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美麗孔雀在北疆開出「致富屏」

「芳情雀豔若翠仙,飛鳳玉凰下凡來 。」這樣美豔絕倫的畫面,在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經常可以看到。原來在合作社生活了三百多隻孔雀。剛入秋的烏蘭浩特,暑意還未過,孔雀們一會兒嬉水、一會兒開屏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好不悠然自得。

孔雀「落戶」

孔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而處於溫帶的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是如何讓這三百多隻孔雀安家的呢?

一次偶然的機會,周海南和姐姐周海燕兩姐妹瞭解到孔雀既漂亮又全身都是寶,便於2011年,兩姐妹一同成立烏蘭浩特市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從南方買回了十隻孔雀進行飼養。由於環境氣候等問題,十隻孔雀在冬天就全部死亡,兩姐妹十分痛心,並且還遭到了周圍親戚朋友的質疑。

周海南姐妹沒有氣餒,通過經驗地積累和學習,第二年又重新購買了三十隻成年孔雀進行更加科學地飼養,有了經驗後,三十隻孔雀成功過冬,並且生下了200多隻小孔雀。

兩姐妹正在因為小孔雀的出生欣喜雀躍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200多隻小孔雀全部被老鼠咬死了。「我當時以為是在做夢,不敢相信這是真實的。」周海南迴憶道。傷心欲絕的周海南彼時不知如何是好,姐姐周海燕便安慰她:「這證明我們已經攻克了飼養技術,我們只要再重新振作、總結經驗就一定能成功。」

兩姐妹通過不斷努力,悉心、科學的照料,孔雀們逐漸適應了環境,生長得也越來越好。並於2013年合作社開始盈利,2015年周海南姐妹開始製作孔雀羽毛手工藝品。

孔雀「蝶變」

走進合作社的孔雀研學基地,映入眼簾的是孔雀羽毛書法繡、立體孔雀羽毛黏貼畫、孔雀羽毛扇子、孔雀羽毛婚紗……各式各樣漂亮的孔雀羽毛手工藝品陳列其中,令人目不暇接。

「養殖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孔雀的彩色羽毛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會自然脫落的,於是我和姐姐就‘撿’起了之前和家裡老人學習的製作羽毛工藝的手法,開始做起了孔雀羽毛手工藝品。」周海南姐妹沒想到做好的手工藝品很受周圍人的喜愛,「我們當時就試著線下售賣,很多人都很喜歡我們的手工藝品,逐漸有點供不應求了。」

2019年,興安盟人社局瞭解到了周海南姐妹的情況,並幫助她們成立了興安盟蒙雀培訓學校,學校主要培訓羽毛手工藝品製作技能。到目前為止,學校培訓人員涉及3個旗市27個嘎查村社區,培訓人數超3200人次,其中殘疾人680人次,已有590人取得了就業資格證書,其中有200餘人成為合作社製作工人,進行孔雀羽毛飾品的代加工,為合作社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技能人員的儲備工作。

張曉慧2020年參加培訓學習後,便作為孔雀羽毛手工藝品工人,長期留在合作社工作。「當時正好在我們嘎查開了培訓班,還是免費培訓,我很感興趣,就去學習了,工作之後不僅有了一份不錯的收入,每天心情也很好。」張曉慧如是說。

「此外,興安盟人社局還支持我們參加了第六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我們在大賽內蒙古選拔賽中獲得了製造業組三等獎的成績,這不僅是對我們的認可,更為我們項目的未來發展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周海南說。

有了充足的製作工人,合作社的孔雀羽毛手工藝品的生意更是如火如荼,據周海南介紹,現在孔雀羽毛手工藝品佔合作社收入的三分之二。

現在,烏蘭浩特市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羽毛工藝品製作技能已經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勞務品牌」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非遺保護項目」。

此外,周海南、周海燕姐妹在發展中通過羽毛工藝品製作項目促文化創意與產業融合,借力打力、以遊促銷。目前已經與30家旅行社達成合作協議,遊客在逐日增加,通過旅遊產業大力推廣羽毛工藝品影響力,促進當地餐飲、休閑、民宿等行業的發展。

提起未來發展,周海南表示,希望接下來可以打開更多的銷路,讓更多的人瞭解到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同時通過合作社帶動更多的人就業,促進家鄉的經濟發展。

據悉,近些年,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圍繞技能人才需求,調整《重點產業職業培訓需求目錄》,大規模開展重點群體就業技能培訓、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3.11萬人次。(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高平、王瀟 通訊員單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