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上「幸福圖」·定南篇│老漢自言「90後」

00:00/00:00

秋日的陽光,透過枝葉間隙灑在簡潔的小院;曲徑通幽的入戶道兩旁,有綠茸茸的青苔;十多米長的陽台,寬敞明亮,幾十盆花卉長勢喜人、搖曳生姿;房門虛掩的室內,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老街也有「國際範」,這家壽司店給定南縣解放路帶來了浪漫氣息。▲老街也有「國際範」,這家壽司店給定南縣解放路帶來了浪漫氣息。

這裏是定南縣解放路74號

淩士光老人

在這裏住了40年

▲家住定南縣解放路74號的90歲老人淩士光(左二)在與老友下棋。▲家住定南縣解放路74號的90歲老人淩士光(左二)在與老友下棋。

「老漢我今年90歲了,是貨真價實的‘90後’!」近日,記者隨同正好要去淩士光家歸還U盤的該縣史誌研究室工作人員前往看望老人,老人中氣十足、耳聰目明的樣子讓人印象深刻。

原來,淩士光退休後,一直保持年輕心態、堅持發揮餘熱。為了緊跟時代「不掉隊」,65歲那年,他花3個月時間,學會了五筆打字和電腦運用,這使得他此後在挖掘整理當地歷史文化中更加得心應手。如今的淩士光,是定南縣史誌研究室的義務顧問,經常協助撰寫、整理該縣黨史、發展史、縣誌、大事記等史書資料。U盤里存儲的,便是飽含著老人幾十年心血的各類史實資料和研究成果,共有40多萬字。

「解放定南,體現了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作戰智慧超群。」淩士光說,1949年8月中旬,贛州、信豐相繼解放,定南還有兩支國民黨殘餘部隊幾千人駐紮。為最大限度減少破壞,解放軍沒有直接從龍南攻打定南,而是繞道先行解放安遠。這年8月21日,解放軍兵分兩路,一路從龍南正面進攻定南,兵不血刃解放了縣城;另一路穿插後翼,從安遠鶴子圩出發,包抄定南龍塘的國民黨駐軍。敵人來不及反應,便在一片「繳槍不殺」的喊聲中舉手投降,定南全域宣告解放。

解放當天,定南縣軍事管製委員會成立。1949年8月28日,中共定南縣委、定南縣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定南縣大隊同時成立,臨時辦公地點就設在淩士光家斜對面、現在的解放路88號定南縣廣電大樓處。

「解放前,這條東西走向的路叫下街,因當時縣城很小、街也很少,老百姓多在這條路上趕集交易,俗稱‘豬市街’。為紀念定南解放,人民政府將其改名為‘解放路’。」淩士光告訴記者,這條路全長200米出頭,路寬約10米,路面原為鵝卵石鋪砌,1980年硬化為水泥路,幾年前「白改黑」,變成了整潔平坦的瀝青路。

「要說定南變化大,解放路就是一個例證。就說近些年這裡實施的棚戶區改造吧,老百姓的居住條件、生活環境因此‘換了模樣’,市民健身休閑廣場和智能停車場建起來了,路網改造工程也跟進實施了,街區不再遇暴雨就污水橫流,路面不再車駛過就塵土飛揚……」淩士光開心地說,隨著城市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居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家長和孩子在定南縣解放路市民健身休閑廣場嬉戲玩耍,樂享親子時光。▲家長和孩子在定南縣解放路市民健身休閑廣場嬉戲玩耍,樂享親子時光。

來到解放路1號市民健身休閑廣場,記者看到一群小朋友正在嬉戲玩耍,有的騎著童車,有的滑著滑板,還有的在吊單杠。旁邊幾名家長一邊悠閑漫步,一邊提醒著孩子們不要太瘋、注意安全。

「這一片原為老舊小區,主要是幾家單位的辦公樓和公產房,還有4棟私人住宅。2017年政府開始在這裡實施棚改,兩年後廣場建成,佔地約3800平方米。現在這裏不僅是市民健身休閑廣場,還是社區文化宣傳平台,理論宣講、政策諮詢、便民服務、文化惠民等活動輪番舉辦,這裏成了周邊居民的熱門打卡點。」一旁的城中社區黨總支書記葉茂娣介紹道。

