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亮相!美國拿出了瞄準中國航母的「新長矛」

來源:樞密院十號

美國空軍部長科蘭克·肯德爾16日在美國空軍與太空軍協會舉辦的「2024年航空、航天和網絡」會議上公然宣稱,「中國不是未來的威脅,中國今天就是威脅」。並非只有這名美國軍方的鷹派人物在表態對中國的敵意——就在該會議上,洛克希德·馬田公司展示的新型隱形空射巡航導彈,也首次公開亮相了。

美國《防務郵報》17日稱,這款名為AGM-158XR的隱形巡航導彈具備比現役型號明顯更大的體型,可以攜帶更多燃料,並通過採用更輕的材料、改進的流線形設計和更高效的發動機,以提供更遠的射程。洛克希德·馬田公司空中優勢和打擊武器經理約翰·高治直言,該導彈型號中的XR,就代表它的最突出優勢——「極限射程」。

至於為什麼洛克希德·馬田公司要專門推出這款新型導彈呢?這就要從AGM-158系列導彈的身世說起了。本世紀初,該導彈家族的第一個型號——AGM-158A開始服役,這是一種高度隱形的亞音速空射巡航導彈,符合那個時代美國空軍指望用「隱形解決一切」的思路。它利用各種先進技術降低其紅外和電磁特徵,確保能穿透對手最密集的防空網。同時該導彈重達1000磅的戰鬥部,破壞力也遠在常規導彈之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後,美國空軍認為AGM-158A其他能力都挺好的,就是射程只有370公里,經常感覺有些不夠,尤其是需要「應對同等大國競爭對手」的時候。

於是該導彈的第一個改進型號出來了,這就是增程型號AGM-158B。它的射程增加到900-1000公里,能夠從現有防空系統的防禦範圍之外發射,並憑藉射程優勢規劃飛行路線以繞開對手的攔截。另一種改進型號AGM-158C則針對得到嚴密防護的海上目標進行了優化設計,可以檢測雷達發出的無線電信號並自動躲避,或根據對手的電磁信號進行追蹤。此外,這兩種先進的巡航導彈還具備強大的網絡通信能力,同時發射的多枚導彈可以針對戰場環境自主協同作戰,共同打擊目標。

應該說,美軍對這種隱形導彈家族寄予厚望。在曆次五角大樓和美國智庫的兵推中,它都扮演著「改變中美衝突走向的關鍵角色」。例如美國空軍宣稱,每架B-1B戰略轟炸機可以掛載36枚AGM-158C,「只需要5架B-1B轟炸機就可以向中國航母編隊發射多達180枚該型導彈,即使中國艦隊成功擊落了95%的導彈,賸餘的9枚導彈也能將航母變成燃燒的殘骸」。在2023年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兵推結果中,具備遠射程和隱形能力的AGM-158系列導彈也在台海衝突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但美軍發現,目前該系列導彈面對解放軍時存在兩個重大不足——現有庫存太少,根據美國空軍方面的推算,如果爆發台海衝突,每天會消耗數百枚AGM-158系列導彈,「僅一週多時間就會耗盡美軍所有庫存」;同時該導彈的射程在打擊範圍越來越遠的中國面前,依然不夠。

而AGM-158XR就是專門為此研製的。據稱,該導彈的射程可能與「戰斧」式巡航導彈相當,達到1800公里甚至更遠,「這將極大擴展該武器的靈活性和不可預測性」。美國「動力」網站提到,AGM-158XR對於美軍最有吸引力的應用場景是「迅龍」計劃,即使用運輸機空投裝有空射巡航導彈的彈藥托盤,可將運輸機轉化為廉價的戰略轟炸機。而AGM-158XR的超遠射程將極大提升這些運輸機的戰場安全性。

同時洛克希德·馬田公司還強調說,該導彈可以利用現有的生產線和生產流程,保證了AGM-158XR的生產可以高效進行。該公司的目標是在不久後達到每年1100枚該系列導彈的產量,相比現在每年約400-550枚的產量有大幅度提升。

不過美軍也承認,即便加速AGM-158導彈的生產,也難以快速彌補中美在反艦武器數量方面的差距。路透社17日稱,受俄烏衝突影響,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遏華」戰略理念發生轉變,在軍事策略上更注重成本效益,即儲備大量相對廉價、易於製造的武器,以應對大規模的局部衝突。例如美國正在加緊測試「快速擊沉」武器,這是一種價格低廉、大批量生產的製導炸彈,配備了低成本的全球定位系統製導組件和可跟蹤移動物體的導引頭,用於打擊海上目標。

老司機認為,對於美軍公佈的這些新武器和新設想,我們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但它們具體能否落實,不妨多觀察觀察——反正這些年,美軍鼓吹的類似裝備,真正落地的實在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