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博士發佈新一代AI眼鏡,雷鳥想要摸著Meta過河

來源:雷科技AI硬件組 | 編輯:冬日果醬 | 排版:JINX

2024 年被普遍視為 AI 硬件元年,除了 AI 手機和 AI PC,同時還湧現了一大批的 AI 硬件,尤其是在可穿戴領域。

然而,大部分 AI 硬件並沒有取得很好的口碑和銷量,反倒是此前表現平平的 Ray-Ban(雷朋) Meta 智能眼鏡,意外成為了這一波 AI 硬件浪潮中最大的贏家之一,也掀起了 AI 眼鏡的新浪潮。

就在各家都在密集發佈、推進 AI 眼鏡的當下,作為國產「AR 四小龍」的雷鳥創新也選擇了躍入其中。

8 月 29 日,雷鳥創新官宣與知名眼鏡零售商博士眼鏡成立合資公司,並且明確表示將共同開展新一代 AI 眼鏡的研發設計、銷售、營銷與服務等工作,預計將在今年年底發佈首款產品。

到時候,我們就能在路邊的博士眼鏡店看到並買到雷鳥創新的新一代 AI 眼鏡。

線下門店,圖/博士眼鏡線下門店,圖/博士眼鏡

雷科技對AR眼鏡、AI眼鏡以及AI可穿戴設備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注,前段時間曾重點報導與體驗Rokid AR Lite這一重磅新品。那麼,雷鳥創新的 AI 眼鏡,相比之前的 AR 眼鏡會有什麼變化?相比其他的 AI 眼鏡又有何不同?

對標 Ray-Ban Meta ,

放棄 AR 顯示模組?

雷鳥創新並沒有透露新一代 AI 眼鏡的產品細節,但雷鳥創新創始人兼 CEO 李宏偉強調,AI 眼鏡首先必須是一款佩戴舒適、可靠的眼鏡,其次才是一款具備 AI 功能的智能設備。

所以在整機設計上,基本可以肯定,雷鳥創新新一代 AI 眼鏡將會非常接近常規眼鏡,區別就是鏡腿由於要塞入一系列元器件,會略寬略厚。

類比的話,就是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華為智能眼鏡 2 方框太陽鏡,或者前不久小米生態鏈公司蜂巢科技發佈的界環 AI 音頻眼鏡。

界環 AI 音頻眼鏡,圖/蜂巢科技界環 AI 音頻眼鏡,圖/蜂巢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 AI 眼鏡都沒有搭載顯示模組,交互主要依賴語音。目前來看,雷鳥創新新一代 AI 眼鏡也不會搭載顯示模組,雷科技的理由如下:

一方面是想保持與常規眼鏡儘可能一致的外觀和佩戴設計,根本塞不下 AR 眼鏡所採用的光學顯示模組。

另一方面在新聞稿中,雷鳥創新提到了「AI 眼鏡需要在緊湊的眼鏡結構中集成馬克風、揚聲器、芯片和電池等元器件和智能化能力」,但並沒有提及「顯示」,反而更多著墨「音頻」,也暗示了新品沒有顯示能力。

而沒了顯示模組,不僅能讓 AI 眼鏡擁有更輕薄、更接近常規的眼鏡設計,同時大幅減少了續航和成本方面的壓力,實現更長的使用時長和更低的價格門檻。與此同時,基於大模型的技術進步,AI 語音交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顯示能力缺失對人機交互上的影響,甚至在部分體驗上超越。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圖/ YouTubeRay-Ban Meta 智能眼鏡,圖/ YouTube

這是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大獲成功的關鍵,也是 AI 眼鏡如今受到廣泛追捧的核心因素。正如 Meta 早先在博客中說的:

得益於過去 18 個月 AI 模型的快速突破,我們現在認為,我們的智能眼鏡相比 AR 眼鏡將具有更廣泛的吸引力,並且比我們之前預想的更有用——即使沒有顯示器。

不過雷鳥創新的新一代 AI 眼鏡,會和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一樣搭載攝像頭嗎?小雷認為,大概不會。

硬件從不是問題,

問題是缺乏應用生態

背靠世界最強硬件供應鏈,國產智能眼鏡廠商面臨的問題從不是硬件,而是軟件與場景。

Meta 作為全球社交巨頭擁有大量的強勢社交產品,因此Ray-Ban Meta 智能眼鏡很好地支持了 Instagram、Message 等 Meta 平台的影片直播、影片通話功能,還能將拍到的照片便捷地發佈到平台上,完全可以利用上更好的攝像頭和拍攝質量。事實上,這也是吸引不少人購買的核心賣點。

但與之相對的是,國產廠商如果沒有對接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就算加入攝像頭也是無用武之地,只能徒增成本和重量。