定南縣解放路路邊的停車場頂上建設了市民健身休閑廣場,既美化了環境,又可以滿足周邊市民休閑、孩童娛樂、老人鍛鍊等多種需求。

「前幾年,得空沒有好去處,就邀鄰近店舖人員湊桌打牌。現在好了,廣場就在店對面,能經常與姐妹們一起跳舞唱歌、走路健身,生活更有滋味了。」在廣場旁邊開燙皮店的老闆張淑雲說。

離廣場100米處,便是定南縣智能立體停車樓,共5層169個停車位,藍綠相間的外觀設計很是新潮。李國勝,重慶人,停車難是他對定南縣城的最初印象。「自動識別、找位、挪車,不到兩分鐘,停車設備就能自動把車安全停放到位,方便快捷!」如今已在定南縣城解放路附近經營一家商舖的他,時常推薦客戶把車停到一側的智能立體停車樓。

▲定南縣解放路旁還建設了智能立體停車樓,共5層169個停車位,解決了周邊居民停車難問題。▲定南縣解放路旁還建設了智能立體停車樓,共5層169個停車位,解決了周邊居民停車難問題。

針對車輛增多、停車困難,近幾年,定南在縣城因地製宜劃設停車位,修建小型停車場,建設智能立體停車樓和地下停車場,有效緩解了縣城核心區域停車難問題。建設管理有方,車輛停放有序,城市顏值品位和居民獲得感隨之提升。

一路走、一路看。行至解放路東端老年活動中心,就聽到乒乓球室傳出熱鬧競技的聲音。進去一瞧,4張球檯都已滿位,一群老人或揮拍對打、汗濕衣衫,或站立一旁、等候登場。他們大多動作嫻熟、出拍沉穩,頗有幾分專業水準。隔壁的象棋室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兩位老人正凝神靜氣、對壘廝殺,多人圍坐觀看,心隨棋動、臉露波瀾。

淩士光是這裏的常客,他不斷與人打著招呼。在乒乓球室,他迫不及待拿出隨身攜帶的球拍,逮住機會,「插隊」上場,與老友操練起來,急長髮球、拉弧圈、直接扣殺……一連串動作下來,完全沒有人們心中90歲老人的印象,盡顯「90後」風采。

從老年活動中心出來,淩士光領著記者來到廣電大樓樓頂平台,指著他在解放路的住處說:「1984年,我在縣計生委擔任副主任,當時贛南行署撥付15萬元給縣計生委,建設‘住辦一體’的辦公大樓。我與單位幹部職工一道,上山拉木材,動手搬磚頭,總覺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幹勁。經過艱苦奮鬥,不足一年,大樓就建好了。1995年,房改政策出台,我便買下了現在這處60平方米的住宅。」

▲定南縣解放路周邊的老舊小區改造後整潔有序,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定南縣解放路周邊的老舊小區改造後整潔有序,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當年這棟樓是縣里最氣派的,現在周邊高樓林立,反倒顯得簡陋了。」淩士光感慨道。

每個清晨,都是新的。今年開始,就在這棟已「顯得簡陋」的大樓里,90歲的淩士光又鉚足勁,開始撰寫回憶錄《印記》。他的一生,有過幼時為逃戰亂一路乞討的悲慘際遇,也有過贛州解放第二個月就參軍入伍的豪邁情懷,還有過下放改造的難忘經歷、投身改革的激昂鬥志……淩士光告訴記者,他想通過回望自己的一生,折射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並以此闡釋他的人生信條:任何時候,都應充滿活力,與時代同行,與發展同步。

▲定南縣解放路上的早餐店保留著市井生活濃濃的煙火氣和令人留戀的老味道。▲定南縣解放路上的早餐店保留著市井生活濃濃的煙火氣和令人留戀的老味道。

目前,淩士光已完成10萬多字的《印記》初稿,擬於今年底付印出版。雙手不停撫摸著初印本,老人眼中飽含期待、充滿亮光。他說,《印記》里,有定南解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