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累計損失千億!經銷商越賣越虧、資金鏈斷裂,汽車流通協會遞交緊急報告

9月2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文稱,持續的「價格戰」等使得汽車經銷商深陷泥潭,尤其面臨著資金流動性極度緊張的突出問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已向政府有關部門正式遞交了《關於當前汽車經銷商面臨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相關情況的緊急報告》。

在聲明中,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指出了當前汽車經銷商面臨的兩大主要問題:一是庫存過高等因素導致經銷商被迫低價拋售,二是虧損帶來的資金鏈斷裂風險。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呼籲,政府相關部門能夠高度關注當前汽車經銷領域所面臨的資金困境和關停風險問題,果斷採取階段性金融紓困政策措施。

從去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國內汽車市場深陷一場又一場激烈的「價格戰」。在這場看似熱鬧繁榮的競爭背後,汽車經銷商的生存狀況卻急劇惡化,整個汽車流通行業被一片陰霾所籠罩。

需要指出的是,經銷商爆雷事件往往會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有些經營困難的經銷商會在出售前對車輛進行抵押換取現金流,這常常導致消費者支付全款後卻無法提車或上牌,最終被迫走上漫長的維權之路。因此,汽車經銷商的經營穩定關係重大。

經銷商深陷泥潭

「若不是經銷商處境真的十萬火急,協會也不會去發這樣一份公告。是有太多太多的經銷商已經遇到了困境並向協會求助,協會進行了充分的調研才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內部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根據官網,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是在民政部註冊登記的汽車流通行業國家級社團法人組織。它是由汽車(含二手車)銷售企業、汽車生產企業的銷售部門、汽車跨國公司在華機構等自願參加的全國性汽車服務貿易行業社團組織,總部設在北京。於1991年由民政部正式批準成立。

去年,汽車4S店倒閉的事情時有發生。進入2024年,區域性的經銷商龍頭企業接二連三地遭遇財務危機,多個地方的主流汽車品牌老店關門停業。

今年1月,廣東永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被曝出旗下多家4S店倒閉的消息,2月29日,該公司公開表示:「因經營不善、負債嚴重,公司業務無法正常開展……決定從2024年3月1日起正式結業。」

今年6月,江蘇省知名大型汽車經銷商森風集團出現財務危機。該公司隨後在官網承認這一傳聞,並表示集團資金狀況出現問題以來,集團主動與主機廠、金融機構和廣大客戶溝通對接,將積極應對、爭取走出困境。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盈利能力下滑也成為了行業的主要基調。

價格戰嚴重壓縮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新車價格倒掛現象嚴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此前發佈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車企「以價換量」帶來了直觀的負面效應,各家經銷商的利潤均大幅縮水。在上半年,國內汽車經銷商的虧損比例高達 50.8%,而盈利比例僅為35.4%。虧損面較上年有明顯擴大,部分經銷商已處於赤字經營狀態,風險進一步加劇。

與此同時,二級市場中的汽車經銷商板塊也未能倖免於難,股價與市值普遍遭受重創,還有龐大、廣彙等經銷商巨頭不得不摘牌退市。

價格戰攪渾了「蓄水池」

「價格戰」如何影響經銷商?

長期以來,在汽車經銷體系下,經銷商都被視作車企的「蓄水池」。車企將車輛批發給經銷商,經銷商再根據當地市場情況調整售價出售給消費者。這相當於車企將重資產轉嫁給了經銷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車企緩解資金壓力。

為了完成全年銷售目標,廠家對於經銷商往往設有較高的銷售指標,較為強勢的廠家還會不斷向經銷商大量壓庫存,否則經銷商很難在年底拿到廠家的返利。而返利是經銷商的重要利潤來源。

隨著價格戰的持續,想要完成銷售業績,經銷商就不得不跟隨降價賣車、拋售庫存,進而導致進銷價格倒掛嚴重,經銷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但與此同時,汽車流通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且民營企業佔比較高的行業。有汽車經銷商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經銷商普遍資產負債率非常高,有的甚至通過各種方式做到了80%甚至90%。」

在盈利不佳的情況下,經銷商又要面臨融資到期履約困難壓力,導致其資金鏈斷裂風險陡增。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經銷商進銷倒掛數據最高已達-22.8%,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擴大了10.7個百分點。據協會專家相關數據分析,8月,新車市場的整體折扣率為17.4%,今年1-8月,「價格戰」已致使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1380億元,對行業健康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經銷商自救,仍難扭轉趨勢

其實經銷商們也並非沒有積極自救。

此前,不少品牌經銷商都曾向廠家發出暫停進貨、降低銷售指標的緊急呼籲,以此來應對越發嚴峻的庫存壓力和資金短缺問題。

今年5月份,保時捷中國區經銷商聯合抵製事件就曾引發大量關注。有消息稱,保時捷中國為了完成銷售任務,選擇向經銷商壓庫,給經銷商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導致保時捷中國與經銷商矛盾激化。保時捷部分中國經銷商發起抗議和抵製,停止提車,同時「逼宮」德國總部,要求保時捷總部給予補貼的同時並且更換中國相關高管。

向新能源轉型是最常被提及的自救路徑。不過,在不少從業者看來,經銷商轉型難度極大,尤其是起步晚的企業。

一名河南的經銷商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不管什麼時候,好賣的品牌想入網一定是要求十分嚴格的,像我們這種已經把資源全部都砸在舊品牌上的,要換門頭需要清庫存、重新裝修,有的品牌要求高,幾乎要把老店扒掉重建一遍,而現在的資金根本支撐不起來我們的轉型。」

無論是關停或更換汽車品牌經營,經銷商在資產貶值、庫存車輛及售後備件處理、主機廠返利、客戶權益、員工遣散等方面都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因此,被動等著主機廠調整產品組合、銷售政策等來拉動銷量,成了不少經銷商迫不得已的選擇。

事實上,即便是主攻新能源汽車的經銷商,活得也不輕鬆。

日前,電動車經銷商奧創控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申請。

招股書顯示,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022財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2023財年,奧創控股實現營收7694.89萬美元、6813.36萬美元,2023財年同比下滑11%;淨利潤分別為94.96萬美元和-0.78萬美元。

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2024財年上半年,其營收為3318.97萬美元,同比下滑4%;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7.13萬美元跌至-39.94萬美元,同比下滑660%。

該公司表示,2023年,市場上電動汽車供應過剩,對電動汽車零售價造成重大下行壓力。競爭對手開啟價格戰以爭奪市場份額,致使奧創控股失去訂單,不得不降低零售價(包括服務價)以進行競爭,這導致收入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