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億數字化採購市場,在AI時代質變

企業採購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企業行為從合約和訂單管理中衍生而出,隨著政策推動,採購供應鏈形成了覆蓋供應商尋源、採購商城、供應商全生命週期管理、採購協同的閉環管理能力,還從單一的採購環節向研發、生產、物流、服務等環節延伸。

企業物資採購規模龐大。億邦智庫《2024數字化採購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企業物資採購總額約175.4萬億元,其中數字化採購額約17.2萬億元,滲透率達9.8%,增速15.2%。

從物資採購品類看,2023年生產性物資採購額為97.3萬億元,非生產性物資採購額為78.1萬億元,非生產性物資主要涉及辦公用品、MRO工業品、工會福利、營銷物資四大場景。其中,辦公用品市場規模約2萬億元,MRO工業品約8.9萬億元,營銷物資約2萬億元,工會福利超1萬億元(員工福利支出約佔薪資的6%-8%)。

這個十幾萬億的大市場,先後經歷了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驅動帶來的商業模式重構。隨著招投標從線下轉線上,企業採購從ERP、SRM(供應商關係管理)軟件演變為網上商城,又迎來AIGC的全面改造——不僅快速用上了AI營銷、AI客服、AI知識庫等通用模型能力,也在積極探索智能尋源、AI招投標、AI導購、智能核價、智能合約、智能物流調度、智能供應商畫像與風控等採購特有場景的AI落地。

技術進展正在為採購帶來哪些改變?AI如何帶動採購數字化創新?本文將初步梳理採購不同環節中的AI應用及實踐案例,為行業提供參考。

採購前:以標準化構建數字化基礎

多種力量在推動企業採購的發展:

  • 在需求側,央國企不斷推進陽光採購,將採購權限從子公司收回總部,進行統一線上採購建設。採購方式也從直接交易的供應商協同拓展至多級供應商協同。
  • 在供給側,採購服務商通過軟件和資源,串聯起供需兩端,實現從需求預測、尋源、商城採購、訂單/合約管理、採購/付款、供應鏈計劃、智能補貨的全流程管理。
  • 大量供應商被整合進服務商的採購系統,通過數字化採購平台實現產品銷售和業績增長。

只不過要想採購做得妙,先要標準建得好。企業採購長期以來面臨物資編碼混亂、SKU管理難、供需匹配費勁、尋源招標慢等問題,標準的不統一也讓數字化能力被局限在局部環節,難以形成全鏈條的科學決策和降本增效。

如今,大模型帶來新解法。

▶ AI重構物資/商品編碼體系

標準化是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前提,但企業採購中的商品編碼混亂由來已久。

在數字化早期,商品信息就不太完整。比如缺失產品圖,缺標題,缺品名,缺重量體積,缺稅收編碼等。而且To B行業商品種類繁多,不同企業的商品需求也各不相同,單個企業建起的商品目錄很難得到複用。

同時,由於商品來源各異,客戶、各級供應商甚至整個供應鏈的商品編碼各不相同,導致企業在建立商品數據庫時,無法有效識別同種不同名的商品。

如今,大模型的語義搜索、意圖識別和圖像識別技術,正在重構採購的商品編碼體系。

擅長語義理解和圖片分析的AI,可以通過產品圖片和詳情頁的採集和分析,對圖像進行多層次特徵提取,再與標準供應鏈數據庫的圖像信息匹配;還可以通過產品品名、型號、屬性及描述信息,進行識別分類和標準化處理,幫助企業快速建立標準化的物資/商品編碼。

中交電商總經理陳鵬告訴億邦動力,由於供應商之間的商品編碼並不一致,比如A供應商推了十幾萬SKU,B供應商推了十幾萬SKU,同一個物品,在不同供應商那裡有不同的描述文字。所以中交電商訓練的AI會識別描述和商品之間的關係,進行商品編碼的合併,合併不了的商品,再推給人工做再次干預。(推薦閱讀《專訪中交電商總經理陳鵬》)

天源迪科則基於「迪科工業品大模型」構建的AI企業物資治理系統,解決物資數據混亂、標準不統一、數據質量差的問題。「迪科工業品大模型」不僅能智能識別和處理物資數據,實現數據歸一化和標準化,提高物資調度與管理效率,還能將前置物資智能審核效率提升150%,數據質量提升80%。

