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延遲退休」的一些思考

上週,早在2個月前就被爆出的「延遲退休」終於落地。

消息落地後,一片議論紛紛。‍‍

不過,我看到最集中的討論,幾乎都圍繞著以下幾個話題:

  • 來測一下,看看我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退休?

  • 延遲退休,我們這一代又要倒霉了;

  • 我們到底需要攢到多少錢,才能安心養老?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上述這些角度,都沒有擊中和直面一些更本質的東西。

就此,想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1

關於退休,也許存在3個最本質的問題:

1)關於未來,怎麼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你有自己的相信嗎?

2)從物質上,或者更直白一點,從「錢」的基礎需求上,你如何可以讓自己的退休後生活有保障,而不至於太窘迫?

3)如果現在已經沒有了一份既定的「工作」對你進行要求和約束,你是否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以讓自己仍然可以獲得一種飽滿的「意義感」?

一個人,要是真的關注「退休」這個話題,而又不想陷入焦慮,那最好不要搞錯了問題。

某種意義上,只有上述3個問題都能有答案,你才能真的很坦然很自如地討論關於「退休」「養老」的各種話題。

並且,未來幾十年裡面,關於退休,我們大概率還會經歷很多次各種調整和變動的。

2

70、80、90的這一整代人,其實親曆了一個最好的時代:

冷戰結束帶來了全球化的高速進程,再疊加互聯網等各種技術創新爆發,再疊加中國的人口紅利和發展紅利,這樣的幾十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好最穩定發展的幾十年,過去前所未有過,未來還能不能再有也很難說。

當然,這一代人也必將親曆一個很「不好」的時代:

從現在往後的幾十年,也許是冷戰重新抬頭,各種對立情緒層出不窮,所有紅利都持續退潮的幾十年。

身處這樣的浪潮里,尤其忌諱的一件事就是——仍然還帶著過去的慣性思維,來對未來進行預設和規劃。

對退休和養老,也是一樣。

3

關於「退休」這個話題,其實我們身邊是有很多「陷阱性聲音」的。

比如,圍繞著要攢到多少錢才能養老,這些錢你該怎麼花這樣的問題,我們身邊已經發展出來一種很完整的敘事。

如果相信了這樣的敘事,你很容易陷入這樣的思維——我一定要服從、保守、謹小微慎地去攢錢,以讓我擁有一種面對未來的「安全線」。

但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很多未來的問題,是絕不能用今天的線性眼光去看待的。

時代總在發展和變化,站在今天去看90年代,已經恍如隔世不可思議。

90年代的年青人想要活得好,和今天的年青人想要活得更好,大概率他們不能做出同樣的選擇。

同理,如果你要依照今天的退休老人們所能獲得的待遇、所要面對的生活境況來去預期、規劃未來二三十年後,你的退休到底需要多少錢,你能獲得多少養老金,這些錢能讓你如何生活,甚至把這視作一種自己要抓住的確定性,那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坑。

4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的「退休」,是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期內,幾代青壯年勞動力合力一起來供應上一代的退休老人。

但往下看20年,伴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這一態勢是必定無法持續的。

如果你現在還相信去考個編製進到體制內,30~40年後就能和現在的很多退休老幹部一樣吃香喝辣過得安逸,那其實是一種無知和愚蠢。

所以,要認清現實。

改革頻繁發生,是有兩種邏輯的。

增量時代,大部分改革的頻繁出現,都意味著又有機會要出現了。

存量時代,大部分改革的頻繁出現,都意味著有人又要倒霉了。

關於退休、養老金的改革,現在大概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5

也千萬不要把「退休」看作是一種確定性,或者一種「好」。

一個東西的存在,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好,是由週遭環境和條件決定的。

我在2006~2008年期間,曾經供職於一家日企。

期間有兩次去日本出差,我親眼見到,整個公司的所有中層和高層,幾乎都是50~60歲以上的老人。

我們那家公司的社長,當時已經70多歲,近80歲高齡。中國區的總經理,則是一個接近60歲的老人。

偶爾私下跟這些年齡很大的同事、前輩們交流,會發現:他們眼中,並不存在對於「退休」的期待。恰恰相反,他們最在意的事情,是「自己會不會有一天不被社會所需要了」。

想像一下,當一個社會進入到年青人數量減少,但老年人數量特別飽和甚至井噴,同時年青人還很容易動力不足的狀態,憑什麼還能期待老人們只要退休了,就能拿到體面的退休金?並且,退休金賬戶里,還能始終保持是飽滿的?

6

因而,我們這一代人,未來面對的「退休」,大概不會是今天我們所討論的「退休」。

回到開篇的3個問題:

1)關於未來,怎麼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你有自己的相信嗎?

2)從物質上,或者更直白一點,從「錢」的基礎需求上,你如何可以讓自己的退休後生活有保障,而不至於太窘迫?

3)如果現在已經沒有了一份既定的「工作」對你進行要求和約束,你是否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以讓自己仍然可以獲得一種飽滿的「意義感」?

我的一些答案和相關思考是:

1)我們這一代人,將來大概都需要工作很久的。要對此有預期,並且,也最好不要把它解讀為一種「不好」;

2)到底是不是能把「工作」變成一種樂趣和充滿意義的行為,以及是否具備獨立面向市場進行交易獲得收益的能力,將成為決定很多人人生際遇的重要分水嶺;

3)大多數人更應該思考的問題,也許是這樣——如果明天你就不需要工作了,並且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了。那從現在開始到你符合「退休」條件的世界里,你會如何度過?

這個問題上有清晰的答案,你的焦慮感就會隨之淡化很多。

4)千萬不要在任何單一的職業和工作崗位上尋求「確定性」。尤其不要因為一些看起來的「確定性」而完全犧牲掉你的「意義感」和「動力感」。

弱意義和弱動力狀態,是有傳染性和慣性的,一個人如果長期活在這樣的狀態里,也許你即便距離退休還是幾十年,那你也已經老了。

5)這個時代最悲劇的一種故事,其實可能是:

一個年青人,因為想要追求關於「退休」和「未來生活」上的某種確定性,選擇讓自己放棄和犧牲很多,轉而進入「考編」等尋求確定性的主流敘事。

但是,走上這條路後,他們不僅發現自己完全無法躺平,需要面臨各種折磨;又發現自己放棄和犧牲掉了很多後,很難再真正讓自己的精神和生命進入到一種很有活力的狀態;最後,折騰了很多年下來,卻又悲劇地發現,他們想追求的那個「確定性」,已經完全失效了。

以上,一些拙見,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