這樣看,雷鳥創新新一代 AI 眼鏡比較欠缺的地方,可能是 AI 交互與應用生態了。

在此之前,雷鳥創新其實已經發佈了多模態 AI 語音助手 RayNeo AI,但在 RayNeo AI 之上,雷鳥創新會基於 AI 眼鏡的產品形態拿出什麼樣的功能和體驗?雷鳥創新能不能跟抖音、騰訊、小紅書等巨頭戰略合作,實現軟件應用生態互通?雷科技將對其新品保持密切追蹤,敬請關注。

聯手博士眼鏡,

雷鳥瞄準近 7 億近視用戶

考慮到 AI 眼鏡是「先眼鏡後 AI」,聯手依視路-陸遜梯卡(Ray-Ban 母公司)毫無疑問是 Meta 做得最正確的決定之一。不僅是 Ray-Ban 最經典的眼鏡設計和品牌號召力,同時還有完善的供應鏈以及遍佈全球的零售渠道,這些都是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成功的前提條件。

雷鳥創新甚至更近一步,在 2022 年與博士眼鏡成立聯合實驗室之後,現在還成立了合資公司。

根據博士眼鏡官網顯示,目前博士眼鏡已在廣東、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江西、海南等共計 23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設 500 餘家連鎖門店。理論上,這些門店都可以擴展為雷鳥創新新一代 AI 眼鏡的銷售渠道,吸引更多的傳統眼鏡用戶。

圖/博士眼鏡圖/博士眼鏡

不僅如此,AI 眼鏡的一大價值其實是替代傳統的光學眼鏡,在滿足近視用戶光學需求的同時,帶來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體驗。這也意味著,AI 眼鏡繞不開配鏡的一系列流程,甚至可以說,所有XR頭顯、眼鏡等可穿戴設備都繞不過配鏡,包括蘋果Vision Pro。

配鏡,正是博士眼鏡等專業眼鏡驗配終端的優勢所在。成立合資公司之後,雷鳥創新完全可能利用線下已有的門店和人員進行專業、直觀的配鏡服務,從而大幅減少近視用戶在購買 AI 眼鏡時的大量顧慮。

要知道,眼鏡的佩戴體驗、光度管理以及矯正效果都會受到用戶臉型和使用場景差異的影響,需要進行個性化的定製。此外雷鳥創新還指出,AI 眼鏡融合了眾多電子元器件以保障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鏡架和鏡片均需要進行相應的優化。

圖/蔡司光學圖/蔡司光學

正如博士眼鏡 COO 夏冰指出,科技企業與傳統眼鏡經驗相融合,才能真正為用戶提供最佳體驗。中國近視人口近 7 億,智能眼鏡的目標用戶近視比例會更高,專業眼鏡驗配終端在智能眼鏡大潮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博士眼鏡的合作,雷鳥創新是不是一定就能啃下AR眼鏡這塊硬骨頭?實際還是要看產品力與市場力。此前,魅族 MYVU 眼鏡也曾入駐過博士眼鏡全國線下門店,但並沒有掀起大的浪花。

誠然,雷鳥創新與博士眼鏡的這次合作更加深入、全面,但相比依視路-陸遜梯卡和 Ray-Ban,博士眼鏡在供應鏈、品牌等方面完全不能與之相比(就算在國內),實際能起到的化學反應和推力還有待觀察。

你的下一副眼鏡,

何必是傳統玻璃眼鏡?

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是瘋子。從歷史上看,在技術遠未成熟的時機太超前地推出具有革命性的產品,無一例外都會面臨失敗。

AR 眼鏡接近成熟的時機了嗎?不同廠商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有的廠商推出 AR 眼鏡,有的廠商則選擇「曲線救國」。

Apple Vision Pro,圖/蘋果Apple Vision Pro,圖/蘋果

比如蘋果就不認可當下是推出「AR 眼鏡」的好時機,其在 Apple Vision Pro 上選擇了 VST(影片透視)路線來實現 AR,然後再試圖將頭顯一步一步變輕變薄,不斷接近眼鏡的形態。

AI 眼鏡則是一種完全相反的發展路線,從消費者最日常、最熟悉的常規眼鏡出發,加入音頻和 AI 功能作為「甜頭」吸引用戶。同時在售價上,AI 眼鏡普遍也更接近常規眼鏡。簡言之,AI 眼鏡首先是尋求替代我們生活最常見的「眼鏡」,而非顛覆和挑戰普通用戶的認知,畢竟戴一個Vision Pro走在大街上,既有諸多不便,也會顯得怪異。

而實話說,如果在不影響光學性能和佩戴體驗的基礎上,作為一名近視的科技迷用戶,至少小雷是非常有興趣將下一副眼鏡,換成 AI 眼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