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花江上看吉祥之林|長春:加快建設國家文旅產業高地

編者按:

  鬆水悠悠,文脈流淌。鬆花江源自長白山,滋養吉林大地。它從遠古流淌至今,浸潤著生命的韻律,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厚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今年6月,吉林省發佈了《鬆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遊發展規劃(修編)》提出,建設吉林省鬆花江流域成為國際知名、中國一流的世界級大河旅遊目的地和世界級冰雪旅遊渡假地。

  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吉林大地上不斷深化。吉林省沿鬆花江各地積極謀劃佈局,精心開發旅遊資源,正不斷提升綠水青山的「重要性」、金山銀山的「含綠量」,探索「守綠換金」「點綠成金」的轉化路徑。

  從火出圈的「這有山」到「雪餅猴」,從《人世間》打卡點到54路有軌電車文旅專列,越來越多的文旅新場景、新地標在長春湧現……

  作為屢屢上榜熱門旅遊目的地的城市、連續10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長春文旅一直備受矚目。

  當前,長春市加快建設「一中心、五高地」,順勢而為,聚勢而行,錨定全省旅遊「萬億級」、長春旅遊「5000億級」發展目標,全力寫好新產品、新場景、新業態三篇「新」文章。

  「治理一條河,改變一座城」的長春實踐

  水是城市的血液,河是城市的靈魂。

  從高空俯瞰長春,伊通河由南向北貫穿整個城區。作為鬆花江的二級支流,伊通河全長342.5公里。其中,在長春境內232公里,城區段48.82公里。

  水城共融。2016年,長春市啟動伊通河綜合治理暨百里生態長廊建設工程,8年來,伊通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條縱貫南北的「生態綠軸」緩緩打開。

  長春市結合「汽車城」「電影城」「雕塑城」等特色,以「三區五島十園」為載體,將歷史和地域文化融入沿河景觀。「三區」為往事如影、月光如弦、樂活如歌;「五島」為櫻花島、回憶島、月亮島、歡樂島、愛琴島;「十園」為工業軌跡公園、漁航文化公園、治河紀念公園、影像民俗公園、月荷文化公園、鬆濤詩話公園、歡樂節慶公園、休閑體育公園、農耕生態公園、濕地拓展公園。

  伊通河南部的南溪濕地公園佔地310公頃,因生態得到恢復,吸引了東方白鸛、綠鷺、池鷺、紅嘴鷗等20餘種鳥類,已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在長春北部的伊通河下遊,佔地面積11.97平方公里的北湖國家濕地公園水網密佈、水岸交錯。公園內遊廊小徑,移步異景,漫步其中能感受到「北國江南、詩韻水鄉」的意境。

  前不久,伊通河中段55公里連接南溪濕地公園和北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濱水綠道全線貫通,騎行、露營、商業等多重元素相互交織,成為長春綠色發展的新亮點。

  截至目前,長春市建設了約800公里綠道,主要集中在淨月潭周邊、伊通河兩岸、南溪濕地公園、北湖國家濕地公園等。「今年我們將完成200公里綠道的建設和改造任務,到2025年再完成約100公里。我們的目標是讓長春的綠道系統更加完善、更加便捷、更加舒適,讓市民能夠暢享高品質的綠色生活。」長春市建委有關負責同誌說。

  如今,伊通河集水生態、水文化、水哲學於一體,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展示著全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城市發展與水的共生共榮,以優美的生態環境彰顯省會擔當。

  以水為基 串聯起鄉村振興的富民盛景

  在長春東區,鬆花江的重要支流飲馬河潺潺流淌,宛如一條蜿蜒的玉帶,串聯起一片片水稻種植主產區。

  金秋時節,位於飲馬河西岸的長春市九台區龍嘉街道紅光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氣息,放眼望去,稻田中泛起層層金浪。