更具獨創性的是京東工業的墨卡托標準商品庫。這是一種新編碼方式,用AI疊加各品類頭部品牌商的專家經驗,提煉出商品共性後形成的一套統一商品參數,構建出一種統一的工業供應鏈「語言體系」。目前,京東工業品墨卡托標準商品庫已建設有四級類目,與1500家工業品專業品牌合作進行數據對接,建有2500多個商品數據庫標準模板並開展應用。(推薦閱讀《獨家解讀:5000萬商品庫,京東如何拿下第二戰場》)

▶ 企業招投標,全面AI化

供應商想要進入客戶的採購體系,還要經歷招投標環節。統計數據顯示, 2019年至2023年全國招標項目數量實現了連續5年自然增長,招標數量驟增。

對採購方來說,審核海量標書耗時耗力且易於出錯。對供應商來說,客戶的報價單往往包含幾千條甚至幾萬條數據,通過人工匹配上萬條數據和超百萬SKU,讓標書的複雜度直線上升。

不少企業正憑藉「大模型+本地知識庫」的深度融合,開發高效精準的「AI招投標助手」。

比如大唐犀維電商,利用大模型自動識別資質、證照,通過OCR、NLP自然語言理解,聯動第三方網站進行驗證,訓練了近80種常見資質以及業績合約的智能評審模型。研發採購文件和報價文件結構化編製工具,編製了600餘個採購文件範本,建設資質業績、供應商信用標準庫,實現信息自動集成、引用和比對,為智能評審提供技術支撐。(推薦閱讀《<2024數字化採購發展報告>在京發佈》)

齊心集團則通過AI系統,自動尋找相似或相同商品,自動匹配相應的SKU,並通過成本、質量和模型匹配價格,快速報給客戶。

國家能源集團更是運用AI進行採購場景創新的國內首個「智能無人評審系統」。這一系統建設了一套從採購文件編製、報價文件響應、評審結果輸出為一體的智能化採購解決方案,實現非招標採購全類別、全評審方式全覆蓋。僅需專家對自動評審出的偏離項進行複核即可完成評審,大幅降低自有裁量權、顯著提高評審效率。目前上線運行8萬餘單,準確率超97%。

▶ 智能尋源,提供多維度供應商畫像

尋源指的是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尋找可以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滿足企業需求的資源,包括供應商尋源、採購尋源、溯根尋源等多個方面。

傳統的尋源依靠企業的人員分工,異地尋找。2.0階段的尋源已經延伸到AI搜索與智能匹配。

被AI加持過的尋源系統,支持跨區搜索,可以智能推薦匹配,還能提供多維度供應商畫像,甚至可以進行全網招募供應商。除了搜索框搜索外,還可以進行高級搜索,比如選擇採購類型、產品分類、註冊地區等要素,提高了尋源精準度。

用友BIP採購雲就利用大數據分析模型,依據供應商的歷史績效記錄、技術能力(Technology)、成本控制(Cost)、交付表現(Delivery)以及環境與社會責任(Environment & CSR)等多維度評估指標,精準定位與推薦最符合企業需求的優質供應商。

▶ AI導購,採購員的好幫手

儘管有了數字化的尋源、商品系統,採購員日常工作還是繁重。因為採購員還要面對信息獲取、供應商管理、價格波動預測、數據分析等方面的難題,不僅影響採購效率,還可能對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採購成本控制產生不利影響。

AI導購成了採購員的好幫手。由大模型+RPA構成的採購助手,可以為採購人提供關於商品型號、參數、規格等專業問題的諮詢服務,還能夠通過自然語言交流對複雜需求進行精準分析、做出專業的商品推薦。

同時AI導購還被一鍵導入企業專屬知識庫,提供企業流程、制度、管理規定、操作指引,採購員可以通過和AI導購對話,諮詢任何企業規定或需求細節。

比如阿里國際站推出的AI生意助手,具有自動接待功能,可以0時差全天候及時回覆海外客戶 。同時還可以幫助商家快速發佈商品,將商家發佈商品的時間從原本的60分鐘,縮短至最快60秒。

