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北京丨一枚雞蛋的跨國突破

微觀檔案

微觀主題:種雞出口「零的突破」

微觀地點:北京市平穀區峪口鎮

微觀案例:從「中國農科第一鎮」里,走出「京」系列高產蛋雞

「中國籍」蛋雞在非洲產下雞蛋。受訪者供圖「中國籍」蛋雞在非洲產下雞蛋。受訪者供圖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2023年10月11日,「中國籍」蛋雞在非洲坦桑尼亞產下了第一枚雞蛋。當地需要好雞蛋,中國送去了好蛋雞。這是中國種雞出口「零的突破」,坐標:中國,北京,平穀區,峪口鎮。

雞蛋說來很普通,中國幾千年前就開始養雞。可國人「雞蛋自由」的日子,其實也就四十來年,而蛋雞不依賴進口的日子,滿打滿算十四年,家禽良種開始走出國門,兩年。

雞蛋只有小心放在自己的筐里才踏實。如今,只要在雞蛋領域談糧食安全,在種雞領域問種業振興,都繞不開峪口——不但沒有「卡脖子」,可稱得上「強優勢」。中國人今天每吃兩枚雞蛋,就有一枚來自峪口的蛋雞。

糧食只有牢牢端在自己的碗裡才放心。從蔬菜、主糧、水果到智能設備,在北京峪口,農業中關村、京瓦中心、博士農場、全國重點實驗室、多個國際研究院正在集聚,解決更多糧食安全領域「卡脖子」問題。對北京而言,實施「百千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而對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峪口鎮的探尋,對「五大振興」齊抓並舉的「峪口模式」的關注,或是一個值得長期借鑒觀察的「小切口」。

中國家禽良種首次走出國門

時間拉回到一年多前。曆時三個月的準備,2023年6月15日,淩晨3點,北京市平穀區峪口鎮,1.65萬隻高產蛋雞和白羽肉雞的1日齡雛雞,經過分揀、公母鑒別、稱重、注射免疫、裝箱、噴霧免疫,乘坐專車前往大興國際機場。次日淩晨0點15分,經北京海關檢疫合格,這些特殊的「旅客」飛抵坦桑尼亞——我國家禽良種首次走出國門。

中國蛋種雞走出國門。受訪者供圖中國蛋種雞走出國門。受訪者供圖

飛往坦桑尼亞的高產蛋雞名叫「京紅1號」,因產地北京、蛋殼紅色得名。而「京紅1號」,也是我國首次實現禽類核心種源自主可控的當家品種。

「很多人喜歡紅殼蛋,認為紅殼的好吃,顏色也喜慶,所以新品種上市的時候,市場一下子打開,中國的蛋雞,終於不再被外國技術‘卡脖子’了。」重溫「京紅1號」的誕生往事,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禾特家禽研究院院長吳桂琴依然難掩激動。

京紅1號父母代母雞。受訪者供圖京紅1號父母代母雞。受訪者供圖

京紅1號、京粉1號只是開始,隨後京粉2號、京白1號、京粉6號相繼問世,這5個京系列蛋雞品種,實現了蛋色、蛋重、羽色全覆蓋,累計推廣72億只,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58%。

「現在,中國人每吃2枚雞蛋就有1枚來自我們的蛋雞。」吳桂琴對每一個品種如數家珍:京紅1號如今已經升級到「3.0版本」,實現產蛋更多、成活率更高、料蛋比更低、蛋品更優、淘汰雞體重更大、商品化率更高、綜合效益更佳等七大價值,90周齡飼養日產蛋數435.9個、淘汰雞體重達到2170克……

為何聊起「淘汰雞」?市場是真刀真槍與國外壟斷公司磕下來的,處處是學問。「淘汰雞」只是相對於「育種雞」而言,對很多養殖戶來說,賣雞蛋是收回成本,國人「燉老母雞」的愛好,才是利潤之源。產蛋週期結束後,母雞體重更大更肥更健康更好賣,對養殖戶太重要了。

機會從來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兩年前,因為國際蛋雞市場禽流感等原因,非洲市場出現了供應缺口,坦桑尼亞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中國種雞出口至此實現「零的突破」,甚至連海關方面對此都感到新奇,因為一切手續與流程都是新的。

