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聽,黎明前的牽掛

  75年前,200多名革命誌士在重慶渣滓洞白公館英勇就義,用鋼鐵意志和淋漓鮮血澆鑄了紅岩精神。

  烈士們在獄中給父母、愛人、子女、朋友寫下的家書閃耀著理想的光輝,飽含著對親人的思念和愧疚。這些家書,是傳家寶,也是家國情懷的集中體現。

  今年的烈士紀念日,我們用這期《信·念》特別紀念紅岩烈士們。他們在家書中留下的對新中國的想像和期冀,早已實現。

  這是27歲的鍾奇(筆名:程嵐)在犧牲前寫給妻子的絕筆。寫完這封信的當日,鍾奇被殺害在重慶歌樂山鬆林坡,此時,解放的炮火已經隆隆響起,幾個小時後,重慶解放。

  1949年7月,鍾奇結婚,同年10月被捕,11月犧牲。從結婚到犧牲只有3個多月。這封家書也是鍾奇的遺書,飽含著對妻子的愧疚,對孩子的希望。

  張學雲獄中給妻子餘顯容的信。

  革命者的家書,不僅溫情,也充滿力量。

「我覺得‘理想’是人生最有價值、最富於吸引力的東西,‘理想’是我們生活的原動力。什麼東西能使我們作苦鬥的掙扎?什麼東西能使我們極富於韌性的拚命?什麼東西能使我們快活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深淵中?我說就是‘理想’。」

  這是張學雲烈士寫給妻子餘顯容的家書。這樣的家書一共有28封,餘顯容捐贈給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在字裡行間,革命者談理想、聊革命、訴思念。

張學雲烈士和妻子餘顯容。

  革命烈士們是妻子、是丈夫、也是兒女。不能在父母雙親面前盡孝,成了他們一生的遺憾。除了對父母表達虧欠,一些烈士們在家書中還希望父母能夠繼續支持革命事業。

「娘:你要永遠跟著學校走,繼續支持學校,一刻也不要離開學校,弟、妹也交給學校。」

  這是王樸烈士犧牲前託人從獄中帶出的口信。王樸的母親金永華是當時重慶江北的首富。1948年春,王樸動員母親變賣了家中田產,作為黨的活動經費,根據黨的指示,組建南華貿易公司。1948年4月,王樸被捕,關押於白公館看守所。1949年10月28日,被槍殺於大坪,時年28歲。

  重慶解放後,由重慶市委、市政府報經中共西南局批準,按照協議將金永華捐贈的革命經費如數歸還,但是金永華老人卻拒絕了。後來,這筆錢作為黨發展婦女兒童福利事業的基金。此後,金永華老人一生一直致力於婦女兒童工作。1984年,84歲高齡的金永華老人終於實現了多年的夙願,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圖為王樸母親金永華。圖為王樸母親金永華。

  「永遠跟黨走」,這是一個富家子弟投身革命後對自己的人生規定,也是他對家人的希望和要求。

  紅岩烈士們犧牲時大多不滿30歲,他們的子女有的是遺腹子,有的年紀太小,對父母也沒有印象。這些家書,成為了他們一生的指引。

  藍蒂裕寫給兒子藍耕荒的遺囑《示兒》的書法展示(原件遺失)。

  這是紅岩烈士藍蒂裕在獄中寫給兒子藍耕荒的遺囑,也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囑託。

  後來,藍耕荒也繼承了父親遺誌,參軍入伍。他始終牢記著父親的殷殷囑託,退伍後在四川省公安學校從事園林綠化工作,展現了一名革命烈士後代的責任與擔當。

  人們在重慶紅岩魂陳列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人們在重慶紅岩魂陳列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作者:於曉蘇、張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