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首個工作日,剛剛開通的廠通路潮白河大橋迎來跨省通勤族

大廠是河北「北三縣」居民進京通勤的重要區域。過去,大廠地區的不少居民只能從武興路、友誼大橋進出京,高峰時段擁堵是常態。今年國慶假期前,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開通,廠通路全線正式通車,從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距離縮短約5公里,為兩地間提供了一條方便快捷的直連通道。

隨著假期結束,廠通路也迎來了車流高峰。今天(10月8日)早上,記者從大廠出發,途經廠通路抵達潞城地鐵站,耗時僅約20分鐘。

國慶假期後,潮白河大橋迎來跨省通勤族。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國慶假期後,潮白河大橋迎來跨省通勤族。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記者實測:20分鐘左右可從大廠抵達潞城地鐵站

今天早上8點30分,記者從河北大廠的孔雀城小區出發,先後沿廠通路、胡郎路、春明西路等道路行駛,約20分鐘後抵達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潞城地鐵站,沿途並沒有出現特別嚴重的擁堵情況。這樣的路線正是不少居住在河北大廠、工作在北京的跨省通勤族每天往返的路徑。廠通路潮白河大橋的開通,為他們增添了新的出行選擇,也為武興路、友誼大橋沿線的道路減壓,緩解了道路擁堵情況。

今年國慶假期前夕,9月29日中午12點,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開通,廠通路全線正式通車。今天,這條新路也迎來了開通後的首個節後工作日。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經有不少通勤族調整了出行路線,改走廠通路。「這條道路的條件確實更好,我就在通州上班,導航顯示開車從我家到公司只要35分鐘,比之前要快15分鐘。」在廠通路潮白河大橋的進京檢查站,趙先生告訴記者,他今天第一次從這條路去上班,以前上班通勤都是繞行南側的友誼大橋,時常遇到擁堵,現在大家的出行選擇更多樣,希望以後兩地間的通勤越來越便利。

10月8日早上8點半,車輛通過潮白河大橋駛入北京市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10月8日早上8點半,車輛通過潮白河大橋駛入北京市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廠通路從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春明路至北京市界,經潮白河跨河大橋與廠通路河北段相連,全長約7.9公里,含新建跨潮白河大橋1.6公里。整座大橋由40組橋墩支撐,大橋主橋寬39米,雙向6車道,按市政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時速為60公里。

潮白河大橋除了可供汽車通行外,在大橋兩側還設有寬達3.5米的單車道/人行步道,方便兩地居民騎行通勤。記者今天在現場看到,有不少通勤者選擇電動單車出行。劉女士告訴記者,她以前主要是自駕去上班,廠通路開通後從她家到潞城地鐵站更加方便,以後準備更多選擇電動單車加地鐵6號線的通勤方式。

潮白河大橋兩側設置了單車道和人行步道,不少通勤者選擇騎車出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潮白河大橋兩側設置了單車道和人行步道,不少通勤者選擇騎車出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副中心與北三縣間主要連接幹線道路增至11條

隨著廠通路潮白河大橋建成通車,京冀兩地間的交通連接變得更加緊密,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之間的主要連接幹線道路增加到11條(4條為高速公路,分別為京秦、京哈、通燕、首都環線高速公路;7條為普通道路,分別為廠通路、徐尹路、京榆舊線、武興路、唐通線、京津公路、通武線)。

這座大橋讓京冀兩地水上再「牽手」,河北大廠進京距離將縮短20公里,大廠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距離縮短了5公里,車程縮短半小時,極大方便了兩地居民通勤,對於緩解武興路交通壓力、進一步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以及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市交通委協同發展處處長趙陽表示,廠通路通車,對武興路的進京車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流和疏導,緩解了友誼大橋的通行壓力。對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完善路網功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北京將攜手河北,加快推動石小路等其他跨界道路的建設,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為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

大橋夜景照明分冬夏兩色,成為潮白河上新地標

潮白河大橋建成通車後,成為當地一座新地標。河堤岸的綠地內,可以看到不少居民正在休憩、散步、聊天。

全長1.6公里的潮白河大橋,不僅橋樑結構複雜、涉水深度深、施工難度大,大橋還通過夜景照明,打造新的交通地標。大橋的拱肋造型為巨大「舵輪」,外觀採用多邊形截面和圓拱相結合的樣式,寓意京津冀協同發展乘風破浪。大橋臥潮白河,呈現水城交融、藍綠交織的景象。

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連接起北京通州和河北大廠,成為新的交通地標。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連接起北京通州和河北大廠,成為新的交通地標。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中交路建潮白河大橋項目總工程師吳國梁介紹,潮白河大橋的景觀設施被稱為「飛虹臥波」。夏天呈現出淺藍的清涼色,冬天則呈現為暖色,整體美觀大氣。

這座大橋不僅好看,設計上還很科學。值得一提的是,大橋並不是垂直於河道建設的,而是與河道呈現出一定傾斜的夾角,這是出於防洪的考慮。

根據《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防洪評價報告》,歷史上的潮白河是一條多變、遊蕩的河流,其水勢湍急,衝堤潰岸,有「逍遙自在河」之稱,經常擺動於北運河和薊運河之間,曾多次改道。潮白河河道寬且淺,河床搖擺不定,歷史上無明顯固定河槽,因此常氾濫成災。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在潮白河上遊興建水庫(密雲水庫),在下遊進行河道治理,形成了基本的防洪工程體系。在河道堤防、護岸的約束下,潮白河河道基本穩定,河勢不會發生大的演變。

不過,大橋的防洪標準依舊很高。據瞭解,大橋按照30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設計,為了降低橋樑墩柱阻水,在保證橋樑結構安全合理的情況下,大橋在順水流方向佈置墩位,因此橋樑與河道呈現58度的平面夾角。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楊利