急需救治。「你們放心,我們有非常專業的熱射病救治團隊,馬上出動!」放下電話,張斌斌立即聯繫到了何國鑫。

「當時我正在整理課件,我剛於前一天結束重症中暑綜合救治技術進展學習班的培訓講課。」何國鑫告訴記者,他一邊迅速集結了一支由重症醫學科醫生、120專業院前急救團隊組成的急救團隊,一邊馬上與負責本次救援行動的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溝通,瞭解即時信息。當得知漁民的症狀,他初步懷疑是熱射病(即最嚴重的中暑,死亡率為20%~70%)。

「熱射病不僅會導致昏迷,更會影響血壓和呼吸。因此,我們的治療手段不僅僅是輸液,還需要進行氣管插管、上升壓藥等。」在熱射病治療方面經驗豐富的何國鑫指揮急救團隊帶上了人工心臟按壓儀、深靜脈穿刺儀、氧氣瓶、監護儀等急救設備,「可以說,我們相當於帶上了一個小型的ICU。」

何國鑫(左二)通過微信電話,遠程指導船老大如何給患者降溫何國鑫(左二)通過微信電話,遠程指導船老大如何給患者降溫

從白晝到黑夜

乘風破浪12小時

「對於熱射病,早期干預非常關鍵。」坐上中國漁政船後,何國鑫立即通過微信聯繫到船老大。

「降溫,最重要的是降溫!脫下他們的外衣褲,把漁船上的冰塊捂在腋下和腹股溝處……」海上的信號時斷時續,何國鑫扯著嗓子,遠程指揮船老大如何為患者降溫。得知船老大已經一一按照他的要求給患者做好降溫,並且腋下手感體溫也沒有那麼高了,何國鑫才稍稍放下心來。

不久,船老大的消息傳來;「兩位患者都已清醒!」這無疑給何國鑫團隊吃了一顆定心丸。

從白晝到黑夜,經過6個小時的乘風破浪,何國鑫團隊終於接到了兩名患者。經檢查,他們發現其中一名患者已進展為熱射病,出現四肢抽搐、血壓下降等症狀;另一名患者屬於中暑,出現肢體痙攣症狀。由於海上顛簸,在給抽搐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時,讓他們的救治難度難上加難。經靜脈輸液後,這兩名患者的生命體徵均趨向平穩。

啟程返航,又要經歷6個小時的海上顛簸。直到第二天淩晨3:30,兩名患者被順利送達瑞安市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由急診搶救團隊對他們進行進一步救治。截至記者發稿時,兩名患者均已康復出院。

研究熱射病達9年 

分享成功救治經驗

2015年,何國鑫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南部戰區總醫院重症醫學科首席專家蘇磊教授,研究方向就是熱射病。

9年來,何國鑫團隊有過許多重症熱射病患者的成功救治經驗。他們利用院外早期識別熱射病、運用高壓氧艙救治熱射病引起的腦損傷、利用血液淨化靜脈通路達到患者的快速降溫等急救舉措,多管齊下,將熱射病的有效救治發揮到極致。

何國鑫介紹,當時熱射病的發病率並不高,他們醫院每年碰到的熱射病患者也沒有幾個。但隨著全球氣溫升高,從前年開始,他們平均每年都會接診到十多個熱射病患者。

對於熱射病的診治,早期識別、早期干預至關重要。經瞭解,其實這兩名漁民已經發病有2天時間了,但都沒有意識到是中暑。何國鑫介紹,看有沒有發熱,主要是看核心溫度高不高,即腹溝股溫度、耳溫、肛溫。很多人以為摸額頭感覺體溫並不高,且手腳也是冰冷的,往往誤認為沒有中暑。

有人會有疑問:海上有風有水,為何會發生中暑?何國鑫分析,這是由於漁民穿著厚實不透風的水褲,導致熱量散發不出來;同時,海上作業時頭頂酷暑,加上休息不充分、過度疲勞,就更加容易中暑,嚴重的就會引起熱射病,「以前的熱射病主要發生在戶外作業的工人身上,現在又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思考:漁民在海上作業時也很容易發生熱射病。」

據瞭解,近年來,瑞安市人民醫院一直致力於熱射病的診治與研究,也將他們的熱射病救治經驗積極進行推廣,此外還保障特勤訓練、助力安全生產。從去年開始,他們已成功舉辦兩屆溫州市重症中暑繼續教育學習班。今年8月3日,該院還舉辦了「重症中暑綜合救治技術進展學習班」,邀請了國內外多位危重症專家共同探討熱射病的診療、研究成果。其中,何國鑫分享了熱射病的規範化診療思路,受到了與會專家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