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上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課」

    「聚獼鄉振」團隊正在查看獼猴桃生長情況。四川農業大學供圖    「聚獼鄉振」團隊正在查看獼猴桃生長情況。四川農業大學供圖
    「漁躍農門——本碩博卓越助農團」觀察魚苗情況。四川農業大學供圖    「漁躍農門——本碩博卓越助農團」觀察魚苗情況。四川農業大學供圖

    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的田間地頭,新農機馳騁、新農技出彩、新品種落地、新農人耕耘……四川農業大學學子用科技助力「糧田」變「良田」、「良田」變「糧倉」的畫卷正徐徐鋪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健全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今年暑假,四川農大3萬餘名本碩博學子組成的1838支團隊,躬耕鄉村沃野開展「科創鄉村·青年實幹」主題實踐,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圖景增添新質力量。

在「科創鄉村大思政實踐」中厚植「三農」情懷

    「如何用科技助力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在5月的社會實踐主題班團活動中,多個團支部將學習新質生產力與社會實踐相結合。30餘名來自各類優秀實踐團隊的代表組成宣講隊,入課堂進支部,用百餘場的實踐課堂成果,有效促進全校社會實踐量質雙升。

    同時,為進一步擦亮四川農業大學為農情懷實踐育人品牌,學校團委聯合學工部、研工部、教務處、鄉村振興學院等多部門,發佈「科創鄉村·青年實幹」百千萬實踐行動,以「強引領、重育人、突特色、深協同、創成果」為思路,聚焦鄉村全面振興等國家戰略,開展「天府糧倉」科技助農大實踐、鄉村振興人才萬村大調研、碩博先鋒青年實幹家建功大行動3個實踐專項,分3年建設百個科創鄉村實踐示範基地,打造千支實踐特色團隊,引領3萬餘名學子在「科創鄉村大思政實踐」中厚植「三農」情懷,錘煉本領能力,為新質生產力助力農業強國建設挺膺擔當。

新思想構築鄉村精神堡壘

    今年7月,在大涼山腹地雷波縣馬湖鄉,「青馬燎原」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宣講團的23名成員連續20天駐守鄉村一線,為當地孩子們帶去原創劇本殺、紅色故事彙、理論微宣講等「內容實、方法新、效果好」的理論微課堂,帶領他們沉浸式感悟黨的創新理論。像「青馬燎原」這樣的團隊還有很多,「小星火實踐團」「亮麗風‘井’線,‘藝’筆繪紅心實踐團」……一群群穿著橙紅實踐服的年青人在鄉村、在校園、在社區,用畫筆、用故事、用音樂等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紅色理論旗幟「插進實踐地,飛入百姓家」。

    「我們嘗試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記錄和傳承鄉村傳統文化、紅色故事等文化遺產,通過數字化方式記錄新農新風新貌,講好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故事。」「我家新農」實踐團聚焦黨的創新理論闡釋、鄉風文明建設等,深入雅安、崇州等地記錄鄉村發展全貌。「藝韻傳薪」「光影駐夢」等實踐團隊則另闢蹊徑,聚焦涉農高校大學生、科技特派員、新農人、駐村幹部等群體,通過《振興日記》《天府糧倉》等文藝作品和駐村幹部實幹影像,以生動鮮活的案例激活文化振興新動能。

新科技點亮鄉村智慧農業

    在天府糧倉建設示範區眉山市的東坡區修文鎮嶽營村,「綠映天府,環聚眉山」團隊提升糧食產業科技水平,輻射超6000畝高標準農田。而在魚太子魚苗繁育場,「漁躍農門——本碩博卓越助農團」的何闊博士帶領成員們正在開展稻魚循環養殖模式調研,努力以科技之力讓「菜籃子」裝上更多水產品。

    在綿陽市三台縣建平鎮,一場集新農人、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新耕種圖景正在呈現。「新型氣送式油菜精量聯合播種機,一次性就能完成開廂溝、播種、施肥、淺旋等工序,達到以密控草、以密保墒的作用。」「鄉村稻油現代化助農實踐團」隊長田溪向農戶介紹時說。團隊運用油菜抗濕聯合播種、機播全苗壯苗、無人機施肥植保、化控+聯合機收減損等關鍵技術,推廣「五良融合」的現代化農業模式,實現節本增效20%。

    在宜賓市翠屏區,「環宜綠夢,農化並行」團隊通過現場教學、實操演練、發放綠色生產手冊等接地氣、有效果的方式,為當地農民開展綠色生產技術培訓,用專業力量助力宜賓建設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為積極探索綠色新鄉村建設,「興新向農團隊」在成渝兩地開展農村住宅舒適與節能的探索實踐,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注入綠色生產力。

新機制彙聚鄉村智慧源泉

    為更好助力鄉村人才的發展與培育,四川農業大學今年組建100餘人的科創鄉村人才振興調研團,圍繞鄉村產業帶頭人、鄉村人才發展、能人興村典型案例等在全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東西協作縣等開展鄉村人才全覆蓋調研。

    「我們以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高素質農民等‘頭雁’為對象,希望通過調研構建鄉村人才培育動態大數據,探索符合西南片區人才特質的創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團隊成員劉敏博士說。而來自「金融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百村大調研團隊」的成員則通過金融政策普及宣講、訪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在成都溫江、彭州、金堂等縣區的100餘個村莊開展實踐。

    在雅安市名山區萬古鎮,學校首批青年實幹家、萬古鎮團委兼職副書記李上雲博士帶領「聚梨鄉振團隊」來到安吉村黨員示範戶丹恩國良家中,交流獼猴桃種植銷售經驗。近20天的實踐,他們為當地村民提供獼猴桃病害防治、儲藏技術指導,參與特色農產品宣傳、電商運營孵化,拍攝了《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等多個影片,為鄉村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在蒲江的果樹學專業博士金錚華、在邛崍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曾國彥和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專業博士顏浩驍等青年實幹家們,圍繞柑橘一鍵化病害識別、蜜蜂科普宣傳、智慧漁業調研等開展實踐。

    今年,四川農大以「地方所需、農大有為」為工作理念,先行先試,在四川率先啟動並落地青年實幹家計劃,12名碩博生入選,在邛崍、蒲江、大英、眉山等地開展實崗鍛鍊。學校不斷豐富「青春合夥人計劃」「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實踐計劃」等校地協同實踐育人品牌,未來將通過「1+1+1+N」的方式,即以1個工作站為載體、1名青年實幹家為帶動、1支碩博先鋒實踐服務團為力量,針對當地鄉村振興發展實際問題開展N項精準服務,推動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共同促進鄉村振興新質人才培養。

通訊員 侯維 陳曉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9月04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