「到2030年,世界蛋雞看峪口。」吳桂琴說,她有這個信心。

蛋雞「強優勢」,肉雞解鎖「卡脖子」

解決種業安全問題,有很多評判維度。最簡單的標準,完全自主的叫「強優勢」,嚴重對外依賴的叫「卡脖子」。在蛋雞領域,中國已經是「強優勢」,但在種業很多領域,依舊要面臨「卡脖子」的窒息感,其中就包括白羽肉雞。

可喜的是,和「京紅1號」一起抵達坦桑尼亞的,還有一千隻「禾特188」快大型白羽肉雞父母代種雞。這個品種,由峪口禽業的家禽研究院研發團隊自主培育。

「2021年,我國白羽肉雞屠宰量超65億只,然而祖代種雞全部依賴進口,成為行業發展的切膚之痛。」吳桂琴說,從蛋雞育種到肉雞育種並不是「一拍腦袋」的決定。當時,峪口禽業在蛋雞育種上已經相對成熟,形成了標準化的育種製種模式,為肉雞育種打下基礎。

2021年年底,「禾特188」等為代表的國產白羽肉雞通過審定,結束了白羽肉雞種源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

農業科技創新的「峪口矩陣」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養雞場,到如今全球最大的蛋雞製種公司,峪口禽業黨委書記周寶貴見證了企業發展的輝煌歷程,而作為土生土長的峪口人,他也親曆著家鄉峪口鎮的蝶變。

峪口禽業現代化種雞舍。受訪者供圖峪口禽業現代化種雞舍。受訪者供圖

「峪口如今就是農業科技創新大平台,現在每週都會有來自國內外的企業、科研機構、頂級專家到鎮上調研、交流、洽談,這是難得的資源,為我們做企業的帶來更多發展契機。」周寶貴說。

2020年7月,北京市政府批複《平穀區農業科技創新及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農業中關村」。作為平穀區農業中關村建設的核心區和主陣地,這兩年,峪口鎮成為產業熱點地區。

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園區,是農業中關村的核心引擎,「京」代表北京,「瓦」代表荷蘭瓦亨寧根大學,其肩負著向全國輸送農業科技成果的重任。

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受訪者供圖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受訪者供圖

不是簡單合作,而是把創新的「土壤」也移植了過來。這裏借鑒了瓦亨寧根大學「農業金三角」的模式,就是把科研機構、企業、政府放在同一平台,融合三方力量,共同構建科技創新生態。據悉,核心區域目前已引進京瓦中心、北大荒、蘇陀科技、大偉嘉等20餘家知名企業和研發機構,一期空間「滿員」。

此外,北側的中國農科院蔬菜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高速建設;西側的農業微生物國際研究院、正大國際研究院加速落地。緊鄰的保利集團合成生物中心和綜合研發中心、農業中關村科研總部(生物種業)創新中心等也已在此處安家。在北京峪口,農業科技創新正在自發形成集聚效應,研發元素加速向這裏靠攏,產生科技創新的「峪口矩陣」。

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現場」

農業技術創新,通常並不直觀,但偏偏在峪口很「直觀」,因為科技成果的集成轉化,第一「現場」經常就在鎮里。博士農場、京瓦科技示範園、拜耳耘遠農場、金源穀小麥育種基地、華頌種業馬鈴薯生物育種試驗基地、愛科農超級田……這裏有很多農場,身份絕不平凡。

今年5月,峪口鎮打造的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櫻桃產業智能化設施集群——優山美地櫻桃產業園,喜迎豐收,北京市民一年四季有櫻桃吃成為現實。進入豐產期後,每年櫻桃產量可達56萬斤以上,經濟收入2500萬元。

優山美地櫻桃產業園。受訪者供圖優山美地櫻桃產業園。受訪者供圖

佔地超800畝的平穀高效智能溫室集群預計明年投產,這是華北最大的高效設施溫室,總投資約13億元,年產番茄超8000萬噸。

鄉村搭台,技術拉動,農業中關村與周邊村莊,互相帶動的「兩村模式」,讓更多企業完成了從知曉峪口到投身峪口的轉變。

僅在2023年,峪口鎮就新引進企業783家,其中17家高新技術企業、17家外資企業,彙聚200餘家涉農企業,農業總產值11.8億元。

「博士農場」與「科技小院」

2024年9月,峪口鎮東凡各莊村「博士農場」,連片的農田里,大豆秧苗綠意盎然,技術人員穿梭在大豆田里,正進行最後一次種子提純作業。

9月24日,平穀區峪口鎮東凡各莊村博士農場100畝大豆田,村民正在除雜草。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9月24日,平穀區峪口鎮東凡各莊村博士農場100畝大豆田,村民正在除雜草。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種好梧桐樹,鳳凰自然來。兩年前,平穀區全面啟動「博士農場」項目,吳桂琴不再是峪口鎮唯一的博士。到了2024年,走在鎮里村里,博士甚至到了「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地步。

