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花江上看吉祥之林| 鬆原:一江兩岸 濱江親水魅力新城

編者按:

  鬆水悠悠,文脈流淌。鬆花江源自長白山,滋養吉林大地。它從遠古流淌至今,浸潤著生命的韻律,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厚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今年6月,吉林省發佈了《鬆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遊發展規劃(修編)》提出,建設吉林省鬆花江流域成為國際知名、中國一流的世界級大河旅遊目的地和世界級冰雪旅遊渡假地。

  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吉林大地上不斷深化。吉林省沿鬆花江各地積極謀劃佈局,精心開發旅遊資源,正不斷提升綠水青山的「重要性」、金山銀山的「含綠量」,探索「守綠換金」「點綠成金」的轉化路徑。

  水因城而靈動,城因水而秀美。鬆原是一座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鬆花江穿城而過,流淌不歇,兩岸活力湧動。

  鬆原市正在縱深推進「1145」發展戰略,積極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市、北方生態旅遊名城、東北新型工業基地、國家級綠色能源示範區,全力建設經濟繁榮、城鄉共進、生態秀美、活力開放、生活富裕的新鬆原。

  水與城共融 建設濱江親水城

  華燈初上,鬆原市鬆花江畔的納仁汗公園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公園真的很美,不僅可以欣賞鬆花江的美景,還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園內的雕塑和景觀展現了鬆原市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底蘊。」來自山東青島的遊客趙逸說,她和家人自駕到鬆原遊玩,「下一站準備去查干湖看看。」

  納仁汗公園向北隔江相望,濱江公園的景色同樣美不勝收。夜晚,五綵燈光將公園裝點得如童話世界一般。江邊的護欄上,燈光閃爍,與江中的倒影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

  近年來,鬆原市沿鬆花江建設了風格各異、韻味獨特的扶餘公園、兒童公園、巴爾達公園、鬆花江森林公園等,融入歷史文化元素,可賞、可遊、可體驗。漫步在公園,空氣清新,天藍水清,市民盡享「海綿城市」帶來的愜意生活。

  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為充分利用好江水穿城而過這一優勢,建設濱江親水城市,近年來,鬆原市始終堅持「一江兩岸」協同發展,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基本目標,先後編製了《「一江兩岸」戰略規劃》《「一江兩岸」景觀和江心島規劃》等,全面推進兩岸沿江開發。

  從建市之初的一橋相連,到如今三橋飛架,鬆原市不僅實現了交通的便捷,更將沿江岸線打造成了防洪安全帶、生態保護帶、濱水景觀帶和旅遊休閑帶,讓美麗的鬆花江畔成為市民和遊客休閑娛樂的首選之地。

  鬆原,這座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城市,正以水為媒、以城為基,書寫水與城共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水與田共享 引來鬆水潤糧豐

  金秋九月,鬆原市前郭灌區國營紅光農場金燦燦的「千米條田」,微風吹過,稻浪滾滾。

  「我們農場全部引用鬆花江水灌溉,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紅光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紀東旭握著沉甸甸的稻穗說,紅光農場是1964年建立的,面積為5898公頃,其中水田面積3337公頃。

  農場的每一片稻田都是按照50米寬、1000米長的標準設計,田成方、林成網、渠成系,形成了「千米條田」的壯觀景緻。

  「我們農場的水稻每公頃產量在2萬斤左右。」紀東旭說,農場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通過建立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化試驗示範田、引進高產優質新品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措施,使水稻產量連年攀升的同時,也使大米的品質更加優良。

  實現糧食穩產增產,耕地是根本,命脈在水利。在鬆原市東南的鬆花江河道內形成的水域面積75平方公里哈達山水庫,域面廣闊。江水通過哈達山水利樞紐的閘口奔騰而下,滋潤著鬆原大地。

  「哈達山水利樞紐每年為農田灌溉自流供水6億立方米,為城市供水1500萬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當地水資源需求的同時,也為區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電廠副總經理包國強說。

  條條水渠、道道水閘遍佈鄉間,鬆花江水有力支撐了農業生產,稻田也喝上「自來水」,昔日鹽堿為害的荒原被改造並建設成稻浪翻滾的良田,鬆原實現了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2023年,鬆原市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23.2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80萬畝;推廣大壟雙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200萬畝。2023年,鬆原市糧食產量突破156.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

  作為吉林省西岸重要的生態經濟區,鬆原市堅決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力推進「千億斤糧食」「千萬頭肉牛」「千億級農業產業集群」等工程建設,加快開展現代化大農業,糧食連年迎來大豐收。

  水與湖共生 碧波湧動展新顏

  站在查干湖畔遠望,湖面水天一色,蘆葦搖曳、鷗鳥翔集。「大風車」優雅地轉動,與查干湖的自然美景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生動畫卷。

  查干湖位於吉林省西北部,鬆原市境內,總幅員面積500平方公里,水面面積420平方公里,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國家級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

  一條鬆花江救活了一座湖。「沒有‘引鬆工程’,就沒有查干湖的現在。」全國勞動模範、查干湖第二十代「魚把頭」張文說,在20世紀70年代,由於上遊斷流,查干湖幾近乾涸,「當時風沙肆虐,鹽堿為害。」

  當地人民群眾歷經8年挖通了長達53.85公里的「引鬆渠」。這條「黃金水道」建成,完成了引鬆花江水以濟查干湖的構想。

  如今,這條「草原運河」每年向查干湖供地表水1.8億立方米,每年可為前郭灌區60萬畝良田提供灌溉用水。再現了查干湖的煙波浩渺,更換來了鬆原大地的稻浪翻滾。

  「引鬆花江水入查干湖,使查干湖水域面積由當時的50多平方公里擴大到420平方公里。經過幾十年來的努力,查干湖終於恢復了生機,成為魚類的天然繁殖場、鳥類的棲息繁殖地。」張文說,他在查干湖上「漂泊」了40多年,親眼見證了查干湖生態改善、越變越美的過程,「現在,當地村民也‘靠水吃水’,富裕起來了。」

  「查干湖是吉林省西岸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和東北西岸生態經濟帶中的重要節點,也是‘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的典範。」查干湖旅遊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同誌說,查干湖板塊形成的良好生態環境,對調節區域氣候、平衡降水、滯蓄洪水、淨化水體、減輕汙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查干湖冬捕聞名遐邇,「冰湖騰魚」位列吉林八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遊客圍觀古老「漁獵部落」的祭湖、醒網、捕魚盛況,查干湖知名度不斷攀升。2023年,查干湖景區接待遊客403.1萬人次。今年2月,這裏晉陞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這為鬆原文旅事業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

  「鬆原市積極培育現代旅遊業發展新業態、新動能,構建‘大查干湖’旅遊發展格局,努力將查干湖建設成為富有文化底蘊的‘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省內金字招牌’的生態旅遊目的地。」鬆原市委相關負責同誌說。(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