京東工業也基於AI大模型推出採購助手。通過AI大模型的自然語言能力,以及對採購知識的理解能力、合成能力、生成能力和檢索能力,輔助人工,提升效率。這是類似於助理員工,或者虛擬員工的角色。

此外,不少企業還嘗試通過大模型進行需求預測、供應商管理、智能合約管理等環節,在多個維度幫助企業採購降本增效,增強採購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

採購中:在海量SKU中尋找訂單的最優解

從ERP軟件到SRM軟件到網上採購商城,企業採購經過多輪迭代,正式形成以電商商城為代表的主要採購方式。億邦智庫調研顯示,截至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97家央企中,已經有超過70家企業建立了採購商城。政府、軍隊體系亦自上而下建立了自行採購平台。

儘管做到了採購的線上化,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非生產性物資種類多、渠道複雜、數據龐大,企業如何在海量商品中找到自己採購訂單的最優解?

▶ 價格監測,讓企業不當「冤大頭」

想要在採購過程中不當「冤大頭」,每個企業都不會錯過價格監測這個關鍵環節。但價格不是你想監測就能監測到,「採購時缺少價格參考,監管體系不完善,採購價格高導致合規性風險等問題。」天源迪科執行總裁謝立拓認為。

對於價格漲輒大起大落的大宗商品採購來說,價格預測已經成為行業常態,老道的從業者都會靠「總結經驗」和「猜行情」來預判價格走勢。

比如鋼鐵行業在每年春節前都要進入冬儲階段,鋼貿商通常會在春節前1-2個月儲存鋼材,在春節後進行銷售。但企業要不要冬儲,取決於對春節後價格的預期,經驗時靈時不靈,冬儲也會有虧損風險。

蘭格鋼鐵基於二十多年行業數據積累,推出「鋼鐵智策」AI預測系統大模型,實現對鋼鐵行業未來1-12周現貨市場的數據預測,鋼鐵行業上下遊趨勢分析預測,以及宏觀經濟高頻數據展示、各項經濟運行數據的趨勢預測。

在辦公用品、MRO、福利勞保等非生產性物資採購中,由於眾多繁雜、渠道複雜、共計多種,導致部分網上商城的價格變動頻繁,難以監測實施數據,形成最優採購計劃。

億邦智庫注意到,有些央國企網上商城已經開始利用AI技術實現實時價格監控、優化定價模型,利用AI技術輔助商家入駐審核、監控商家價格行為,包括:

1. 採購預算編製時參考價格 

2. 商品上下架時價格偏離度審查 

3. 定標輔助,合理定價決策 

4. 商城採購同款、相似商品實時比價 

5. 商城價葛斯略定製 

6. 供應商考核和管理依據 

圖片來源:億邦智庫圖片來源:億邦智庫

比如天源迪科的AI價格監測產品,可以幫助企業監測物資價格波動情況,實現智能比價、智能控價。

▶ 高效匹配,讓供需雙方快速牽手

面對動輒涉及上百萬SKU、無數供應商的供給量,企業採購部門只能依靠人力看著訂單找商品,不僅耗時耗力,而且運轉低效。AI讓供需高效匹配成為可能。

比如,齊心集團通過大量商品數據清洗和提取,相同、相似商品識別,格式標準化轉換,將供需雙方的商品信息翻譯為標準化商品參數,構建了企業商品標準庫模型。基於對齊的商品模型庫,齊心得以為供需雙方提供高效匹配。

京東工業的太璞數智供應鏈解決方案,則可以系統幫助供應鏈供需兩端實現數智化:在供給側,通過IPNP(工業履約神經科學)將製造商、分銷商及代理商連接起來,同時連接需方與庫存,通過智能決策實現供需的匹配和協同;在需求側,完成內部供應鏈的數智化,包括企業自身內部需求計劃、管理、供應商管理、財務打通等。這樣,京東工業就可以基於算法和大模型的預測,打造最短鏈路,實現協同降本。(推薦閱讀《中國工業品變革,五年五個關鍵詞》)