「博士農場」由政府搭台,吸引農業高科技人才入駐創業,是農業中關村實施「金三角」模式的又一創新。

平穀區峪口鎮東凡各莊村,博士農場種植的大豆。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平穀區峪口鎮東凡各莊村,博士農場種植的大豆。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周美亮是第一批來到博士農場的博士,他播種了220多份的蕎麥「實驗種子」,都是為平穀量身挑選。9月至10月,蕎麥花總會如約綻放,可食可賞。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朱作峰的旱稻實驗田,緊鄰著周美亮的蕎麥田。10月蕎麥花開的時候,旱稻也正好迎來收穫期。朱作峰的到來,讓北京消失多年的旱稻在峪口「重生」。

在鎮上,博士「含量高」的村子不止一個兩個,甚至院士團隊也進駐了峪口。截至目前,峪口鎮創建「博士農場」15個,覆蓋了鎮內大部分村莊。

除了「博士農場」,峪口還有大名鼎鼎的「科技小院」,而且全國科技小院的總部就設在峪口。

平穀區峪口鎮西凡各莊村科技小院,門前有百畝荷塘。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平穀區峪口鎮西凡各莊村科技小院,門前有百畝荷塘。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科技小院是一種模式,農學師生們以農民為中心,和當地農技人員配合,把當地需要的知識技術傳授給高素質農民,最終培養出一支用得上、留得住、常在村、常駐村的鄉村本土人才隊伍。

這幾年,一批又一批的農大師生來到峪口的科技小院,送技術,練本領,搞科研,做活動,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看著一撥撥學生過來,峪口的幹部們特高興,這高興里其實也有點「小私心」——師生們對峪口越來越有感情,以後有好技術總想著這裏,有好資源不會忘了這裏,甚至有學生乾脆畢業就來到了峪口,這個地方實在太適合「學以致用」了。

除了院士、博士、教授、學生、各村的好把式,峪口龐大的人才矩陣里,必須還有「第一書記」。今年1月,一共有12位駐村第一書記紮根峪口,抓班子帶隊伍、蹚路子育產業。為了讓駐村第一書記鉚足幹勁兒,鎮里為此專門策劃了一場第一書記「賽馬會」,給第一書記們搭建交流平台,給村里發展出金點子。

咖啡「野路子」,鄉村振興「正路子」

北京的農業大區平穀,不僅有好吃的大桃,也有好咖啡。平穀農業強鎮峪口,博士們想喝好咖啡,也有好去處。咖啡館名字挺逗,叫「野路子」,咖啡可一點不野,很正宗,很對路子。

9月24日,平穀區峪口鎮西營村,在村中休閑區喝茶聊天的人們。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9月24日,平穀區峪口鎮西營村,在村中休閑區喝茶聊天的人們。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記者到訪時,咖啡館里人不少,有人邊喝咖啡邊逗貓,店裡走的是懷舊風。在咖啡館上班的都是峪口年青人。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每天做著喜歡的事情,店裡裝修懷舊,年青人在這裏卻看到了未來。

咖啡館不是標配,也不是鎮上硬拗的時尚,各種各樣的城市文化與鄉村特色,在峪口鎮的村落里自然生長。峪口值得推薦的,遠不止產學研資源,既有好風景又有新經濟的開放式花園小鎮,在峪口比比皆是。

東凡各莊村,道路兩側繁花似錦,農戶門前花木掩映;西營村,開窗攬綠,啟簾見花,舉步摘果。走進峪口鎮蔡坨村,一棟棟改造後的新房子其實都內有乾坤。「平急兩用」發展先行區,蔡坨村是首批試點,382棟隔離房,平時美觀實用,真有急事,立刻變身應急保障用房。

美麗鄉村,標配的是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2023年9月,「國粹文化」走進農業中關村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峪口鎮拉開帷幕。趙保樂、張四剛等曲藝界名家帶著京劇、評劇、崑曲、京胡、書法、黃梅戲、河北梆子等精彩節目,走進了峪口,來到村民身邊。