  得益於優質水源的滋潤,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享有「稻村」的美譽。如今,紅光村在田邊種植鮮花、修建棧道,精心打造景觀小品,配合稻田風光,深挖農耕文化建起村史館和稻米產業展覽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新業態,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我們紅光村生產的稻米重如沙、亮如玉、湯如乳、溢濃香……」紅光村黨總支書記李在德說,村里的276公頃水田,實現了高標準農田全覆蓋。全村的耕地整合到一起,糧食產量提高10%、肥料利用率提高2%、灌溉效率提高7%。如今,紅光村的水稻不僅連年豐收,還打造出了綠色有機大米的特色品牌。

  近年來,九台區聚焦糧食增產,目前年度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90萬畝以上。2023年,該區糧食產量達到39.8億斤,創歷史新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邁入全省第一方陣。

  在長春最北部的榆樹市五棵樹鎮境內,鬆花江一路向西奔騰而過,成為滋養鄉村產業的不竭動力。目前,五棵樹鎮開發建設了「江心島」「水上樂園」「五棵樹碼頭」「渡假村」等景點,形成了「河湖+生態+農業+旅遊」四位一體綠色發展新格局。

  「依託一江秀水,五棵樹鎮不斷髮展壯大具有地方特點的白酒釀造、黃牛養殖、豆製品加工、大棚蔬菜、鬆花江旅遊、商貿服務業等六大特色產業,形成鬆花江畔遠近聞名的‘六張名片’。」榆樹市政府相關負責同誌說,鬆花江不僅是榆樹市重要的生態帶,也是重要的生產帶,更是重要的生活帶。

  榆樹市是以糧聞名的全國農業大縣,享有「天下第一糧倉」的美譽。近年來,榆樹市糧食產量穩定保持在70億斤階段性水平,連續20年位居全國縣(市)第一位。

  以水為媒,激發發展新活力。近年來,榆樹市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極大促進和保障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有力助推了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因地製宜打造特色沿江經濟帶,助推全域旅遊;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帶動干豆腐、白酒、黃牛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稻穀千層浪、瓜果十里香。九台區和榆樹市糧食增產增收、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只是長春市鄉村振興鮮活的縮影。

  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長春市糧食人均佔有量、商品量、淨調出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2023年,長春糧食產量達到254.91億斤,比上年增產6.43億斤;全市農業總產值完成967.6億元,增長4.7%。

  以「城」相見 一座文旅名城的發展機遇

  從漫步伊通河、北湖之畔欣賞華燈璀璨、霓虹競豔,領略浪漫城市風情,再到徜徉桂林路、紅旗街頭體驗市井煙火、人間美味……繁華與靜謐同在,歷史與現代碰撞,宜居與宜業並存,一個個新文旅地標,給長春增添了更多生動的表情,成為幸福之城的生動註腳。

  在《鬆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遊發展規劃(修編)》中,提出構建「一核兩極,一廊多節點」的鬆花江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設置長春、吉林作為鬆花江文旅驅動「核心」,不但能集中資源提升城市的旅遊服務水平和吸引力,兩座城市通過發展「軸線」將核心區域與周邊地區緊密連接起來,形成旅遊發展合力,提升全省旅遊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我們將堅決扛牢省會的文旅責任擔當。」長春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長春旅遊業佔全省「半壁江山」,目前正圍繞全省旅遊「萬億級」、長春旅遊「5000億級」發展目標,把握大眾旅遊、全域旅遊的趨勢和潮流,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可持續的文旅產業生態鏈,大力推進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和場景創新。

  2023年末,長春發佈的《長春市旅遊產業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中提出了10項行動計劃26條重點任務,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強力推進旅遊5000億級產業建設,建設國家文化和旅遊產業高地。

  長春市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長春市將積極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聚焦培育千億級文旅產業集群,實施全市旅遊產業建設10項行動,配套出台10個方面產業支持政策,成立文旅影視集團,加快文旅資源全域、全季、全要素、全產業鏈整合,堅持文化和旅遊雙輪驅動、冰雪和避暑雙業並舉,對接全省旅遊產業總體佈局,構建聯動冬夏、帶動春秋、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季旅遊格局,加快打造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東北亞區域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