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天路上的思政課

在由拉薩開往上海的Z166列車上,一堂特殊的思政課別開生面。

窗外,白雲低垂,雪山連綿,草原上犛牛成群;車內,歡聲笑語,互動頻頻,師生熱烈交流——

「咱們青藏鐵路上海拔最高的站點是哪個?」「青藏鐵路分幾段實現通車的?」「我們的火車是哪一年開通到拉薩的?」

一個個問題被拋出,有的簡單,有的複雜,但孩子們踴躍舉手回答,對這些知識點都對答如流。

上課的孩子們來自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他們的家鄉在珠峰腳下,此次乘坐Z166車次正是為了前往上海開展交流活動。授課老師名叫四朗卓嘎,是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工。

這堂課圍繞青藏鐵路精神次第展開。

憶歷史

「1959年10月1日蘭青鐵路運營通車,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也於1958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

「1984年5月1日,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開通運營」

「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格拉段正式開工建設,數萬鐵路建設大軍再次鏖戰雪域高原」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這一世紀工程終於全線建成通車」

……

四朗卓嘎(左)為孩子們講述青藏鐵路建設的故事。人民日報記者 徐馭堯攝四朗卓嘎(左)為孩子們講述青藏鐵路建設的故事。人民日報記者 徐馭堯攝

一個個關於青藏鐵路的歷史節點在四朗卓嘎口中娓娓道來,一段數十年青藏鐵路建設的歷史畫卷在孩子們面前徐徐展開。

為什麼一條鐵路修築需要近50年,自然是因為其惡劣的自然環境。「高原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是青藏鐵路建設面臨的三大難題。」四朗卓嘎結闔眼前的例子給孩子們介紹青藏鐵路修築的困難,「你看,我們的窗外正穿越鐵路的高海拔地區,這裏的草皮看起來多脆弱啊,我們建設過程中既要修築鐵路,也不能破壞環境。」

她說著,孩子們也不住往窗外看去,過往的歷史和當下風景就這麼交彙在眼前。

「那些年,我們建設者就是在各種這樣的考驗里建起了我們現在乘坐的這條高原‘天路’。」四朗卓嘎感慨,孩子們也不住點頭。

說榜樣

授課中,一個個榜樣人物的故事讓孩子們分外動容。

「孩子們,你們吃過凍成冰坨坨的硬饃嗎?」四朗卓嘎問孩子們。看到他們很多人搖著頭,四朗卓嘎繼續講授,「對莊心丹來說,這是他吃了很久、很久的東西。」

莊心丹是青藏鐵路首任總設計師,他帶領僅11人的勘測小組奔赴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克服高原反應,餓了啃凍饃、渴了喝冰水,硬是靠耳聽眼看腳量,親筆寫下數十萬字的勘測報告,確定了進藏路線。

「老人是2004年病逝的,很遺憾他沒有看到青藏鐵路全線通車。但是,他的筆記本上還寫著這樣一句話——火車西上拉薩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說起這個故事,四朗卓嘎語氣沉重。

榜樣不止於此。

王佔吉、劉鐵良、張魯新……這是風火山高原凍土定位觀測站的工作人員。他們四十多年值守在海拔4700多米的觀測站,研究高原凍土對工程設施的影響,確保高原鐵路建設和列車行駛安全。

於本蕃,24歲來到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那是青藏鐵路全線自然條件最艱苦、病害最多的線路區段。可他卻要每天在這樣的環境中平均徒步檢查線路近10公里、彎腰起身500餘次。在唐古拉山,於本蕃一待就是12年。

「孩子們,等咱們後面火車開到唐古拉、開到風火山,我會讓列車員提醒大家,大家看到窗外的風景,可不能忘了前輩們的奉獻啊!」四朗卓嘎在課上告訴孩子們。

講變化

白瑪曲吉是定日一中的學生,聽著老師們的介紹,她十分感慨:「鐵路花了50年修到拉薩,這真是太難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來到我的家鄉呢?」

「沒有想像得那麼遙遠呢!我的家鄉在昌都,也是演唱天路的韓紅的故鄉。那裡山高穀深,道路艱難,我一直以為家鄉永遠沒有火車了!」四朗卓嘎說,「但是,現在那裡的鐵路建設如火如荼,幾年後我就能坐火車回到我家啦!」

鐵路從無到有,也在從有到優。2021年,拉林鐵路通車,複興號動車組開上雪域高原,西藏群眾也能乘坐更舒適、便捷的列車。「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我的老鄉斯朗旺紮就是複興號動車組的司機!你們從日喀則到拉薩的車可能就是他駕駛的!咱們今天好好學習,未來有一天說不定能真正‘開著火車回家鄉’。」四朗卓嘎告訴孩子們。

聽到這個,白瑪曲吉顯得格外興奮,這是她第一次離開西藏。七八年前,她第一次乘坐火車從日喀則到拉薩,已經讓白瑪曲吉對交通的便捷感慨萬分,如今有機會乘坐火車去上海,讓她喜出望外。

「火車舒適、方便,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我期待著有一天有機會開火車、帶著更多老鄉們走出山區,看到更大的世界。」孩子大笑著,臉紅撲撲的,語言間滿是興奮。

一堂四十多分鐘思政課很快結束,孩子們意猶未盡地聊著關於鐵路的故事。對他們來說,這些故事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而是與自己有了更緊密的聯繫。

「接下來幾十個小時,我們都在火車上,也會經過老師們剛剛說的很多地方。原來對我們來說只是風景,現在看來這裏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會更加留心。」白瑪曲吉說。

「修建和養護青藏鐵路太不容易了!之前知道鐵路修建難,不知道國家為西藏的交通付出那麼多。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建設家鄉,報效祖國!」來自定日縣二中的學生米瑪頓珠告訴記者。

思政課上,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講。人民日報記者 徐馭堯攝思政課上,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講。人民日報記者 徐馭堯攝

這堂課不僅僅吸引了孩子們,在授課的同時,車廂的頭尾也有不少圍觀的列車乘客。他們被這裏的熱鬧吸引而來,也被講課的內容吸引在這裏駐足良久。

「之前只是坐火車看風景,但是聽了這些故事,我們對鐵路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一名來自江蘇的遊客告訴記者。

「想到要坐幾十個小時的火車,我們為什麼不給孩子們在車上安排一節思政課呢?」帶隊教師、上海援藏幹部、定日縣教育局副局長汪海鯨告訴記者,「前不久,我們敲定了坐火車前往上海開展活動的計劃。」

於是,這堂思政課正式提上日程。在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的精心準備下,這些孩子們接受了一堂內容豐富的課程。「很多知識我之前也不知道,或者只是略知皮毛。這堂課不僅內容豐富,更是結合他們乘坐鐵路的經歷,會讓孩子們受到更深刻地觸動。」汪海鯨說,「援藏以來,我們持續開展各類現場思政課,邀請基層工作者講述自身故事,讓學生們在身臨其境中感受祖國發展。」

隨後,這20多名學生將乘坐列車向上海出發。在那裡,他們要開展為期七天的訪學,不但要參觀外灘等知名地標,前往各類教育基地開展學習,還要和鬆江的孩子們開展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