▶ 智慧履約,不論客戶在哪兒都能準時達

大型企業的業務場景往往遍佈各地,比如電網電信等行業的業務覆蓋從省級到鄉鎮的諸多網點,中交中建等建築企業則在全國各地修橋造路。這就要求服務商們具備全國性的履約和售後服務能力。

比如齊心集團自建了倉儲物流系統,同時整合自有物流及第三方物流,服務全國客戶。據瞭解,齊心集團的AGV智能物流倉儲,通過智能揀選、搬運、分揀系統,優化出入庫流程,實現自動化管理。倉庫空間利用率提升了40%,倉庫存儲能力提升了200%,揀選效率提升50%,準確率達到99.99%,對訂單履約配送的效率提升了30%左右。(推薦閱讀《AI助力齊心集團構築綜合性採購服務平台》)

京東工業則在倉配履約環節,通過「萬單合一」「萬倉合一」實現供應端資源整合——將多平台、多品類、多訂單的集單尋源和集單配送「化零為整」實現「萬單合一」,打通品牌廠商、三方供應商以及屬地服務商現貨及期貨庫存資源形成的 「萬倉合一」模式,以「最短搬運距離、最少搬運次數」實現物流配送成本的最優。

採購後:對賬查詢秒級響應

隨著商品到貨,這場複雜的線上協同還沒走到終點。

▶ 驗收結算,定時定點一鍵完成

對採購方來說,商品驗收後,就是對賬、扣款、付款、發票環節。只不過對賬是個重覆性的體力勞動,手工結算費時費力,結算單據溯源複雜;線下結算週期長,重覆勞動多,手工整理易出錯;每個對賬週期內,業務人員都要忙得不可開交。

對供應商來說,在賬單和銀行單據下載後,需要進行收入和收款匹配,同時與發票進行勾稽處理。

隨著智能化發展,不少企業選擇用AI+RPA解決常規對賬事項。企業可以預先設置對賬規則,系統定期根據訂單、入庫及到貨信息自動生成對賬單,並組織供應商進行對賬。只有那些特殊的、複雜的或需要協商的情況才交由專人處理。

比如用友的YonSuite預置了對賬規則、對賬週期及對賬事項範圍,自動生成對賬單發起對賬流程,實現自動化和精準化的財務核對流程,提升對賬效率和準確性。

▶ AI客服,應用首選

客服行業一直被認為是大模型最好的落地場景之一。同樣基於自然語言,同樣以對話為主,同樣以對話框的形式來交流。

2023年大模型爆發伊始,AI客服系統成為不少企業的應用首選。

鑫方盛引入多種聊天機器人,為用戶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服務,確保客戶隨時獲得幫助,不僅提升了客戶滿意度,也顯著增強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齊心集團也利用大模型和AIGC技術,構建2B行業商品專有大模型知識庫,為用戶提供商品智能問答,根據用戶需要推薦商品,提高客戶採購決策效率;同時基於大模型和AIGC技術的智能客服,可以快速響應商品諮詢、物流查詢、售後服務等,大幅提升了服務智能度、準確度和效率。

京東工業則在9月9日推出履約支持AI小助手,打造對話式履約數據查詢和信息整合服務。無論是企業內部員工還是外部合作夥伴,只需要同AI小助手對話提問,即可快速獲取單據、物流位置、關單時間、預計發貨、預計送達時間等信息。相較於傳統的人工,引入AI小助手後,企業的需求響應時間可從數小時縮短至秒級,極大提高訂單履約流程中的工作效率。

結語

隨著AI技術與採購場景的深度融合,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構建基於全供應鏈的AI決策大腦和賦能全鏈條的AI應用。AI採購也從2023年的一擁而上(推薦閱讀《數字化採購2023:促增長、擴品類、搞AI》),進入2024年的全面開花。

億邦智庫認為,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加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數智化進程。供應鏈行業迎來了由人工智能技術驅動並開啟的新一輪革新,這場變革不僅影響了供應鏈的管理方式,還重塑了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和服務交付過程。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採購流程進行了深入的優化和自動化,實現智能決策和預測。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採購業務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賦能企業高效數據分析、精準採購決策與卓越業務管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億邦動力」,作者:胡鏷心,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