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清朗營商網絡環境,就要為守法合規企業撐腰鼓勁

法治網特約評論員 李俊慧

8月28日至29日,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成都召開。在網絡執法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分論壇上,依法治理涉企侵權信息,構建清朗的營商網絡環境,為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撐腰鼓勁,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成為熱議話題。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佈的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10.9967億人),較2023年12月增長7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

由此可見,如今已進入「人人皆是網民」的時代,而在各類互聯網應用或服務的加持下,「人人皆有馬克風」使得網絡不僅可以投射現實社會的問題或不足,也極易被一小部分不法分子惡意利用成為實施違法犯罪的工具和手段,不少企業和企業家深受網絡虛假信息困擾,深受其害。

當前,網絡是企業發展、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的關鍵陣地,網絡環境已成為營商環境的重要部分,構建清朗的營商網絡環境,不僅是網絡「護企」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

構建清朗的營商網絡環境,重點在於實現網絡表達規範有序。從已曝光的案例來看,相關被查封的網絡帳號,其發佈的內容往往呈現出主觀有「惡意」,表達有「不實、捏造、虛假、拚湊」,效果上有「誤導、貶低」,後果上損害了企業或企業家的合法權益等特徵。

這些被查處、清理的信息對網民或社會公眾客觀、公正認知相關企業或企業家都會產生消極影響,也會對企業的正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正如辦理相關案件的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陳榮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言:「‘黑稿’敲詐的是企業,汙染的是營商環境。對待這種‘網暴’企業的違法犯罪行為,必須要依法嚴懲。」

因此,如何平衡好網絡表達自由與合法權益保護,如何區分好消費者投訴舉報與惡意侵權,如何引導好網民與企業之間的良性網絡互動,既要充分保障網絡表達自由,也要確保網絡表達有序,是構建清朗營商網絡環境的重中之重。

構建清朗的營商網絡環境,主要依靠加強網絡執法司法。2024年4月以來,為集中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切實維護企業和企業家網絡合法權益,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專項行動。各地網信部門同樣紮實開展相關專項行動,依法處置網站平台,處置違規帳號,清理有害信息,有力維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

針對網絡暴力「按鍵傷人」等違法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佈《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涉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人格權保護典型案例,檢察機關積極開展「檢察護企」行動,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持續加大全鏈條、全平台、全領域打擊力度,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構建清朗的營商網絡環境,關鍵是要做好依法治理、綜合治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等改革目標和內容,為網絡空間治理指明了方向,也是構建清朗的營商網絡環境必須遵循的核心所在。

依法執法、依法司法是前提,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底線,只有對涉企侵權信息依法治理,才能取信於民。對涉企侵權行為或現象,既要從監管角度加強執法,也要從司法角度根據企業依法維權方式選擇加強依法調解和公正球證,這樣才能為企業或企業家提供長久穩定的營商環境。總的來說,為守法合規企業撐腰鼓勁,也就是為高質量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係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社會治理髮展研究部部長、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