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不想捲了
作者|週一笑郵箱|zhouyixiao@pingwest.com
去年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混元大模型正式亮相。在今年的大會上,騰訊再次推出對標GPT-4o的「混元Turbo」,其輸入和輸出價格分別比前代產品降低了50%。同時,騰訊雲還發佈了名為「騰訊雲智算」的全新AI基礎設施品牌。這個產品集算力、存儲和網絡於一體,整合了騰訊雲旗下的高性能計算、高性能網絡、高性能雲存儲等眾多核心產品。據介紹,目前騰訊雲智算已覆蓋了國內90%的大模型廠商。
這些關於大模型的成績被騰訊重點展示,但有意思的地方是,從這次大會來看,大模型技術雖然仍然是騰訊雲的重點關注領域,但在其整體戰略中已經不再是首要的關鍵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為宏觀的概念——增長。
正如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所言,面對行業內愈演愈烈的「內卷」競爭,實現業務健康增長至關重要。
「如果蛋糕不增長,結果就是零和遊戲」。
三個方面找增長
那麼如何更健康的增長?
對此,湯道生提出了三大方向:以數提效、順勢而為、揚帆出海,其實分別對應騰訊雲的三個增長空間:AI、信創、出海。
第一個方向,「以數提效」,聚焦於利用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提升企業效率,特別是在AI大模型領域的佈局。近兩年來,大模型的出現不僅推動了GPU算力的巨幅增長,還催生了一系列支持大模型訓練的相關產品。儘管大模型商業化仍處於初期階段,騰訊雲已經在多個方面展開了積極佈局。
在產品矩陣方面,騰訊雲不斷完善和優化其知識引擎、圖像引擎和影片引擎。例如,知識引擎現在提供更靈活的組件購買方式,讓企業和開發者能夠根據需求選擇具體功能。在剛剛結束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雲還發佈了AI基礎設施品牌「騰訊雲智算」,並推出了RAG解決方案,進一步豐富了其AI生態系統。
為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騰訊雲提供了多樣化的大模型接入方式。雲上版本包括Pro、Standard、Lite以及新發佈的Turbo版本;在專屬模型方面,開放了代碼生成、角色扮演、Function Call等功能;企業還可以通過TI平台對混元進行精調。這種靈活多樣的接入策略,讓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的使用路徑。
同時,騰訊雲正在推動大模型能力與其SaaS產品的融合,提升原有雲產品能力。騰訊會議、騰訊樂享、騰訊企點、AI代碼助手等產品已經接入了大模型能力。騰訊會議每月有1500萬用戶在使用智能錄製、AI小助手、多語言翻譯等AI能力。根介紹,在騰訊內部,50%的研發人員已經在使用騰訊雲AI代碼助手。騰訊內部接入混元大模型的產品數量也從去年9月的約50款增至700款,顯示出騰訊對大模型在企業內部應用場景的探索。
第二個方向,「順勢而為」,指的是跟隨國家政策和市場趨勢,抓住新興產業的機會。當前,國家重視新能源、電動車、消費電子等新興產業,企業可以在這些領域加大投入。在數字產業領域,政府和央國企對國產化、自主化的要求日益增加,為國產軟件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對騰訊而言,軟件是其核心優勢。目前,騰訊雲已打造了包括數據庫TDSQL、專有雲平台TCE、大數據平台TBDS、操作系統TencentOS以及人工智能開發平台TI在內的融合創新軟件體系。在某國有大行核心繫統中,TDSQL支撐的日交易峰值達到了19.6億筆。
第三個方向,「揚帆出海」,也就是參與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進程,為出海的企業提供全球基礎設施和國際化經驗。以美的集團為例,在其拓展巴西市場時,騰訊雲通過分佈式雲數據中心(CDC)技術,為美的搭建數字化運營平台,這個項目需要滿足當地嚴格的數據合規要求,並且實現美的全球資源的雲端統一調度。
騰訊自己的國際化也在取得成效,這些經驗將有助於它服務自己的出海客戶。最新財報顯示,騰訊整體的海外業務呈現強勁增長態勢。特別是在遊戲等核心板塊,國際市場表現尤為亮眼,增速顯著。
「不急於養家餬口」
從2022年底開始,騰訊雲的戰略重心發生了轉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開始將騰訊雲的重點放在「關鍵產品賽道」和「打造技術壁壘」上,同時將自身定位調整為「被集成方」。為此,騰訊雲主動減少了一些虧損合約的承接。
通過剝離集成類、項目製和重交付等非核心業務,騰訊雲嘗試進行業務結構的優化和轉型,以降低自身的運營壓力。這個過程中,騰訊也積極支持合作夥伴向傳統行業外的新領域和下沉市場進行滲透,拓寬整體的市場版圖,將集成、交付、諮詢和定製化開發等業務交出去給合作夥伴執行。
本次大會上,騰訊雲也公佈了產業生態最新進展,三年間,收入過百萬的合作夥伴數量增長150%。在細分領域,騰訊會議兩年間的夥伴收入增長355%,而近一年來AIGC相關產品的夥伴收入增長了550%。SaaS領域夥伴收入同比翻番,今年以來,夥伴的公有雲收入增速為市場平均水平1.5倍。
在財務方面,湯道生在與矽星人等平台的交流中指出,騰訊雲正通過業務聚焦、提升供應鏈效率等措施改善毛利,逐步接近盈利目標。騰訊控股最新季度財報從側面佐證了這一趨勢: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營收為504.40億元,同比增長4%,佔總營收的31%。其中,包括騰訊雲在內的企業服務業務增速較快,達到了雙位數的增長。
關於市場份額,湯道生強調,騰訊雲更注重在關鍵產品賽道上的競爭力,從解決客戶問題的角度來評估業務價值,而非簡單地「看一個數字」。他表示這種思路體現在公司對各個細分領域的重視上,例如,在音影片通訊服務、金融風控等安全領域,以及影片會議等多個細分賽道,騰訊雲都已經確立了領先地位。
如果說AI給雲計算帶來了新一波的刺激,它同時也證明了一件事——雲計算的競爭還遠遠沒完,而且註定是一場持續快速變化的長期戰爭。
「騰訊雲現階段還無需急於追求盈利,這也使得我們無需採取過於激進的策略。」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負責人李強說。它不想卷,也有能力不卷。而可以選擇不卷短期的廠商,也許能找到更長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