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花式彙報」 多些真材實料
面對上級部門的考核、調研,做PPT彙報在基層已成為常事。今年4月,某地要求村支書做PPT述職的消息曾引發熱議。有人質疑:「明明幾分鐘就能說清楚的事,為什麼非要做成PPT?」
殊不知,在有的基層彙報的「武器庫」里,PPT已然不算新。隨著拍總結影片、排練工作情景劇等「新招」的出現,一些地方和單位彙報的形式越來越「卷」,也耗費了基層工作人員越來越多的精力。
不禁要問,這樣的「花式彙報」,為何層出不窮?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彙報的本意,是對上一階段的工作進行梳理總結,讓上級部門或群眾瞭解工作的進展、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困難,並為下一階段的工作做好準備。
隨著時代進步,彙報適當採取影片、PPT等不同的形式,可以更加直觀地突出工作重點、展示工作成果,聽眾的代入感會更強,彙報效果能夠得到提升。但是,採取不同的形式,應該要立足實際。當彙報過於注重形式上的所謂「創新」,過多過濫,甚至不顧條件、不論對象、不分內容地要求在彙報形式上進行「創新」,那麼形式主義的苗頭就出現了。
有基層幹部就說,這個彙報要用影片,那個展示要做PPT,只好自己上手學習、掌握技術。對基層而言,一些彙報的「花活」比拚讓他們撓破了頭。
一方面,費時費力、費盡心思。做PPT、拍影片都是相對專業的活,想做好得花不少功夫。比如,一年內的各種重大活動都得事先存好素材,以防要用時找不到,PPT、影片的文案既要表述準確還要文采飛揚,採用的畫面、圖片清晰度要高,後期剪輯的場景特效要有高級感,等等。一個時長不到5分鐘的影片,可能要好幾個人連續熬夜才能完成。
曾有一位在鄉鎮工作的網民通過媒體爆料,一開始,領導說做個環境衛生整治的對比影片,後來,其他條線甚至每週的會議都要做影片,工作全被製作影片佔據。
如果是排練情景劇,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就更多了。除了劇本寫作、適應角色外,還得分配好時間,利用晚上、週末等業餘時間排練。
另一方面,人力緊張、經費燃燒。基層工作人員往往身兼數項工作,製作影片、排練情景劇之類的任務繁多,操作起來要花費大量時間,這讓基層本就緊張的人力更緊張了。有的年青人學得快,在彙報時被發現做得不錯,還會被「借」去相關專班工作。
此外,雖然現在市面上有不少承接PPT和影片業務的專業團隊,但往往價格不菲,一些設計要求比較高的PPT一頁就要數百元,而影片剪輯的每分鐘報價則高達數千元。為了節省費用,很多時候基層工作人員還是咬咬牙決定自己動手做。
到最後,一場彙報會,所有人都在「卷」形式創新。畢竟,誰也不想萬一考核排名不好看時,被單位領導指責是因為彙報的PPT不夠酷炫、影片不夠精緻、情景劇不夠生動。
二
馬克思說:「如果形式不是內容的形式,那麼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一旦讓「花式彙報」成為風氣,受到損害的不只是幹活的基層幹部,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卷」,讓工作彙報淪為一種形式,影響了真正需要投入精力的工作。
難聽到真情況。既然是非現場的彙報,為了讓大家留下好印象,有的地方或單位總是想盡辦法讓成績顯得更顯眼。比如,在PPT里選擇性地採用一些數據,在情景劇中美化實際情況,在影片中採用補拍的後期演繹素材。但這些地方卻對不足之處「點到為止」,淺淺地提一下或者根本不提。經過這樣的「藝術加工」後,真實的工作信息還剩下幾成,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難留下真成果。彙報形式「卷」得激烈,但私下裡,有不少基層幹部想不通為何如「創建社區檔案室」「補設路燈」這樣的項目彙報也要做成PPT,也有人發現自己辛辛苦苦排練很長時間的情景劇,「比武」結束後就沒了用武之地;而作為「活動標配」的影片,很多時候也只有自己人在點讚轉發。看起來每天都在忙活,但很多時間都用在了「創新」總結形式上了,真正的成果卻很少。
難得到真成長。為了完成彙報的任務,有些基層工作人員白天拍影片、排練情景劇,只能晚上加班干本職工作。明明忙前忙後沒得停,卻很難騰出精力去思考該怎麼做好工作、深化工作,更談不上在工作中磨礪本領、成長成才了。
難產生真價值。基層幹部貼近一線,本應該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為民服務中去,讓上級的政策在一線得到落實,讓基層百姓的急難愁盼得到解決。然而,當「花式彙報」佔據了他們太多的時間精力,反而會讓他們難以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創造不了真正的價值。
「花式彙報」的出現,不是PPT、影片或者情景劇本身的問題。工具本無對錯,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它。如果在思想上不改變,當新的工具出現時,形式主義仍會「換湯不換藥」地壓向基層。
因此,一些口頭彙報就能講清楚的工作,影片、PPT就沒那麼必要了。可做可不做影片、PPT的就不做,必須要做的,也應考慮基層實際條件,總體上把握好頻次,將關注點更多放在工作內容上有沒有「乾貨」,而不是形式上夠不夠酷炫。
如何讓彙報回歸內容,讓基層工作人員將更多精力放在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上?筆者想到了「三多三少」。
少些會場,多些實地。上級部門或者領導幹部坐在會場里聽報告、看影片,只是瞭解一線工作情況的形式之一,但「紙上得來終覺淺」,要想瞭解真工作,研究真問題,還是要多多深入實地,充分利用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聽聽老百姓怎麼說,看看現場的工作成果,千萬不要被「花架子」迷住了眼。
少些打擾,多些支持。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如果派任務、提要求時只有指標、沒有指導和幫助,那麼一旦基層難以應對,「消極應付」「流於形式」等一系列問題就容易產生。因此,既要看到基層工作的重要性,也要直面基層面臨的人手不足、專業能力待提升等實際困難,因地製宜、因時製宜。此外,對名目繁多的總結、展示,該合的合,該撤的撤,讓基層能用有限的時間給群眾創造更大的實惠。
少些「痕跡」,多些「實績」。考核是指揮棒,為基層減負不是不要考核,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改善考核方式,避免無限度地在工作總結和彙報的形式上進行比拚與內耗。指標不是越多越好,分數不是越細越好,「痕跡」不是越詳盡越好。不妨在考核要求上多一點工作的實效,用科學的考核方式,引導基層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潛心幹事創業。
創新歸根到底是為了工作。對基層而言,需要從各自實際情況出發,將PPT、影片等手段用好,力求適時、適度、適量。別讓彙報成了工作的壓力,甚至變成工作的阻力。
各位讀者: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留言在本文發佈的24小時以內得到點讚數最高者,將獲贈《話必關風》一套。您怎麼看待「花式彙報」?來評論區聊一聊吧!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