平穀區峪口鎮西營村,家長帶著孩子在兒童樂園玩耍。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平穀區峪口鎮西營村,家長帶著孩子在兒童樂園玩耍。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村莊有特色,產業有特色,鎮里的各項支持與服務有特色,讓鎮外的人才與企業,來了就「不想走」,不僅喜歡在這裏創業,更喜歡在這裏生活。峪口鎮黨委書記任海軍介紹,這就是為何峪口鎮在近兩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在強調頂層設計和統籌。具體路徑就是,以農業中關村示範片區建設為抓手,從科技賦能城鄉融合發展入手和破局,圍繞「園區+基地+社區」佈局,實施空間統籌、產業統籌、體制統籌。根據全鎮發展佈局,將相應的企業資源、重大項目引入到村莊,讓每個片區、村莊之間,既有統一的產業發展目標,彼此之間的產業又存在差異化,規避同質化,目標則是實現「一區域一規劃」「一村莊一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回到文初的那個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中國古老的哲學題。放在現代農業里,是一個關於種子起源與種業振興的思考題。放在北京市平穀區峪口鎮,則是一個關於謀劃發展佈局、科技賦能鄉村的必答題。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五個振興」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互為因果、互為表裡,是一個鮮活的治理系統,是生動的發展格局。讓一枚雞蛋出國,讓一個產業興旺,讓一個鎮子興盛,一切的努力,正如任海軍所說,「最終還是要讓每一個村莊、每一位百姓都能實實在在享受到中國農業產業強鎮帶來的福利。」

  • 微觀微聊

打造農科創強鎮,踐行「峪口兩村模式」

(平穀區峪口鎮黨委書記任海軍)

新京報:「一枚雞蛋的非洲之旅」,是種業振興中峪口貢獻的寫照,在走訪中,經常聽到的「兩村模式」究竟是什麼?

任海軍:建設具有全國引領力和全球影響力的農業中關村,打造中國農科第一鎮,是當前峪口鎮的發展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峪口鎮以黨建為引領,圍繞產業、人才、組織、生態、文化五大振興,探索出峪口鎮鄉村振興「兩村」發展模式,即希望以農業中關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20個行政村發展。交出農業中關村建設百分答卷,也讓峪口鎮的每一個鄉村振興起來,讓峪口的老百姓過上更幸福的日子。

新京報:築巢引鳳,在政策方面峪口鎮做了哪些工作?

任海軍:更多的企業願意走進峪口鎮,但是如何留住這些優質資源?政策、土地、「未來」和服務都至關重要。2022年,峪口成為全市首個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獲得正式批複的鄉鎮。這兩年,峪口鎮進行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經營。2023年,全鎮20個村共同發力,打破要素製約,累積收儲土地總量達10000餘畝,承載科技成果轉化、示範推廣佈局,滿足項目用地需求,為農業中關村項目落地留出戰略縱深。盤活閑置廠房資產6.2萬餘平方米,為招商引資和打造應用場景做足儲備。峪口鎮還圍繞「一園區+多基地+兩類社區」的發展格局,嘗試探索峪口鎮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比如,我們正在積極籌備EOD項目,打造現代漁業產業園,落地康養項目,規劃濕地公園等。通過前期積極招商引資,已經有多家企業有意向落地。

新京報:除了創新平台,讓人才「生活在峪口」還有哪些理由?

任海軍:目前,峪口鎮集聚了數百家高精尖企業、小而精企業,未來的平穀值得期待,未來的峪口鎮同樣值得期待。就如同平穀的好山好水一樣,生態一直是平穀區峪口鎮發展的底色。作為平穀農業中關村核心區,這兩年,我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等,著力打造天藍水清、森擁園簇、秩序壯美的花園鄉村。同時,峪口鎮打造出愛才、懂才、聚才、興才的發展新生態。比如為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平台,探索農業中關村「揭榜掛帥」機制,華北最大的高效智能溫室集群就是通過這個機制引入。峪口鎮也在不斷提升留住人才的服務,為16家服務農業中關村發展的企業、120餘名科研人員提供人才公寓,拎包入住;開通「人才班車」切實解決在平穀工作人才的上下班通勤出行問題。未來,我們會堅持農業農村優正選展,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高質量落實北京「百村示範、千村振興」工程,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力交出「中國農科第一鎮」的百分答卷。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