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基於地理位置開展碳足跡評價軟件發佈

9月26日,全球首款基於地理位置開展全生命週期碳足跡評價的GIS-LCA(基於地理位置的全生命週期評價)軟件正式發佈。‌這款軟件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開發,旨在為產品碳足跡評價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

全生命週期碳足跡評價是以過程分析為基礎的評價法,對產品原材料開採、生產、使用以及廢棄全過程進行跟蹤、定量分析與評價,評估產品在生命週期或服務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對氣候變化的潛在影響。

這款軟件的發佈標誌著我國在碳足跡評價技術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也是我國首款貫徹《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24067-2024)的軟件。

全球首款基於地理位置開展全生命週期碳足跡評價的GIS-LCA軟件正式發佈。‌主辦方供圖全球首款基於地理位置開展全生命週期碳足跡評價的GIS-LCA軟件正式發佈。‌主辦方供圖

建立與國際銜接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刻不容緩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任務要求。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聯合14部委發佈了《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從夯實制度基礎、構建工作格局、構建國際互信、加強能力建設四個方面提出了22項任務,包括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的「兩大基石」,即核算標準和因子數據庫。

近年來,歐盟為了保護本地產業和市場,以產品碳足跡指標設置貿易門檻,推行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和歐盟電池法案這些單邊措施,嚴重衝擊了國際貿易體系,對我國優勢外貿產品出口帶來相應的負擔,加快建立與國際銜接的碳足跡管理體系、有效應對國際涉碳貿易政策刻不容緩。

另一方面,歐盟主導的碳足跡核算標準普遍採用國家平均因子數據,並不完全適用於我國現實國情。此外,國際慣用數據庫中涉及中國的因子數據完全滯後我國實際水平,給國內動力電池出口核算碳足跡帶來很大的困擾。

因此,立足我國國情建立適應國際規則的碳足跡管理體系非常關鍵也非常迫切,《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明確,要完善國內規則、加強國際銜接,建立兼具中國特色與國際影響的碳足跡管理體系。

幫助政府、企業及時準確核算碳足跡

據瞭解,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於2011年成立了泛能源大數據與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的指導下,田亞峻研究員帶領團隊開創性提出基於地理位置的全生命週期的GIS-LCA系統。將地理信息與LCA碳足跡評價全面融合的新方法,可以解決國際碳足跡標準無法精準識別數據的空間差異,以及不適用於我國空間發展不均衡的國情等問題。

謝克昌介紹,GIS-LCA首次提出將生命週期評價的四個階段與地理信息系統完全融合的做法,提出了LCA背景數據庫空間化技術、研發了在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上建立拓撲模型的技術、開發了空間運算與LCA運算耦合的算法。

「今天發佈的GIS-LCA軟件是多項技術的集成,是全球首款直接在地理信息系統上開展LCA應用的工具,可為碳足跡精確核算和管理提供科學、全面、系統的軟件平台,可以反映我國工藝技術水平現狀及區域差異性,幫助政府部門、企業等及時、準確、可靠地核算碳足跡,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將發揮奠基性的作用。」謝克昌說。

據介紹,GIS-LCA技術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核心內容已被國家標準採納,在企業、政府中得到應用。在浙江省樂清市的電力電氣碳足跡評價試點中,首次從微觀上將產品、企業、供應鏈、產業鏈、政府、認證機構互聯互通,為各方提供了全面的碳足跡管理解決方案。

提出碳中和目標來帶動發展已是全球行動

據悉,GIS-LCA 技術與軟件榮獲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創新獎一等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等專家組成的院士專家組評價其為「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現場作報告。主辦方供圖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現場作報告。主辦方供圖

賀克斌表示,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在現階段的戰略需求,對外是應對越來越嚴峻的綠色貿易壁壘,對內是加快支撐全面綠色轉型,「這兩個意義是相通的。」

據介紹,提出碳中和目標來帶動發展已是全球行動。目前全球供應鏈各行各業的鏈主企業都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標,產業競爭上有非常強的信號,同時要求把碳足跡納入供應鏈評價,要求供應商披露碳足跡,減排壓力通過供應鏈逐級傳導,我國各產業都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與碳相關的外部壓力。

賀克斌說,碳足跡核算是我國「雙碳」戰略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我國在碳足跡管理或碳資產有效發展方面,還存在認識上的不足。現有的「雙碳」政策主要以排放主體和直接排放為監管對象,碳足跡管理對象應注意產品和供應鏈全系統排放,以產品為槓桿倒逼供應鏈減排還需要全新的監管機制。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